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平凡的世界》悲剧意识的原因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22169
陈浩月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表现出浓厚的悲剧意识,这种意识既来自作者深刻的悲剧审美观,又受特定时期现实生活的影响,是历史发展必然与不可能实现的冲突所产生的“悲剧性冲突”。正如鲁迅所言:“悲剧是把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这种“毁灭”旨在引起读者的悲痛情感,达到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的目的。《平凡的世界》中交织着中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诸多人物的生存悲剧与爱情悲剧,并对悲剧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思考,启发读者深入挖掘作品的悲剧意识背后所蕴含的奋斗意识与责任意识。作者出现这些充满苦难悲剧意识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析其原因:时代背景因素、人物自身的性格因素以及作家自身的情感基调。

一、时代背景因素

时代背景因素是《平凡的世界》中悲剧意识的重要成因。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人们面临着沉重的生存压力和精神困境。《平凡的世界》故事时间跨度为1975年到1985年,这十年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作者全面描写了十年来黄土高原史无前例的历史变迁。孙氏兄弟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和悲剧爱情,是当时各种复杂矛盾以及社会各阶层民众不幸命运的形象代表。他们身处社会变革的漩涡中,默默地承受着人生的艰辛,始终在自尊与自卑的矛盾中挣扎,在挫折与进步的夹缝中生存。

(一)特殊时代下的社会经济制度

在1975年二、三月间,黄土高原仍处于“尚未解冻的冬季”。当时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经历了巨大的转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强烈的不稳定性,人们的生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作品中,第一位登场的主人公孙少平正在学校食堂经受着生存之苦与精神重负。正值青春的少年面黄肌瘦,整日处于饥饿状态,随时面临着吃不上饭的困境。除了寒冷和饥饿之外,最让少平感到痛苦的是由于贫穷而给敏感的心所带来的伤害。为了躲避众人的目光,他只能在最后悄悄地取走自己的黑高粱面馍。孙少平一直在生存的边缘挣扎,但这种苦难并非源于他的父亲和兄长的无能。为了供他和妹妹上学,父兄在贫瘠的黄土地上付出了无尽的汗水。大哥孙少安作为家里唯一的全劳力,从十三岁起就放弃学业,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庄稼人年复一年地承受着痛苦,却往往收获甚微。“多少年来,庄稼人苦没少受,可年年下来常常两手空空。队里穷,家还能不穷吗?”[2]可见,少平所承受的并不是家庭或个人带来的苦难,而是当时特殊时代造成的后果。在20世纪70年代,庄稼人所承受的不仅是自然灾害,更有来自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庄稼人常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却只能收获微薄的成果。这个时期,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发生巨大变革,农民们面临着来自集体经济、土地政策、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压力。集体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低效性,土地政策的调整以及分配制度的变化,都对庄稼人的收入和生活状况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往往在劳动辛苦的同时,却无法获得相应的物质回报。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广大农民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漫长岁月中,经受着身体的疲倦和不确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这种苦难是处于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农民无法逃避的现实,是那个时代人们所面临的普遍困境。

(二)社会转型期间爱情观念的冲突

在这十年期间,人们的爱情观念,尤其是青年人的爱情观念,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着改变,由封建保守主义逐步向自由开放转变,但是以田福堂等老一辈农民为代表的爱情观念,仍旧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他们的爱情观念十分传统,在处理子女的婚姻问题时,坚定地认为子女必须服从父母的意愿。在这种传统观念的驱使下,他们通常会过度干涉子孙后代的爱情,从而导致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婚姻大多是“说媒”的产物。当田福堂知道女儿田润叶与孙少安的关系后,他感到震惊而慌乱,并很快采取行动制止润叶与少安的交往。

  孙少安和田润叶,是这种保守爱情观的受害者。尽管身处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孙少安作为致力于农村转型的代表人物,他奋力改变着陕北农村落后的人生观和旧习俗。然而,他的爱情却向现实“低头”。孙少安面对田润叶热烈的爱情呼唤时,起先感到温暖而幸福,之后却立刻考虑到身份地位与家庭条件的巨大差距。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没有勇气突破现实生活的阻碍去创造“女大学生嫁给农民工”这样的“新生事物”。

