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众所周知,日语中的形容词相对汉语来说比较贫乏,因此日语中形成了较为发达的拟声拟态词系统。另外,日本人对吃十分讲究,对待食材认真,追求食物的味道和营养,甚至对餐具也有着一定要求。在吃到美味的食物,想要跟对方传达食物的美味时,往往脱口而出的只有“美味、特别美味”等一类表达。然而,在日语中,食感的表达方式十分丰富。早川文代(2007)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整理日语中的“口感”用语,最终收集了400 多种的“口感”表达用语,并从语用学、社会认知的范畴进行深入分析。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另外,冉毅和岛田秋在《专业日语教材拟声拟态词匮乏问题及对策研究》中以《综合日语》(北京大学出版社)、《日语精读》(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日语综合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三本教材为调查对象,其中拟声拟态词的累计出现数量分别为50 次、117 次、74 次,发现教材中拟声拟态词总量少,相应例句少。其中,表示“食感”拟声拟态词的数量几乎没有。因此,这也成为一直困扰日语学习者的一个问题。
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试图对拟声拟态词中的“食感表达”(对食物感觉的表达)进行重新分类并分析其词性。这无论对日语初级阶段的学习还是高级阶段的学习甚至是理论研究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有助于日语学习者更快地掌握日语食感表达,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二)先行研究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关于日本拟声拟态词的研究成果颇多。然而,对于某一特定的范围,如对“食感”拟声拟态词的研究还比较少。比如,早川文代对日语中的质地、质感用语进行了许多研究,论述了食感表达的特征,指出食感表达的单词数量很多,其中70%的食感表达词汇是拟声拟态词。陆秋风基于以往的调查,提到每个拟声拟态词均可使人联想到多种相关的日常食物。如:“发黏、黏糊糊”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口香糖、纳豆、牛奶糖等。另外,还有一些学位论文对食感表达进行了研究。比如,赵丽君的《关于食感拟声拟态词语语义拓展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共感觉比喻的角度着重考查食感拟声拟态词和五感的联系,探讨其在五种感觉间的转用过程及其扩张机制。李梦琪的《关于日语中食感表达的研究》将日语中有关食感的拟声拟态词按照语义和使用方法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出其特征和使用规律。综上所述,中日学者对于拟声拟态词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对于食感拟声拟态词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对于食感表达的分类比较复杂且不明晰,对食感拟声拟态词的词性还欠缺研究,不利于学习者有规律地掌握基础食感拟声拟态词。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重点论述分析。
二、从五感角度进行分类
本节主要利用《日本语拟声拟态词词典》、电子大辞泉,纸质词典与电子词典相结合,对“食感”拟声拟态词进行搜集,以五感的角度进行分类。其中本文采用三上京子(2007)的分类标准进行以下分类。(一)视觉角度
人和动物通过视觉能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根据视觉的定义,在食感拟声拟态词中,从视觉角度来分类,大致可以从食物的状态、颜色上进行划分,但是从颜色上来说,一般用表示颜色的形容词直接加以形容,因而表示颜色的拟声拟态词数量比较少。比如说“黏糊状、黏糊糊(因表面附着一层油而发黏)、(颜色烤得)恰到好处、粗糙、粗涩、不光滑、哧溜、溜滑、柔软而丰满状、松软而鼓起状”等等。(1)我注意到厨房里的油是磨光的。
(2)加入盐、胡椒,做成圆形,依次蘸上小麦粉、鸡蛋、面包粉,用油炸得焦黄。
通过对例句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视觉上主要以表达食物的状态为主。例句(1)中食物为液体状态,例句(2)中的食物为固体状态。在形容食物的颜色时,一般用表示颜色的形容词直接加以形容,因而表示颜色的拟声拟态词数量比较少。综上,从视觉角度上看,食感拟声拟态词可以形容食物是固态或液态。
(二)触觉角度
《现代汉语词典》中触觉的含义为:①皮肤、毛发等与物体接触时所产生的感觉;②动物在接触固态物体时所引起的感觉。因此,在表达食物的感觉时,从触觉角度上,主要指舌头对食物的触觉以及用手触摸食物时的感觉,如光滑、粗涩、软乎、坚硬、潮湿等。(1)虽然看起来很好吃,但是几乎没有甜味,种子也很大,所以吃起来很粗糙,一点也不好吃。
(2)北泽毫不客气地说着,把甜点中出现的果子露冰淇淋滑到嘴里。
通过对例句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触觉上主要以舌头对于食物的触感以及手对于食物的触感为主,同时也可以既是舌头的触感又是手的触感。例句(1)(2)基本上都属于以上情况。
(三)味觉角度
《现代汉语词典》中味觉的定义如下:味觉是辨别物体味道的感觉。舌面和口腔黏膜上的味蕾是味觉的感受器官。基本味觉有甜、酸、苦、咸四种。经过对以下例句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食感拟声拟态词中,更多是表达食物的清淡爽口、油腻、醇厚等。(1)它的肉清淡而类似于食用青蛙和五花肉,但不像青蛙肉那样水分大,比五花肉更有野性味,更醇厚精妙。
