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不同文化特征背景下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的异同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25502
赵 斌

一、引言

艺术是一种文化符号,舞蹈从属于艺术范畴,是艺术子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被历代大量诗词歌赋与舞谱所记录,使后代能从中窥探到其所属朝代与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风貌及生活习惯等因素。不同事物的诞生都与其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及社会实践生活密切相关,艺术一直以来就是人类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能够承担起向全世界宣传各民族不同文化以及向大众传递时代精神的伟大职责。

二、文化特征概述

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文化特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的一切物质与意识活动,具有十分广泛与深层次的理念。文化特征是任何一个民族与国家最核心的价值体系。在当今世界,有两种不同的价值理念,分别为“东方文化的整体性”和“西方文化的个体性”。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点,同时造就了不同特征的东西方文化。

(一) 文化特征

文化特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特征笼统概括为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衣、食、住、行、文、物等;而狭义的文化特征是特指人类文化生活中的诸多构成要素,如人文历史、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产工具、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会制度、价值理念、审美观念、思维模式等。本文具体展开并做详细阐述的是文化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民族性文化特征,是指本民族在一定环境中经过长期社会经验的积累,人民对事物的本质看法慢慢趋于平稳并达成广泛一致的一种心理态势,民族性作为最本质的文化特征,使得各民族之间的文化风格迥异,并带有其浓烈的个性色彩,由此成为区分自身与其他民族最明显的精神符号。

  地域性文化特征,是指在特定范围内受人文习惯、民俗风情、传统观念的影响,与当地的地域特色相融合,逐渐形成的地区乃至国家独有的文化特征。地域性文化特征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由此产生文化的传承性,假使没有文化的传承性,也就不会存在文化的积累性,久而久之文化就会随着时间的沉淀逐渐泯灭,最终导致国家与民族走向灭亡。

(二)中国文化特征

中国人民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为本民族积淀了无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的古老传统文化已随历史的不断推进步入衰落,唯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延续至今。在历史长河中每每面对外来文化,中国人民没有逃避,而是选择敞开胸怀,对它们进行了包容与接纳。中华传统文化是以我国古代宗法家庭为背景,在个体农业经济的基础上,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核心所建立的一套社会文化体系。历朝历代的统治阶层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无不极力推崇孔子与弘扬儒家文化,在此影响下,也使中国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谦虚谨慎、含蓄收敛的性格特点,以及凡事都崇尚“中庸”“和谐”的价值追求。

(三)西方文化特征

西方文化是指欧洲和北美洲以及其他西方国家所共享的文化,其中包括宗教、哲学、文学、艺术、音乐、法律、科学、技术等多个方面。虽然西方文化具有多样性,但是也有一些总体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在西方政治、哲学、法律和社会制度中都可以得到体现。

  (2)理性主义:西方文化注重理性和思辨,尊重知识和科学,重视推理和证明。这种理性主义思想已深深镶嵌在西方哲学、科学、教育以及文学中。

  (3)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思想在西方文学、艺术和教育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4)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思想在西方政治和经济体系中得到了大量的实践。

  (5)科技主义:科技主义思想在西方科学、工业和文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西方文化的总体特征是个人主义、理性主义、人本主义、自由主义和科技主义,这些特征相互交织、相互支持,共同造就了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中国文化特征下形成的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浓厚的中国传统哲学气息,它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老一辈舞蹈艺术工作者在对多个艺术门类进行借鉴与创新以及对中国古代舞蹈相关理论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建立的。中国古典舞拥有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养分,从创立到当下,随着自身的不断演进与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可观的艺术成就。

(一)文化底蕴之史

中国古代舞蹈从原始奴隶社会时期的女乐到明清以纯舞形式融入戏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舞蹈分为在上层社会中形成的宫廷舞蹈和在民众生活中形成的民间舞蹈。从周代统治阶层崇尚儒家思想并制定“制礼作乐”开始,舞蹈艺术开始不自觉地融入“乐”中。在我国古代,“乐”是指融诗歌、音乐、舞蹈于一体的艺术,孔子主张用“礼”来区分社会阶级,使人民能够各安本分、各守其职。而“乐”则是用来调节人们精神状态以及提升民众的思想境界,从而发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社会功能。在历史长河中,儒家所倡导的礼乐文化在我国古代基本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维护自身统治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古典舞在强调作品形式美的同时,同样注重其内在的核心价值,这一点与中国古代“乐”的思想内涵基本趋于一致。中国古典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得以形成,与此同时,在古典舞动作的一招一式中流露出中华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动态动势之圆

中国舞蹈是典型的“划圆艺术”。“圆”是一种核心概念,与舞姿、舞步等紧密相关,在舞蹈作品中,无论是人物造型、舞台调度还是肢体运动路线都离不开“圆”,因为其可以表现一种优雅、流畅且连续的动态美感。以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中“反弹琵琶伎乐天”的静态造型为例,在编创中,高金荣老师就充分契合了中国人以圆为美的审美观念,对演员身体的胯部、腰部与颈部都进行了“圆”的处理,将人体最终呈现为三道弯的舞姿体态,最终促使“反弹琵琶伎乐天”成为敦煌舞中最具代表性的舞姿造型,柳英娘也因其造型的鲜明而使人物角色更加深入人心。“圆”本身代表着连贯、绵延不绝,中国人认为圆弧的曲线运动会比直线运动更加顺畅,以及“圆”的运动轨迹包含着动作能够不断向下发展的可能性。中国古典舞中的“圆”是一种美感和艺术性的综合体现,它通过肢体的协调与和谐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境界。

