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对手风琴民族音乐演奏中所用技法的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30987
杨雨洲

一、引言

手风琴在引进我国以后,经历了漫长的实践与发展历程。起初人们对于手风琴并不了解,手风琴创作也以简单的模仿与借鉴为主。而后随着政治因素以及历史因素等的影响,手风琴逐渐与民族音乐相结合,手风琴的技法以及内容等都获得了空前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手风琴发展过程中,不少手风琴演奏者练习的曲目仍然以西方曲目为主,民族化演奏手段普及力度不够,这对手风琴的民族化发展造成了阻碍。对此,有必要从手风琴的发展历程以及民族音乐演奏技法入手,探讨手风琴完全民族化的具体策略,以进一步创新艺术技巧。

二、手风琴创作发展史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手风琴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发展风格也逐渐向着民族化靠拢。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手风琴诞生了许多具有民族化特色的曲目,演奏技巧也不断得以创新与突破。通过与中国民族音乐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手风琴演奏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下面是对于手风琴创新发展史的总结与回顾,目的在于分析手风琴与民族音乐的渊源,并阐明手风琴民族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传统音乐改编浪潮的兴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手风琴演奏也迎来了发展的新高潮。其中,最突出的实践内容就是用西方乐器演奏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该阶段,我国艺术家对于手风琴的创作主要集中于群众的日常生活方面,将具有传统色彩的民间曲调改为手风琴风格,由此手风琴演奏大肆盛行,为我国后续手风琴音乐原创奠定了根基。与此同时,该阶段我国手风琴音乐创作主要以传统音乐改编为主,主要服务于歌曲伴奏或者乐队合奏。创作方法则以传统音乐改编以及西洋乐器使用等为主。该阶段虽然手风琴作品数量不多,但作为一种伟大的尝试,也为后续我国手风琴民族化创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例如,当时较为出名的《士兵的光荣》就是手风琴创新创作的产物。为了丰富音乐内容,使之更加紧凑,并呈现人物情感,创作者还采用了变奏、主和弦分解等方式来加以修饰,整体曲目昂扬慷慨,生动地展现了战斗士兵的形象。

(二)民族化发展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手风琴也受到一定的波及,但作为西洋乐器,由于其便携性以及特用性反而得到了重视。该阶段手风琴发展速度十分迅速,普及程度也超过其他乐器。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艺术创作往往与政治需求高度相关。革命音乐由于政治发展需要也逐渐成为受众最为广泛的音乐类型。大量文艺宣传队涌现,他们在群众中通过演出的形式普及革命思想。而在普及的过程中,手风琴往往作为主力军出现。许多音乐艺术家纷纷加入手风琴演奏大军,手风琴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该阶段的手风琴演奏不像早些年只重复传统音乐旋律来进行创作,而是在了解音乐主体、音乐基础的前提下开展民族创作。该阶段的手风琴艺术家更加注重对手风琴音乐内涵的提炼,更加注重对本土元素的灵活运用,以此来挖掘手风琴独特的艺术魅力,呈现民族化风格。可见民族化风格的融入为手风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动力,也正是因为其不断向民族音乐靠拢,手风琴在我国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演奏技巧与演奏内容愈加丰富,产生独特的美学价值。

三、手风琴民族音乐演奏中所用技法的研究

(一)20世纪手风琴民族音乐作品中所运用的技法

20世纪是手风琴作品创作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到了七八十年代,由于诸多因素使然,手风琴的发展速度空前高涨。通过借鉴我国传统民间音乐,如《牧民之歌》《天女散花》等,手风琴编曲水平也不断提升。

  1.和弦震音法

  该技法的特点是由远及近、强度逐步递增,通过手臂力量带动手腕形成震音的效果。在演奏过程中要外紧内松,把握好力度,从而形成一种余音袅袅的效果。

  2.顿风箱技法

  该技法模仿的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锣鼓。在演奏过程中要求演奏者绷紧风箱,并同时敲击键盘、抚摸和弦,在余音效果出现至逐渐减弱时手指再离开键盘。此时演奏出的音质便非常具有振奋感和力量感。

  3.抖风箱法

  该技法在手风琴演奏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普及与应用。演奏特点在于左右手同时进行,但有一侧要保持不变。对于演奏者的基本功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旦手指操作不当便会破坏整体的节奏与律动。演奏者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要提高对风向力量的把控程度,同时还要准确切换和弦,以维持整体节奏,营造生动的音乐情境。

  4.扫旋和轮指法

  该技法是对中国传统乐器琵琶的一种模仿,在实际演奏过程中,要结合弹拨乐器的状况,通过扫弦技巧维持音头,随后再通过轮指保持曲调清晰,风箱演奏完成以后要短暂维持其运行状态,以达成余音效果。除此之外,演奏者在演奏时还要保持手指的均匀程度,手腕要维持放松状态。较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有《天女散花》,该手风琴作品主要是在借鉴我国民族音乐作品,在手风琴的基础上改编而来。该曲目的演奏大量运用了扫旋和轮指法。

  5.颤音法

  颤音法主要模仿的是笛子在演奏过程中的吹奏效果。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灵活处理速度,通过在两音间的手指变动来实现交替演奏。颤音法在实际运用中很容易出现刻板生硬的效果,演奏者手指必须十分灵活才能够达到逐渐缓慢和逐渐加快的乐曲速度,从而呈现乐曲的情感与内涵。

(二)21世纪手风琴民族音乐作品中所运用的技法

在步入21世纪以后,手风琴音乐作品有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手风琴演奏家开始将目光聚焦于传统且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例如《贝加尔湖畔》《夜来香》等,在融入现代化元素的基础上通过手风琴演奏的形式表达出来,让作品的内涵与情感得到更加丰富的表达。演奏者不光注重对于手指的把控,同时还在演奏过程中加入了肢体力量,例如通过肩部力量、腰部力量、臀部力量等的结合来实现整体演奏过程的统一,于是也诞生了三连音、装饰音等更加细致的处理技法。