(2)比至今为止收到的任何杏仁豆腐都清爽,但是确实收到青椒肉丝之后会更清爽。
通过对例句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例句(1)重在描述食物的醇香或醇厚之感。例句(2)重在描写食物的清爽,比如黄瓜、胡萝卜等一类食物。
(四)嗅觉角度
嗅觉是辨别物体气味的感觉。鼻腔上部的嗅细胞是嗅觉的感受细胞。引起嗅觉的适宜刺激是有气味的物质。食物的气味各不相同,因此,从嗅觉角度上看,主要是从食物气味及强度来分类,比如香气、酒气、臭气等。(1)刺鼻的酒。
(2)烤鱼的味道扑鼻而来。
从嗅觉的角度上看,笔者发现其在日语拟声拟态词中是数量最少的,主要为香气或臭气。其中例句(1)更多是强调酒气的扑鼻。例句(2)强调烤鱼的香气扑鼻。
(五)听觉角度
听觉是指感受和辨别声音特性的感觉。耳朵是听觉的感受器官。在表达食物感觉时,听觉体现在制作料理发出的声音或是饮用食物时发出的声音,在日本,吃面条时发出的“哧溜哧溜”的声音就是很典型的表现。(1)电池里塞满了什么深茶色的东西,看起来像是在酒精灯的火上咕嘟咕嘟地煮着。
(2)汤很浓,鱼贝类的美味也很丰富,面也很光滑,口感很软,经常和汤缠在一起,真是太棒了。
从听觉的角度上看,主要是通过耳朵传入的声音,如例句(1)中被煮的“咕嘟咕嘟”的声音;例句(2)中吃面条时发出的“哧溜”声。
三、词性
(一)副词的用法
主要构成连用修饰语的词叫作副词。关于副词的分类各学派说法不一,很难统一。陈燕生在《日语拟声拟态词用作副词的统语形态》中指出日语拟声拟态词可以当作副词、名词和形容动词使用。用作副词的拟声拟态词按照描述状态或动作的性质可以分成样态副词、结果副词、程度副词和频度副词。在食感表达的拟声拟态词中,描写食物的状态居多。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按照描述状态或动作的性质对食感拟声拟态词的词性进行分类论述。1.样态副词
样态副词主要是修饰动词,表示动作、作用的状态。在食感表达拟声拟态词中主要表示食用或者制作食物时的动作状态。
(1)喜欢慢慢煮的卷心菜的我,经常做卷心菜卷。
(2)烤得滋拉滋拉的牛排。
经过对例句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例(1)的“慢慢地”作为一个副词,本身的意思是慢慢而仔细的,在这里表示白菜被小火慢慢煮烂的状态。例(2)中的“滋拉滋拉”在这里表示煎牛排时的声音状态。
2.结果副词
“结果副词”最早是由仁田义雄在其论文《结果副词及其周边》中提出来,他指出“结果副词”并不是单纯的品词分类意义上的副词,而是指“表结果义的副词性修饰成分”。本文只论述传统意义上的副词,也就是因动作或作用引起了主体或对象状态的变化及结果。
(1)正在研究中的米粉面是将米粉和中力粉混合,加入果汁而成的,其特征是黏黏的口感。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例句(1)中“黏黏”的口感是通过把米粉、中力粉进行混合,再加入果汁等一系列动作,形成的一个结果。
(二)形容动词的用法
(1)短面包是用小麦粉、大量的黄油、砂糖等做成的非常脆的饼干。(2)这个年糕硬邦邦的。
经过分析,例句(1)中的“脆”有表示拟声的切菜、咀嚼时的声音的副词用法,也有形容动词的用法。例句强调饼干的干脆。例句(2)中的“硬邦邦”在这里的意思是非常坚硬,相当于形容动词的用法。
(三)动词的用法
除了上面提到的副词和形容动词等两种词性的用法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用法。比如,名词和动词的用法。下面将通过例句进行分析说明。(1)手被油弄得乱七八糟,脸和嘴周围的毛也被食物渣滓咬了。
(2)刚炸好的新鲜鱿鱼干非常好吃。乌贼的脚很新鲜,刚炸好,衣服也很香,又便宜,非常幸福。
通过分析,例句(1)中的“乱七八糟”作为动词,表示“油”的黏糊糊的状态;例句(2)中的“新鲜”,将墨鱼Q 弹的状态生动地表达出来。
(四)其他用法
除了副词、形容动词、动词的用法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用法。在这里通过例句说明名词性用法。(1)茄子和西葫芦的玫瑰花制作是以白葡萄酒为基础的蛤蜊味和贝壳类浓厚味道的两种酱汁。
经过对例句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例句(1)中的“浓厚”和“味”构成“浓厚的味道”,相当于一个名词词组,意为口味清爽,在这里相当于名词的用法。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以拟声拟态词中的“食感表达”为研究对象,重点从五感的角度对食感表达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先对涉及两种及以上感觉的食感拟声拟态词进行进一步分析,再对其词性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食感表达的拟声拟态词按照五感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角度进行分类和表达食物的减淡、干湿、香臭、形状、软硬、清脆、醇厚、绵密等,这有助于学习者对单词的分类、加工、记忆。在第二章的基础上,对于兼有多种(两种及以上)感觉的转用词进一步分类分析,发现呈现出比较复杂的转用关系。食感表达的品词分类大致有副词、名词、动词、形容动词等,其中副词和形容动词的用法较多。作为副词使用时相对比较复杂,可以分为样态副词、结果副词。其中,样态副词的作用主要是将食物的样态更加具体、生动地描述出来。结果副词偏向于表达食物最后产生的口感(结果)。名词的用法往往和其他名词连用,构成名词词性。动词的用法主要以+すtf作为サ变动词的形式出现,突出动作性,更能具体地描述食感。形容动词更多的起修饰食物(名词)的作用。这些发现有助于日语学习者更快地掌握日语食感表达,对后续研究也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体现食物感觉的拟声拟态词”的研究,对日语的初级阶段学习、高级阶段学习甚至是理论研究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