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如何提升高校文化活动育人质量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3001
□安婧/文

  文化活动是高校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通过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为高校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无形之中深化学生的文化体验和认知。当前高校开始重视对文化活动内容、形式进行创新,基于此,本文对高校文化活动的深刻意蕴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校文化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以期可以为高校开展高质量的文化活动提供参考意见。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文化交流愈发频繁,各国文化涌入我国,加之网络文化的快速传播,加剧了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给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高校是负责传承优秀文化、创造新型文化的重要主体,需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职责以及时代使命,重视对现有文化进行宣传,在助力社会文化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文化活动是高校传承文化的有效方式,解决了传统文化育人过于理论化的问题,以一种新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文化传播过程中,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将文化精髓内化为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1 高校文化活动的深刻意蕴

1.1 落实文化育人要求

文化育人是当前学校育人体系中所应用的新型理念,可以弥补以往高校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局限性。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形成了包括文化育人在内的“七育人”长效机制。文化育人不单单可以对教育体系进行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将文化元素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感受文化的内在魅力,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水平,丰厚文化底蕴,为社会输送一批有文化、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文化活动是落实文化育人要求的重要抓手,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文化活动会因高校在专业建设方面的差异而存在不同,但是文化活动均承载了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可以构建全员参加、全过程管理以及全方位育人的教育体系。

1.2 满足学生文化需求

当前高校学生的个人思想意识存在多元化的特点,加之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学生在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学生开始热衷于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文化信息,从而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1]。高校学生目前文化需求水平普遍层次较低,这也影响了学生个人文化观念的形成。文化活动可以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需求,并通过活动内容满足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的生命力以及感召力,促使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形成文化共鸣,从而提升文化需求层次,让学生可以在文化活动中感受到存在感、成就感从而提高获得感。大学生是渴望展示自身特长且具有活力的重要群体,在其潜在的精神世界内存在着对高层次文化的需求。然而以往高校并没有认识到大学生文化需求的特点,只是重视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面对学业压力以及工作压力,学生的文化活动空间缩小,文化活动则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文化活动空间,丰富文化生活。

1.3 培育学生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极其关键的。文化自信是学生由内而外对祖国文化认可的体现,可以带给学生以持久的力量。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储备军,文化自信可以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始终坚守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使其可以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坚守本心,从而将自己作为传播文化、实践文化的主体。当前文化自信意识薄弱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影响了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文化活动能够在校园内构建良好的文明风气,展示高校文化形象,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文化自觉,在无形之中受到文化的感召,对于年轻一代凝聚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2 高校文化活动存在问题

2.1 活动形式娱乐化

高校大学生多数为00后,00后生活条件相对90后、80后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环境的改变会给个人的发展带来影响,社会整体环境的变化也会使一代人的思想意识出现变化。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对于新兴文化的接受度较高,特别是广泛流行的网络文化、恶搞文化以及娱乐文化是大学生普遍乐于接受的文化元素。该种文化形式是社会文明体系演变的表现,但是如果没有对其进行规范,会使文化活动形式出现泛娱乐化的现象。大学生作为校园内组织和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主体,在组织文化活动时会更加热衷于选择娱乐性的文化活动形式。例如,文艺汇演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活动形式,在文艺汇演中学生热衷于选择热闹、流行且具有感官刺激的活动形式。这体现了泛娱乐化正在侵蚀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优秀文化无法被学生所了解和接受。

2.2 活动内容和文化内核偏离

在组织活动时文化活动内容和文化育人的内核出现了偏离的现象,这导致了文化活动形式化问题的产生。爱国教育是高校所关注的重点教育内容,部分高校为了能够唤起学生的爱国意识,会选择组织其参观革命圣地或者通过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的方式引起学生共鸣。但是该种活动模式其内容仍然处于浅层次,没有将爱国文化教育的内核元素融入其中,学生在进入革命遗址进行参观后通常只是走马观花式的拍照、观看,无法对其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有深刻的理解。高校在组织文化活动时也没有重视将学科与专业元素融入其中,难以传播学校深厚的校史文化、特色文化,也会影响校园文化氛围的建立。

2.3 活动管理机制不完善

文化活动管理是提高文化育人质量的重要方式,当前高校在文化活动管理方面存在着机制不完善的现象,这使得文化活动的开展没有形成一定规律,难以持续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2]。例如迎新晚会、毕业晚会是每个学校均会举办的活动内容,目前在文化活动组织时因时间、人员、场地等各类因素的限制,文化活动缺少创新,不同学院间所举办的晚会活动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学校文化活动完全凭借以往经验,会选择熟悉的文化活动形式,例如演讲活动、集体观影活动等,无法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也不符合文化育人的未来发展趋势。