  1.反拍律动

  反拍律动是一种音调干净,对于风箱把控程度较高的表达技法。该类技法在演奏时不能过快发力,在尾音处理环节中要快速收回,同时音与音之间的衔接要保持住,这样整体曲目才能够保持完整性,抒发特定情感。

  2.颤风箱

  颤风箱是一种偏向于情感表达的手风琴技法。该类技法具有揉弦效果,能够对单调的长音起到点缀效果。在实际演奏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演奏形式:一种是左脚跟向上垫起,颠颤风箱,保持节奏感。另一种则需要手腕紧贴琴身,手掌张开,鼓动风箱并保持节奏感,由快至慢进行演奏。两种方式的运用与乐曲本身的特性有关。有的乐曲演奏只需要一种方式,有的则需要两种并行,对于演奏者的操作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

  3.三连音

  三连音具体是指在每一组三连音的第一个音上加以重音记号,即着重强调三连音第一音。在实际演奏中演奏者需要提起风箱,用右手触摸键盘并开始发力,借助风箱的缓冲对第一音起到演唱的效果,随后自然带出剩余两音。三连音对于观众而言体验是较为独特的。

  通过对上述技法的总结与分析可以发现,风箱在手风琴民族音乐的演奏与技巧表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演奏者在风箱的运用过程中,一是要保持稳定,不能让风箱过于晃动;二是要合理把握风箱的更换时机,避免风箱的晃动对曲目整体的节奏与律动等产生影响。而对于风箱的控制,一方面要依靠手指的灵活变动来实现,另一方面可以依靠肢体的灵活协调来完成。在中国现代化民族风作品的演奏中,对于风箱的操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风琴演奏者必须要不断磨炼技法、精益求精,提高专业能力,表达出更加丰富、生动的作品。

四、手风琴民族化发展的具体策略

(一)借鉴国外手风琴演奏经验,开展思维视角

手风琴民族音乐演奏一直以来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各个国家的手风琴演奏者都在尝试将本土作品与手风琴演奏相结合,以创作出新的手风琴艺术表达形式。但是在手风琴演奏方面,由于西方国家流传更久、起源更早,因而在演奏技术与曲目上更加先进,群众基础也更加广泛,其中较为出名的有俄罗斯与法国。在俄罗斯,手风琴演奏从基础的创作开始,就融入了传统民族音乐内涵,并通过民族化的演奏技巧,从而创作出诸多著名的手风琴作品。例如《山楂树》《小路》等歌曲的曲调都大量运用了具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演奏风格。近些年来,随着俄罗斯手风琴演奏家的不断创新与探索,手风琴民族化演奏又创新衍生了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而在法国,手风琴演奏也与乡村音乐紧密结合,诞生了大量优秀的手风琴作品。显然,上述国家的手风琴创新与发展史对于我国手风琴民族化的发展具有较高的价值。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谦虚学习,积极借鉴西方国家手风琴创作的精华,并结合我国民族音乐的曲调特点与创作技巧等进行创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模仿与借鉴的过程中,要融入本民族的特点,展现中华民族音乐的情感,从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手风琴演奏风格,彰显我国独特的文化与艺术底蕴。

(二)借鉴国内民族音乐演奏风格,突出乐曲韵味

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是传统文化沉淀、发扬的产物,无论是审美风格、调式特点还是曲式结构都与西方音乐有明显的不同。譬如,我国民族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主音,强调线性旋律,整体风格独特。而西方音乐则以大小调为基本调式,更加注重和音以及音响效果。除此之外,在乐器方面我国与西方也具有明显不同。我国乐器更加注重个性化,在发音方面具有独特性。也正因如此,一些民族音乐的演奏也只有民族乐器才能够充分驾驭,呈现出其独特的韵味。当前,随着我国手风琴的不断发展与演变,手风琴演奏技巧愈加丰富,手风琴演奏更加便捷。例如变音器的加入,使演奏者可以通过对小机关的利用更好地呈现出民族音乐的风格,营造出民族音乐的个性音色,从而呈现出独特的文化色彩。目前,国内不少手风琴演奏家已经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在《百鸟朝凤》的演奏过程中,通过对变音器的灵活运用,惟妙惟肖地模仿出了各种鸟的叫声,充分体现了民族音乐的风格,并保留了手风琴原本的音质与技法,实现了手风琴的民族化创新与发展,让观众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三)借鉴国内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发扬民族音乐的魅力

在历经千年的发展之后,我国民族音乐不仅内容形式丰富,同时表达技巧也十分多样。手风琴在民族化发展过程中,应多借鉴、模仿国内民族音乐演奏技巧,以进一步创作作品形式与内容,营造出更加良好的表现效果。例如二胡演奏中的抛弓、即兴弓法等,能够营造出较为热烈的现场效果,可以应用于一些氛围比较高涨、热烈的手风琴作品演奏中。而在研究民族化演奏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单纯地模仿与生硬地借鉴,要有自己的思考,并呈现出民族风格与民族特点。例如,对于竹笛吐音技巧的模仿,就可以通过对风箱的灵活控制来实现。除此之外,滑音、滚揉等手法技巧也可以应用于手风琴的演奏中,以达成更加丰富、鲜明的演奏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手风琴的民族化发展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民族音乐能够在民族化发展的过程中重获新生,获得更加新颖的表达形式,而手风琴也能够进一步汲取民族音乐的精华,实现对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扬。对此,我们需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手风琴民族化的内容与形式,进一步探索与创新手风琴民族化作品,以实现艺术的突破,发扬民族传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