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红楼梦》在日本的传播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26938
张艳玉

一、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不仅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影响了不少的日本学者,在日本逐渐成为经典读本。本文主要谈论的是《红楼梦》传入日本之后,日本学者对它的一些贡献和评价,以及它在当代日本受到冷落的一些原因。

二、《红楼梦》在日本的传播概况

日本是《红楼梦》在世界上传播的第一个地方。1793 年《红楼梦》被带到日本的长崎,从此开启了《红楼梦》传播史上的新纪元。[1]

(一)《红楼梦》传日时间概况

日本学者伊藤漱平曾经考证过,日本宽政五年,也就是1793 年,《红楼梦》就已经从浙江的乍浦乘着清人的商船来到日本的长崎。这主要依据的是当时对华贸易从事村上家中的私人文书。书中是这样记载的:一七九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南京王开泰的“寅贰号船”由浙江乍浦港驶出,于十二月九日抵达长崎港。这艘贸易船上载有中国各种图书六十七种,出纳账目录上第六十一种是“《红楼梦》,九部十八套”。[2]由此可知,1793 年《红楼梦》就已传到日本。

(二)《红楼梦》深受日本学者和读者的喜爱

《红楼梦》一传到日本,就深受日本学者和读者的喜爱。查阅各种文献资料都会发现这两个词:四方书店、均已售空。这表明自从《红楼梦》传播到日本就被广大读者抢购一空,人人爱不释手,足见日本读者对《红楼梦》的喜爱程度之深。然而不止读者如此,日本学者也对《红楼梦》感到痴迷。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所藏龙泽马琴向桂窗苑书翰借阅《红楼梦》的一些信札,即能证明当时日本学者喜爱《红楼梦》的真实情况。[3]查看书信可知,自龙泽马琴借阅《红楼梦》起,就对它爱不释手。他每日都在看,快到借阅期限就又给对方写信,希望借阅的时间能够更久一点,他想细细品味并保证一定会好好爱护它。可以说他就是一个“红迷”,他非常热爱《红楼梦》这本书。可见,日本学者对《红楼梦》的喜爱程度也是极高的。

  正因《红楼梦》在日本的传播和研究一路走高,因此形成了“读红热”和“研红热”现象。读红热体现在日本读者对《红楼梦》的疯狂抢购,研红热体现在日本学者对《红楼梦》的研究盛况,这种现象持续了近八十年,在此期间,数百篇红学论文、红学专著纷纷出世。这足以证明《红楼梦》在日本深受读者和学者的喜爱。

(三)《红楼梦》在日本的翻译和出版

《红楼梦》初传日本是以汉字的形式存在的,很多日本人都存在阅读障碍,甚至对一些学过汉字的专家学者来说,读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为了使大家都能看懂、读懂,很多人便致力于《红楼梦》的翻译工作,从而迎来了《红楼梦》的翻译春天。无论是森槐南,还是岛崎藤村,抑或是松枝茂夫、石原严彻,还是伊藤漱平等等,有很多学者都为《红楼梦》的翻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幸田露伴和平冈龙城的合译本,除译注外,还附有幸田露伴的《红楼梦解题》、凡例、插图12 幅。[4]这一系列译本的出世,不仅使日本读者能够读懂,而且为日本学者后期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伊藤漱平对《红楼梦》的贡献

伊藤漱平是一个爱好读书、态度严谨的汉学家,他对《红楼梦》的翻译和研究可谓是贡献巨大。不仅如此,他也为中日的红学交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伊藤漱平在他青年时期就已通读了《红楼梦》,他致力于让更多的日本民众去了解它。他的译本受众广泛,有各类身份的人员:学者、教师、学生、家庭妇女等。他的译本通俗、清晰明了,语言都是贴近人们日常生活交际所用的口语。这里对比他和松枝茂夫的《红楼梦》译本,伊藤漱平为了方便日本读者理解作品的内容,他在很多地方都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将作品的内容与日本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联系起来。他创造的是一个“人人皆可读、人人皆能读”这样公平和富有生机的“红迷世界”。而松枝茂夫在对《红楼梦》进行翻译时,他讲究的是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尤其是在诗歌的翻译上,他保留原文,在原文的旁边加上小字对其进行解释。这样也能使汉语水平较高的日本读者从中感受中国诗歌的魅力。