3 提升高校文化活动育人质量的有效策略

3.1 创新文化活动表现形式

3.1.1 组织线上网络活动

  网络空间是监管难度较大的一个领域,而网络空间恰恰可以给大学生带来最为重要的价值影响。大学生可以自由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各类文化信息,然而网络上很多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存在一定偏差。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会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不利影响,逐渐腐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高校在组织文化活动时应当重视兼顾网络空间,在网络平台树立文化育人阵地,利用线上文化活动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文化,帮助大学生形成辨别网络文化是非的能力。微博是大学生所活跃的主要平台之一,高校可以在微博上组织话题讨论活动,以文化元素作为核心主题,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不同人的多元文化观,在交流时拓展文化思维,对文化能够有更加深刻的认知。高校在组织线上讨论活动时,应重视结合目前传播广泛的网络文化,如将“今天你emo了吗”作为话题发布在官方微博账号上,可以充分调动高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将学生的评论金句筛选出来,将其主流文化进行结合,帮助学生深入思考emo的本质,并提出缓解emo的策略,让学生可以正确对待emo文化,避免网络文化让大学生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使其可以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

  3.1.2 组织文化实践活动

  文化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体验文化内涵的主要方式,可以更好地带动学生情感共鸣,高校应当重视组织多样化的文化实践活动类型,并结合学生现阶段发展需求对文化实践活动主题进行创新。如学生即将面临就业这一问题,高校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文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观。如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内容之一,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职业体验活动中,和社区进行合作安排学生积极投身基层实践,为社区人民提供相应的服务,满足社区人民的生活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基层干部内心对于职业的热爱以及心中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向学生渗透爱岗敬业的意识,促使学生形成奉献理念。文化实践活动突破了校园空间的限制,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体会文化活动的内涵和意义。通过该种方式也可以将主流文化作为文化活动的引导和基础,避免文化活动出现泛娱乐化的问题。

3.2 深化文化活动内涵

文化活动内涵是影响文化活动育人效果的关键,高校需要对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并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在美育、德育、劳动教育等多方面的优势,提升文化活动质量。如高校可以组织“我们都是追梦人”这一活动,让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的职业理想,让学生自主编排活动节目。通过该类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展示当代大学生飞扬的青春理想,以及具有个性特色的价值理念,展示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采。或者高校可以引入高雅艺术参与到文化活动中,能够让学生在艺术文化活动中感受真正的美,品味传统艺术所传递的文化意蕴。例如,高校可以邀请专业团队在校园内表演经典传统剧目,拓展学生对文化的认知,使学生在文化活动中了解各种不同文化的特色。如《汗青格勒》是蒙古族英雄史诗,展示了少数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学校可以在校内组织这一经典剧目表演活动,加强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民族团结意识,以包容的态度对待每一种的文化。

3.3 完善文化活动管理体系

高校需要对文化活动管理机制进行调整,明确主管文化活动的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单位的具体职责,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在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工作上持续发力,创新方式、拓展载体,畅响时代主旋律,构建起长效文化育人机制。主管文化活动的职能部门要将文化活动有效的“管理”起来,就需要切实转变职能,从“办文化活动”转到“管文化活动”上来,从“提文化活动数量”转到“狠抓文化活动质量”上来。就需要通过建立校园文化建设考核指标,并将其纳入到各二级单位年度考核目标中去,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校园文化管理体系。除此之外也需要加强高校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特色组织文化活动,提高高校文化活动社会效益,在文化活动中向社会以及学生传播优秀文化,并在不断的文化活动实践中对文化内容进行创新,融入时代元素,提高高校文化活动水平[3]。

4 结语

高校文化活动可以落实文化育人要求,满足学生文化需求,培育学生文化自信,对于学生个人、高校以及社会发展具有的积极作用和影响。高校应当正确认识文化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对文化活动形式以及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文化活动育人质量。同时也需要重视完善文化活动管理体系,提高文化活动开展规范化水平,发挥学校各个主体的合力优化文化活动模式,在校园内形成系统性的文化育人模式,打造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品牌。■

  引用

  [1] 周晓惠.高校文化育人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以西安工程大学“人文风采节”系列文化活动为例[J].就业与保障,2021(14):179-180.

  [2] 王莎莉.区域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活动结合发展探究——以闽南“非遗”舞蹈为例[J].福建商学院学报,2022(3):89-95.

  [3] 吴倩.公共服务视角下高校大型校园文化活动管理策略研究[J].公关世界,2022(18):61-6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