  田润叶内心不愿意被束缚于“说合的婚姻”, 她渴望“自主的爱情”。为了追求自己向往的美好爱情,她勇敢地向少安表达自己的感情,并主动迈出了一步又一步。可在当时社会意识形态下,她与少安的感情遭受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并为她介绍门当户对的小伙子李向前。来自各方的压力使她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加上少安的不回应,最终向“说合的婚姻”屈服。

  这种保守爱情观与新时期的爱情观之间的冲突,无疑加剧了少安和润叶之间的悲剧。这种悲剧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的无奈,更揭示了时代变迁中传统观念与新观念相互碰撞的矛盾与冲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转型期间爱情观念冲突的深刻思考。

二、人物性格因素

《平凡的世界》中,社会环境、传统旧思想等客观因素给人们带来诸多不幸,同时,悲剧人物的自身性格因素也不容忽视。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造成人们人生悲剧的最主要原因通常是人物自身的性格缺陷。在《平凡的世界》中,许多人物面对爱情时表现出各自性格中的不足之处,如少安表现出自卑软弱,润叶表现出分外固执,而这些人物性格缺陷正是构成他们爱情悲剧最重要的原因。另外,《平凡的世界》中许多人物的性格缺陷也导致他们的人生走向悲剧,孙玉亭的好逸恶劳即是典型一例。

(一)孙少安面对爱情时的自卑软弱

孙少安面对爱情时的自卑软弱,是导致他与润叶的爱情未能开花结果的重要原因。他们青梅竹马,情谊深厚,可面对巨大的现实差距,少安选择放弃这段感情。当少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与润叶有巨大的距离时,他看不到实现美好爱情的希望,便认为他们的爱情是没有出路的,他的自卑使他在爱情萌芽之际就退却了。当他看到润叶为了爱情做出不屈不挠的斗争时,却不敢去回应润叶那声声热切的呼唤。润叶越是主动向他靠近,他越是退缩逃避。就这样,二人的美好情感在少安的一次次退缩中失去生长的机会。

  “一切都毫无办法,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只好听从命运的裁决。这不是宿命,而是无法超越客观条件。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2]家庭贫困的少安身上承载了太多的现实压力,为了一家的光景,他能勇敢承担责任,与悲苦生活做不懈的斗争,而面对自己内心渴望的爱情时,少安却显得自卑软弱,只是无奈地接受命运的裁决。或许再抗争一下,美好爱情的愿望便可以实现,但是在那个社会发展方向不明朗的变革时代,少安很难有这样的远见。

(二)田润叶对爱情的固执坚守

至于田润叶,她的爱情悲剧一部分源于自己的过分坚守。面对与心上人之间爱情的破碎时,她未能直面现实,及时止损,重新出发。倘若她能够在为爱情付出不懈努力之后,正视少安的不回应,理智地看清他们之间的爱情已经再无挽回的余地,她将不会长久地沉溺于爱情的悲伤中。倘若她能迅速从以往的痛苦中脱离,用心感受李向前对自己执着的爱与真诚,也许她就能够再次品尝到爱情的甘甜。可惜,性格中对于爱情的固执,使她在寂寞中过了很多年名存实亡的婚姻生活。这导致一直对她怀有无限深情的李向前因感情上的受挫而陷入极度痛苦中,最终酿成车祸致残等一系列不幸后果。

  田润叶对爱情固执而坚守,她把爱情看作是一种忠诚与奉献,认为一旦确定了人生中的挚爱,就应当坚定不移地守护与等待。然而,这种观念使她在面对感情挫折时,无法保持理智和自我保护意识,长时间困在过去的情感困境中无法自拔。正如孙犁所言,爱情也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命运。田润叶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她自己的选择决定的。

(三)孙玉亭的好逸恶劳

至于孙玉亭,他那烂包的光景,主要是因为他好逸恶劳的性格弱点造成的。他原来在工厂上班,但他害怕吃苦,不能认真对待工作,又回到了双水村。一如既往,他好吃懒做,不愿意下地劳动,整日跟在田福堂后面混日子,空喊政治口号,每天读读报,背背时事以作为谈资。但其实他一无所有,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不饱穿不暖。在那个大集体时代,混乱的集体制度为他的懒惰提供了一些便利,即使不参加劳动,也能分到一些粮食,吃上几口“大锅饭”。[3]