(三)虚实结合之境

中华文化历来推崇“以虚代实、虚中有实”的艺术审美追求。“虚”是指艺术家在感性思维模式下对物质形成的基本认识;“实”是指艺术家对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后形成的全面把握。在中国衡量艺术作品的价值无外乎基于两点,第一是指作品形式美与内容美是否真正做到了和谐统一,在传播过程中是否向受众传达了真善美的价值理念;第二是该艺术作品是否达到了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艺术审美效果,是否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以古典舞作品《秦俑魂》为例,舞蹈家黄豆豆通过其扎实的基本功与精湛的表演能力,为我们展现了秦朝全体将士的总体精神风貌,以及在古代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壮观场面。编导陈维亚采用鼓舞的方式进行编创,在中国古典舞动作语汇的基础上编出的整体动作节奏鲜明,动静结合,对比突出,并结合了古典舞身韵中的“拧、倾、圆、曲”四大元素,向我们完美呈现出中国古典舞的内在精神与独特魅力。该作品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与丰富的情感意蕴,符合中国“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传统审美观念,使观众身临其境,弘扬了古代人的家国情怀与面对外敌来犯时无所畏惧的民族气节,内容的至善与形式的至美达到了和谐统一。

四、西方文化特征下形成的西方芭蕾舞

西方芭蕾舞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历经早期芭蕾、浪漫芭蕾、古典芭蕾、现代芭蕾以及当代芭蕾五个时期,陆续形成了意大利、法兰西、俄罗斯、丹麦、英国、美国六大学派,是一门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及系统性的舞蹈学科,在世界舞蹈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文艺复兴之启

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率先举起了反抗封建愚昧的大旗,呼吁人们冲破中世纪的黑暗与压抑,全力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西方社会在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历史进程中,推动了民主科学思想的发展,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历经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促使西方各国的经济实力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西方的文艺复兴是现代文明的开端,西方民众崇尚民主、科学与自由,以理性思维方式衡量与认识世界,其内核就是西方社会一直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随着西方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相关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人民开始把“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导向,在这种价值追求上西方芭蕾舞逐渐形成了肢体动作“外开外放”的审美特征。芭蕾舞这门古典艺术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最终屹立在世界舞坛。

(二)立体空间之形

芭蕾舞又称作“脚尖上的舞蹈”,脚尖起舞是芭蕾舞最显著的特点,利用脚尖立地跳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长演员的身材,使肢体占据更立体的舞台空间,增强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达,达到冲击观众的视觉效果。芭蕾舞独具高贵典雅的气质,继承并发扬了欧洲皇家宫廷舞蹈的风格特征,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必须符合开、绷、直、立的动作法则,强调动作的延展性与线条性,为观众呈现出一种“外开不断向上延伸”的视觉观感,这其实与西方人民渴望“个体自由”的价值理念趋于一致。

  芭蕾舞已创立了一套系统、科学、严谨的动作训练体系,其自诞生之初就一直具有极强的贵族范儿,相比其他舞种,芭蕾舞对演员的要求极为苛刻,如肢体条件需达到“三长一小一高”,动作姿态特征需全程做到“直立、挺拔、向上”等,芭蕾舞独一无二的审美标准与对演员技术技巧的严谨规范,都是其能成为世界一流艺术学科的重要因素。

(三)虚幻梦境之意

18 世纪末至19 世纪初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历史时期,多年的频繁战乱引起了社会的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法在黑暗腐朽的时代里窥探到光明,历史条件迫使民众不得不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寄托在虚幻梦境的神幻色彩中,协助他们完成在现实世界里难以实现的人生目标与理想追求,这个时期的作品虽只表现一些脱离实际、空幻虚无的神话故事,但却真正地对当时的西方劳苦大众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救赎。

  随着欧洲各民族解放运动情绪的高涨,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思潮在欧洲席卷而来,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艺术家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丰富想象力,联想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呈现出当时民众心中的理想社会。浪漫芭蕾时期的作品灵感多来源于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选题多与爱情、自然的题材相关。浪漫芭蕾对虚幻梦境的价值追求与当时西方社会的文化特征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一历史阶段,芭蕾舞也基本摆脱了社会与宗教的束缚,开始热衷于传达人性的本真,强调抒发人的真实情感。

五、结语

任何舞种都凝聚着不同民族与国家的艺术审美标准与总体文化特征。今天在艺术活动频繁交流的趋势之下,我们将不可避免地学习与借鉴外来的种种文化。本文通过从不同的层面(肢体风格、创作理念、审美观念等)探讨中西方古典舞,有助于笔者在今后的学习阶段能以更全面系统的视角对中西方古典舞进行对比深入研究,由此推动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的蓬勃发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