  伊藤漱平多次对《红楼梦》进行了翻译,一次比一次全面、具体。他的译本不仅交代了故事内容,还写出了一些他自己对《红楼梦》的分析和评价。其中包括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作者的生平经历、各种版本的流变等内容。并且,他对《红楼梦》的研究范围广泛,其中包括一些关于小说内容及中日红学等的研究,几乎涵盖了研究的方方面面。1963 年,伊藤漱平独具慧眼地翻译了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中国红学史上第一篇中西文学比较研究论文。[5]他加速了中日红学之间的交流,他是一个伟大的红学家。

四、“二书合成”论

对于《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学者看法不一,有的学者认为《红楼梦》的内容与《风月宝鉴》没有联系,两本书的内容是独立存在的;有的学者认为《红楼梦》是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改写的,称为“一稿多改”论。相比于这两种看法,笔者更赞成“二书合成”论。所谓“二书合成”论,指的就是现在我们所读的《红楼梦》是与《风月宝鉴》的一部分内容合并而成的,作者曹雪芹将《风月宝鉴》的部分内容插入《红楼梦》的情节中。原因如下:

  首先,曹雪芹笔下刻画的人物形象很典型。谈到王熙凤,大家对她的评价都是心狠毒辣、心机颇深,丝毫不在乎别人的生命。但是这样的王熙凤也有柔软、孱弱的一面。她会因婆媳之间的矛盾而难过,回到房间偷偷抹眼泪。这与她的毒辣性格是互相矛盾的。再如贾宝玉,没有人不知道他喜欢林黛玉,喜欢自己身边的丫鬟。他把男人一律看作“泥做的骨肉”,他轻蔑男人且看不起男人。但是,他却与秦钟的关系非常要好。他说“天下竟有这等的人物”,他痴迷于秦钟。可见,《风月宝鉴》中的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和《红楼梦》其他章回中两人的形象是互相矛盾的。造成贾宝玉和王熙凤两人形象矛盾的原因是作者引入了《风月宝鉴》中的人物形象。[6]

  其次,《红楼梦》的第十二回“风月宝鉴”这一节,它与《红楼梦》的其他回合的风格差异很大。其他回合读来文雅、高雅,而“风月宝鉴”这一节读来却感到粗俗、恶劣。这一节不仅有很多低俗的文字,还有很多淫秽的文字。并且,这一节的主人公不是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红楼梦》里的主人公,而是一个叫作贾瑞的男子。纵观整本《红楼梦》,贾瑞都只出现在这一节中。这一点与《风月宝鉴》是一样的。

  最后,《风月宝鉴》又叫“色情的镜子”,它的主题就是“戒淫”,是劝诫男女禁欲的。尤其是在“秦可卿死去”这一节里,更是强调了对这个主题的憎恶。而《红楼梦》的主题是通过对封建社会黑暗社会现实的批判来揭示它必将走向灭亡的命运。这一点与“戒淫”主题相差巨大,甚至丝毫没有联系。在《红楼梦》“秦可卿死去”这一节中“戒淫”这个主题几乎是看不出来的,因为“关于秦可卿死去一节”是源于曹家的实事,作者受到“脂批”的指责,所以改写了。[7]于是在这一节的后一节“关于贾瑞”的内容中,作者通过对贾瑞的描写来表达“戒淫”这个主题。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作者是将《风月宝鉴》的部分内容插入《红楼梦》当中,所以是“二书合成”论。

五、当代日本冷落《红楼梦》的原因

《红楼梦》初传日本,民众和学者对它的喜爱只增不减。而如今,我们通过对日本学者的研究,发现人们对于《红楼梦》的热度有所减少,甚至受到了冷落。现分析如下:

(一)可能与《红楼梦》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文化深意有关

第一,《红楼梦》表达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在不同的时间、背景当中体现出的也是不同的人性。比如说贾宝玉,他对身边的女孩子都很关心、照顾,可谓爱护有加,但他在面对晴雯被驱逐的困境时选择了逃避,因一杯茶而驱逐了本就无辜的茜雪。再如林黛玉,她知书达理、聪明绝顶、高傲纯洁,但她在对待李嬷嬷等人时言语又极为尖酸刻薄。《红楼梦》中的每个人都没有完全的善恶之分,他们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也正是因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使作品充满了活力。曹雪芹笔下人物的奥秘中国人读来都会有些吃力,更何况是语言不通的外国人。第二,《红楼梦》表达了社会背景的黑暗。这部作品创作于当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清王朝时期,整个社会看似太平无事,实则充满了矛盾,主要是不劳而获的达官贵人与底层劳动者之间的矛盾。贾家因元春回娘家省亲而花费大把的银子修建大观园,他们把银子当作泥土,大肆挥霍。而这些高耗费却来自整日在地里辛勤劳作、埋头苦干的底层劳动者,如刘姥姥。两者对比明显,揭示出的是社会的黑暗。不仅如此,《红楼梦》中女子的命运都很悲惨,香菱从小姐沦为丫鬟凄惨而亡,晴雯无所依靠、悲愤交加而亡,贾迎春被孙绍祖残忍打死等等。这两点可以用来解释《红楼梦》在日本受到冷落的原因。《红楼梦》展现的是一个贵族大家庭的日常生活,但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渗透着当时社会的封建礼教。若今天的读者对中国旧社会的封建礼教不了解,就难以参悟其中的道理。对于日本读者来说,懂得并了解中国旧社会封建礼教的人少之又少,且大多数的译本主要都是直译情节,日本读者难以体会和把握小说背后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因此,它会在日本受到冷落,这是正常的现象。

(二)可能与《红楼梦》受到其他中国古典名著的冲击有关

当日本读者接触到更多有趣、有哲理的名著后,自然就把阅读兴趣转到这些书上。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太平广记》《金瓶梅》等。那么这也就解释了《红楼梦》在日本不再受追捧的原因。

(三)日本学者把更多的研究放在其他的著作上

因为从《红楼梦》传到日本,就有很多学者翻译它、研究它。上文也谈到了日本的学者——伊藤漱平,他对《红楼梦》传播的贡献巨大,他的研究面广阔,几乎包括了《红楼梦》的方方面面。不仅是他,还有很多学者对《红楼梦》做出了贡献,如森槐南、岛崎藤村、松枝茂夫、石原严彻等。对于当代日本学者来说,想要超越已达巅峰的研究实属不易,且这部著作可以进行深挖的点已经不多,不如把研究重点放在其他还未深入研究的著作上。因此,《红楼梦》在日本受到冷落,日本红学出现冷寂状态也是很正常的事。

(四)《红楼梦》的爱情观与日本人的爱情观不同

《红楼梦》与日本经典著作《源氏物语》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第一,作者都出身于名门望族,且都经历了家道中落的心酸,看透了人间百态。第二,都不是由原作者一手写完,后几十回都是由别人进行续写的。第三,无论是“红学”还是“源氏学”都有很高的文学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四,都通过对贵族腐烂生活以及作品中典型人物形象的描写来揭露社会的黑暗,批判官僚的腐败。第五,男主人公都是痴情种,他们都遭遇所爱之人去世的痛苦,最后一蹶不振。然而,与我国的民族特点不同,日本民族的特点之一是以欲望的达成为其目的的心理满足。[8]因此,这里将《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两部作品的爱情观进行比较。日本的经典名著《源氏物语》虽为悲剧,但它的“梦幻爱情”实现了,它满足了日本读者的心理。而《红楼梦》最终以悲剧收尾,“梦幻爱情”也破灭了,它没有满足日本读者的心理欲望,宝黛两人最后在一起的渴望没有达成。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可能性。《红楼梦》在当代日本受到冷落的原因肯定不止于此,还有很多的原因需要后续进行补充。

六、结语

总之,《红楼梦》在日本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日本学者对它的研究贡献以及日本读者最初对它的热爱是不可磨灭的。“经典永流传”,哪怕因为某些原因的影响,导致它受到当代日本读者和学者的冷落,但相信它的经典还如最初那样镌刻在人们心中,不曾被动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