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以“课程思政”视阈下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践路径分析-纳西族的童谣为例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其次从增强教师思政素养,完善声乐与思政互相融合的体系、融合创新文化和综合实践,对学生实施德育指导、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培养学生自我道德修养、设定混合式教学形式,革新教学考核形式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实践,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创新,每一所高校都应该全方位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的重要性,使得思政指导更加具备亲和力与号召力,带动高校学生积极快乐成长。最近几年,我国诸多学校都意识到思政课的重要作用,对应的课程实践质量显著提升。高校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声乐教学中要及时纳入“课程思政”元素,形成相对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循序渐进在声乐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指导方针。为此以纳西族的童谣为例,如何完成声乐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建设,值得教师深层次研究。
1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1)“课程思政”的融入增强学生审美修养。总体来讲,声乐作为把演唱以及欣赏密切关联的艺术形式,和美学、文学与哲学相辅相成。声乐作品内在的歌唱情感,充当审美观念传递的基本媒介,具备了生动化的特征以及形象化的特征,对应的感染力也是强于生活中情感的,培养了学生艺术审美意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1]。若学生缺少了审美的意识,是难以掌握歌词内涵和歌曲背景的,自然而然影响到学生对作品艺术表现力的掌握。并且“课程思政”不单单是理念,更是隐性思想在教学中的呈现形式。教学期间,教师应分析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渗透价值,深层次分析声乐课程的德育因素,使得思政元素可以密切和声乐教学结合起来。所以声乐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增强学生审美素养,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是存在益处的。(2)“课程思政”的融入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声乐,不只是充当文化的媒介,更是文化的基本组成分支。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每一位教师都会给学生引进传统文化,提高了声乐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积极成长。声乐教学,包含了专业歌曲以及幼儿歌曲,童谣内容的渗透上,教师能够在“课程思政”融入的过程中更多给学生传递歌词情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2]。《Jerlder》《Al bubu》等童谣的教学指导,教师在给学生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期间,能够适当带领学生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了解各个民族的节日风气,懂得珍惜粮食的重要意义,从而利用了“课程思政”元素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这样学生能够全方位热爱生活,愿意为大自然的和谐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3)“课程思政”的融合增强学生意志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后续将要为了培养祖国的花朵而服务。部分学生可能匮乏声乐基础能力,在零基础的学习转变为童谣专业能力的过程中,对学生来讲便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声乐教学中存在着枯燥的发生训练项目,教师需要在声乐实践中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给学生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互相排练和训练,童谣歌曲的学习上,教师利用思政元素让学生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带领学生分析如何取得小组成绩,学生能够及时端正自己的声乐学习态度,有效强化学生队伍合作能力的培养。
2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实践
“课程思政”,将其渗透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带来重要影响。学生后续要承担起教师的职责,教学的范围有跳舞、手工以及唱歌等,纳西族的童谣内容教学,不只是加强了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还能够促使高校学生形成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所以教师应采取科学的手段全方位对童谣教学加以“课程思政”建设[3]。(1)增强教师思政素养,完善声乐与思政互相融合的体系。声乐教学中开展童谣学习活动,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理念,关键点从教师开始。可是专业技能的课程指导中,部分教师是匮乏政治意识的,也就是说时常淡化高校学生德育培养。在声乐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应强化理论知识掌握,在教学中展现出较高的德育能力,将育人理念渗透在学生内心深处。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指导能力,明确“课程思政”元素渗透的重要作用,开发童谣教学中的实践资源,使得课程教学以及“课程思政”之间融会贯通,凸显“课程思政”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思想观念的引领效果[4]。针对完善教学体系,其充当童谣教学有效性实践的基本条件,教师尝试编制具备特色性的童谣教材,提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在数据资源库中开发网路课程,全面赋予声乐课程生命力,推动高校声乐教学中纳西族童谣指导进程。高校的教师,需要和教研室主任以及系部管理者互相交流,标准化实施童谣教学内容编制,细致设计课程实施内容,在声乐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凸显“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价值。
