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模式创新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6174
□江淼/文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高校英语教学理念也处于持续更新中,促进教学目标、内容逐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有效提升学生政治站位,强化文化意识及文化自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以英语课程为基础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近些年英语教学的一项全新举措,也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在计划筹备、教学行动、成效观察及反思等环节的有力支持下,充分发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的英语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境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强化文化传播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构筑富含中国传统价值导向的三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预期育人效果。

1 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1 适应“三全育人”新格局需求

当前,高校各项课程都需要在“三全育人”全新格局下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高校英语具有覆盖面广、影响性大的特点,在新时代背景下肩负着光荣且艰巨的伟大使命。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应向学生传授语言学文化及知识,同时也应当坚持引导学生恪守中华文化基石,传承优良文化基因,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凝结的思想理念、优良美德及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用英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以中西合璧的方式弘扬中国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比对中外文化差异,切实提高思辨能力,培育爱国主义情怀,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化发挥英语教学的育人作用。

1.2 满足“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的要求

高校英语课堂兼具工具性、人文性双重属性,不仅重视培养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应用能力,同时也强调学生人文素养、创新思维、思辨能力等。思政教育、人文教育间蕴含着相同价值内涵,这也是高校英语教学体系中实现育人目的的优势所在。作为文化传播载体,语言教学应兼容并蓄,不应仅注重外国文化学习,更不应产生“以洋为尊”的错误观念,而应全面吸收、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英语学习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以英语为载体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立足于文化交融的新时代背景中找准自身定位,以文化碰撞为契机不断创新,引导学生拓展视野格局,践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学要求,有效增强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持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的传承发展,使得新一代青年人能够凝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文化力量,持续滋养青年学生建立正确价值体系。

1.3 满足新时代下教学改革需要

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拓展语言学习维度,培养学生文化传播能力,并以此探索高校教育培养方案新需求。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应当切实推动“四个回归”,其中“回归常识”要求高校引导学生练真本领、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的要求落实到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即指采用外国人能够理解的方式更为立体、全面且真实地展现中国。此外,高校英语教学的人才培养也应落实“回归初心”的要求,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推动英语学科专业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以此培养具有中华文化烙印、中华精神涵养的国际化人才。为此,优化、改进高校英语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迫切。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学校极大地缩减了英语学科培养学时要求,导致英语教学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诸多不利,高校英语教师应当持续增强自身文化素养,提升英语课程思政内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培养学生以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充分融合语言、文化,以此探索建立出满足国家、社会及学生实际需求的全新教学模式。

2 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现路径

2.1 挖掘既有教材内容,开发特色课程材料

当前高校英语教材大多存在对中华文化挖掘深度不足、篇幅占比较小等问题。这也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开发教材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教材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应当深入探究与课程主题相关的经典文化案例来拓展知识面,同时还应当进一步挖掘其中的本土文化元素,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展现出更多层次意义。兼具本土特征及校园特色的知识体系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层次,且学生对课本知识点也能够建立起更为形象的记忆,降低英语学习难度。具体而言,教师可参考教材各单元主题,挖掘语篇、短语及词汇中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容,以此为基础打造具有本土文化内涵的校本教材,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应用英语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激情,完善学生跨文化知识体系。

2.2 灵活设计产出计划,有效驱动课程学习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课程重点往往放在语言输入上,也即锻炼学生阅读、听写能力,且教师会单向灌输大量语言知识给学生,但这一模式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接受知识后未能及时得以应用,导致“学”“用”相脱离。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理念,秉承以产出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可通过制作微课等方式介绍教材内容,并充分说明各单元教学任务,以此为学生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文化交流背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动力,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譬如,教师可以设计产出任务引导学生面向国外学生介绍中国春节,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拍摄制作欢度春节相关视频,以英语语言介绍中国春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通过这一任务驱动型小组活动,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思考产出主体、交际对象、产出任务等,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其能够按照沉浸式情景完成学习计划。

2.3 应用多媒体资源,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案例资源库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教学活动也逐渐趋于信息化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信息化技术平台,为英语教学的线上线下活动开展提供便捷。当前许多高校英语教学也已经建立了相关信息化平台,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却较为有限。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建立专职教学团队,集合多种文化元素资源,以此建立该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案例资源库。在课程中向学生推送相关影像资料、微课素材及新闻讯息等,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层面。同时,也可构建特色活动交流区,向学生布置主题相关线上作业,指导学生自主收集所需信息并自由表达,进而达到锻炼学生交流能力及思辨能力的目的。不同课程教师也可加强相互交流,以定期举办研讨会的方式分享课程建设经验,相互交流促进,并寻求跨学科交融的机会。

2.4 举办多样化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英语课程是高校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渠道,但受到时间限制,课程所能传授的内容比较有限。相较之下,举办第二课堂活动则可打破这一时间限制,且活动类型、空间等选择余地更大。拓展丰富第二课堂活动,能够为学生建立起多维度、立体化学习探索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开发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得英语教学走出课堂。其一,结合特色节假日,定期举办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譬如组织学生以英文介绍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传统故事,开展事主题演讲比赛、排演传统故事节目;建党节、国庆节等节日期间,也可组织学生举办当时知识竞赛,鼓励学生以英语导游的身份接待来访游客。在这样的活动引导下,学生也能更为全面、真切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深入领会前辈们百折不屈、不畏艰险及爱党爱国精神。其二,定期组织英语主题活动,譬如英语角、读书会及知识讲座等。以此鼓励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筹备活动,以英语介绍中国故事,充分发扬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主动性。

2.5 完善考核机制,健全考核体系

英语教学考评工作应当贯穿教学活动全周期。在传统考核方式下,大多采用语言知识测试从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考察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情况。受到来自学业测试的压力,复习重点大多也集中在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上。以传统考核机制为基础创新改造,载重增加适量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并锻炼语言应用能力。高校英语教学考评构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体系,并在其中适当增加文化考核内容。譬如,在日常教学中设定中华传统文化模块知识学分,要求学生每学期应修够足量学分,并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开展传统文化学习。在期末测试中,也可适当加大文化知识点占比,不仅需要从阅读、翻译等题型中展现传统文化考点,同时也可从听力、口语等方面加强考察。

2.6 推动协作学习,科学开展评价

在传统高校英语教学评价过程中对协作学习部分的考察存在不足,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项产出难度大且综合性较强的任务,学生难以独立完成,因此可通过组织以协作学习的形式开展,以此也可培养学生互助合作能力。此外,教师也应与学生一同确定评价标准,共同承担评价任务。由于涉及到不同文化间的比对,需要从不同视角展开评估,对于相同事物不可避免会产生不同理解认识,师生合作评价不仅可以确保评价结果客观有效,同时还能够从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客观认识、理性评估的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最后环节,评价工作所得出的结果也可为下一轮课程开设提供学情参考,并进一步明确教学重难点,保障教学质量。

3 结语

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承等方面都给予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各文化之间的交流也逐渐深入,国家层面的文化交融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同文化体系、价值观念间的冲击也为高校教学提出了全新挑战。这也要求英语教师能够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取向,自觉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对于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突出必要性。能够显著提升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显著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及育人能力,这对丰富教学形式、开拓特色校本教材也具有借鉴意义。本文给出了深掘教材内容、建立文化案例资源库、设计产出计划、举办第二课堂活动等六个方面的策略,以期能够为高校英语教学带来多样化思路,进一步推进高校英语学科教改。本文针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于高校英语教学的研讨主要集中于理论层面,也期待后续相关研究能够深入定量实验,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带来更为有力的数据支持。■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