  但是,随着社会变迁,双水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大家都分开单干,各过各的,孙玉亭再也不能靠着集体吃饭,他赖以生存的大集体不复存在了。遗憾的是,孙玉亭未能意识到时代的变迁,继续沉溺于过去的回忆中,而不愿面对现实,不愿以实际劳动去改善自己的生活境况。在大集体时代瓦解的背景下,村里人都逐渐通过不懈努力而改善自家的生活条件,就连从政几十年的干部田福堂都自己下地干活去,懒惰的孙玉亭仍不愿踏踏实实地下地劳作,只是偶尔硬着头皮敷衍几下。他的生活愈发贫苦,但他依然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整日幻想却不愿意以实际劳动改变一家的光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村里人都开始靠自己的勤劳双手使自家的光景越过越好,只有孙玉亭仍一贫如洗,拖拉着那双破鞋,幻想着大集体时代的回归。他的好逸恶劳,逃避劳动,极大程度上导致了他的悲苦生活。

三、作家自身的情感基调

悲剧本身就是“最高形式的艺术,能给人的生命力以强烈的刺激”[4]。 这种艺术能够打破现实生活的种种局限和束缚,使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真实和力量,从而获得内在的精神解放和成长。也许路遥自身的不幸经历,正是作品中悲剧意识产生的核心因素。路遥出生于陕北一个叫做王家堡的小村里。孩童时代,由于生活困难,缺乏母爱,他的童年充满了辛酸,这样的成长经历给路遥的心理笼罩了一层悲观的色彩。于是,他开始以忧郁深沉的眼光看待人生。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他习惯于给故事披上一种充满悲剧性的外衣。

  在《平凡的世界》中,可以看到路遥对自己的经历有某种程度的投射。他通过讲述孙氏兄弟等典型人物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思考。正是因为他在人生路上曾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才使他在创作时能够更加深入地描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早期的极端贫困也磨炼了路遥的意志,铸就了他的坚韧,他并非沉沦于悲剧中,而是坚定地同困难做不懈的斗争。无论面对怎样的艰辛,路遥都以大无畏的奋斗精神与之抗争,这直接影响了《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的精神底色。作品中,孙氏兄弟总是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勇于奋发的精神与生活的苦难作斗争。面对命运的嘲弄,他们毅然选择勇往直前,顽强拼搏。

  路遥的个人情感经历与《平凡的世界》中悲剧爱情的描绘紧密相连。路遥童年生活的小山村,类似于《平凡的世界》中极度荒凉的双水村。封闭的生活环境,使农村传统的婚恋模式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即男性是家庭的支柱,女性要温柔体贴,为丈夫做出自我牺牲。这种婚姻观深深地影响了路遥,他也形成了自己的爱情观念。路遥曾经有一位爱人,她是一名北京知青。在热火朝天的下乡运动中,路遥将自己最真挚的感情献给了心爱的人。即便是在知青回城招工中,路遥也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她。但是回城后,知青无情地给他写了一封诀别信,这令路遥备受打击。后来,路遥结婚了,但由于创作过度,他和妻子之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在路遥生病住院期间,他的妻子琳达提出离婚。[5]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经历,给路遥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这种坎坷曲折的婚恋之路由此展现在作品中,成了充满悲情的孙少安和田润叶、孙少平和田晓霞等人的爱情故事。即使是孙少安和贺秀莲看似美满的婚姻,最后也遭遇了悲惨的结局,这似乎与路遥的个人情感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四、结语

《平凡的世界》向我们呈现了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无论是生存还是爱情,故事中的人物都历经了生活的悲苦。这与作者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人物自身的性格因素以及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平凡的世界》至今对于读者的心灵世界仍有巨大影响。深入挖掘其悲剧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汲取悲剧外衣下所蕴藏的精神力量,从而更好地理解人性、命运与抉择,激励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勇敢地面对挑战,创造不平凡的人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