(2)融合创新文化和综合实践,对学生实施德育指导。新时期下进行纳西族的童谣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每一位教师都要发表自己的建议,一同研究专业课程中渗透“课程思政”元素的流程和成果。学校安排具备一定资质的人员组织学生加入专题讲座以及节目排练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童谣内容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通过技能竞赛的活动或者寒暑假实习的活动,强化自身艺术表现能力。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高校组织学生进行幼儿园实习活动,促进声乐教学建设以及岗位沟通,延伸童谣教学活动的深度[5]。具体的童谣教学中,教师利用“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Al bubu》的童谣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现歌词与图片,学生深深地被农民劳作场景所吸引,接下来播放人口统计的数据和耕地数据等,学生进一步感知“我是一粒米”的情境,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掌握此道理的同时,后续在工作岗位中势必可以将此传统文化传递给幼儿,让幼儿的心中播下爱惜粮食的优良传统。
(3)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培养学生自我道德修养。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应该重视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的发挥,第一课堂,即童谣内容的渗透,给学生提供与此相关的主旋律内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强调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后续给学生渗透思政元素,通过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或者体验教学,组织学生走进童谣的世界中,领悟童谣世界的奥秘,挖掘童谣内在韵味,促进声乐教学有效实践。对于课堂施加,教师要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重点组织学生研究纳西族童谣的特点,感受着童谣内在的道理和思政元素,确保声乐教学的开展存在时效性[6]。比如《毒品是只旱蚂蝗》的童谣,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便可以在后续教学中给幼儿呈现和毒品相关的图片,给幼儿强调远离毒品的必要性。甚至是利用好打击乐器,充分培养幼儿学习热情,此种“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让幼儿懂得了正确思想观念形成的价值,更加凸显出声乐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元素渗透的效用。另外,教师及时给学生布设作业,从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入手书写自己的心得感悟,特别是在童谣的教学中应该如何最大化给幼儿渗透民族情怀和民族风情,促进学生全方位感知地区语言文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第二课堂以及第三课堂的开设,教师应利用童谣内容培养学生自我道德修养,实习互动中,一些学生能够初步对教师这一个职业的期待感出现转变,对应的职业成就感也会出现降低的趋势。教师要借助第二课堂给学生渗透积极心理学的含义,引导学生增强自我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岗位中发光发热。利用网络模式,组织学生密切分析“课程思政”的元素,在童谣的学习中研究爱国情怀和节日文化,借助微信群或者微博给学生推送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新气象,学生随时随地查看需要掌握的资料,明确自己成长与发展的方向,由此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职业观念,实现了声乐教学中“课程思政”的现代化建设。
(4)设定混合式教学形式,革新教学考核形式。学前教育专业的童谣内容指导中,教师可以对生动性的表演活动和课堂结合起来,利用合唱以及歌曲快闪等形式,全面提高声乐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借助蓝墨云班平台的教学指导思想,构建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的基本体系,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可以落实个性学习,利用“课程思政”元素,不断让学生认可与弘扬传统文化。针对《Jerlder》的教学活动,主要描述了牧童在野炊工程中创造的歌谣,包含礼貌用语的模块、了解纳西族象形文字的模块以及接触民族传统节日的模块,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事先对学生发布所学的课件,加深学生对童谣的印象和感知。接下来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现生动视频,带领学生感受着童谣的曲调和韵律,要求学生分析内在的演唱技巧和传统节日韵味,学生了解到各个民族之间是美美与共的,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和谐相处,实现了纳西族童谣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元素融入。在教学考核形式的革新上,首先是考核多元化,考核内容不单单包含知识和技能,还包含纳西族童谣音乐发展史的内涵挖掘,更是课程内容有职业道德和优良传统。关键点判断学生掌握童谣歌唱技巧的程度,是否可以通过童谣的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从而让学生具备较强的队伍合作精神以及爱岗奉献的意识。其次是主体多元化,涉及学生自主评价、班级小组评价和辅导员评价等,最终构建相对完整的综合性评价体系,确保“课程思政”的建设评价足够有效。最后是方式多元化,选取校内以及校外评价互相协调的模式进行,前者应包含教师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学校领导观摩、舞台场景考核等;后者应密切和幼儿园评价进行结合,还要关联家庭评价,过程性对学生是否可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容加以判断。
3 结语
综上所述,以纳西族童谣为例,声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十分强调“课程思政”的建设,一方面组织学生感悟童谣的韵律和曲调,另一方面带领学生细致挖掘思政元素,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培养做好准备。具体实践中,采取科学的方式,顾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幼儿身心成长特点,有的放矢开展声乐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系统性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推动声乐教学的改革。■引用
[1] 陶一莹.课程思政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歌曲《花非花》教学为例[J].文教资料,2022(2):44-47.
[2] 韩彦珍.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的研究[J].科幻画报,2022(1):67-68.
[3] 薛锋堂.艺术类专业声乐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转型[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1):123-125.
[4] 张小燕.“四史”元素融入声乐课程教学探索[J].艺术评鉴,2021(23):75-77+88.
[5] 谢丹.独立学院声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21):71-73.
[6] 张彤彤.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艺术类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公关世界,2021(7):76-77.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