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3449
□丁家齐 丁家成/文

  中华文化向海外的传播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在历史上,各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景象。中华文化不但在民族文化的融合和渗透中得以发展,同时也接受了亚洲中部的牧民文化传统,波斯的文化,印度的佛教文化,阿拉伯的文化以及欧洲的文化因素,使其中华民族文化体系始终生机勃勃。古代的丝路,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现在的海上和陆上丝绸带更是为中华文化向海外传播提供了途径和方法。

  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国内文化的发展方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外的影响也日益增强。比如中国的传统建筑故宫、赵州桥、避暑山庄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学习汉语,吃中国各地美食等习俗在国外都很受欢迎,包括中华民族早期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也都得到了世界的认同和重视。国内最近一段时间来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以出版的书籍和电影为先导,一大批国内优秀电影在国外收到欢迎,精品图书畅销海外,中国武术、中国茶文化和中国戏曲、舞蹈等都在国际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不断的传播。文化交流包括建构民族形象、传递文化符号,这对中华文化更好的传承就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1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存在的不足

从整体上看,中华文化在国外的影响尚不明显,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完善[1]。近几年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但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当前,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资源、在国际上的发言权仍然十分有限,在对外的宣传方式上较为僵化,在内容上也较为单调。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1 缺少整体的内容设定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和影视书籍等各方面都出现了“文化赤字”现象,人们对中国文化意象的认识出现了不同水平的差距[2]。中华文化是一个系统全面的整体,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要根据民族自身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规划,才能充分的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

1.2 民族文化符号不够凸显特色

外国人民对于中华文化的认识,大都停留在建筑、汉字和美食等具象与器物的层面,对于中华文化的内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并不十分清楚。特别是缺乏具有现代文化特色的文化传播方式。

1.3 没有形成系统,缺乏层次的沟通

文化交流并没有为不同的人群、地域、民族和文化体系而设计,并没有形成差异化、独特性的沟通战略[3]。不同的国外文化传播方式和途径都不同程度地强调形式主义,过分追求热闹现象,而忽视文化所带来的内涵和深度。现在我们需要将中华文化进行海外传播放到重点发展的地位上,通过媒体、影视和书籍等多方面的途径,向海外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魅力。

1.4 沟通对象不清楚,沟通人才匮乏

沟通的对象应包括国家政府部门、外贸机构、非政府组织、外贸企业、互联网媒体等。在海外沟通方面,缺少既了解海外文化环境又对中华文化有深刻见解的专业人士,还需要在传播主体和人才上多下功夫。

  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多个层面上都存在着许多缺陷,这是由于许多历史和现实因素造成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与国家实力的差距,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2 增强文化传播辐射力的对策

要加强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变化的重视,对全球上出现的新的东西和新的情况,以及对各个国家的思想和观念,以及新出的政策都要加以大力的宣传和报道。要加强中华文化的对外宣传工作,要不断创新,努力更新理念、新的范畴、新的表达形式,把中国的故事和中国的声音都说得更好[4]。

  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加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应采取“走出去”的策略。在经济总量达到世界大国之后,我们就会自觉地转变为具有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强国形象。

2.1 大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现代中国价值观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体现和标志。传播中华文化要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多个关系,全面解释中国的文化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命运、是由中国独特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要对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创造的制度文化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解读[5]。“中国经验”的总结与提高,需要进一步对当今时代文化进行分析,发掘提炼出体现新时期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体现中国在世界发展潮流中的领导地位,进而对全球的人类文明思想的发展提供一个借鉴和方向。

2.2 展示中华文化特有的魅力

中国是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它应该在国际上发表属于自己的声音。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延续至今的一个文明古国,中国应该把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给世人。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和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共享,让“文化因为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文明在互相学习中变得更加意趣横生。”可以通过其他国家的场所举办中华文化的艺术演出或影视推广,让世界从多个层面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化观念的文化传播系统,凸显中华文化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进一步强化我国在世界文化建设中的话语地位,努力打造贯穿海外的新发展格局,树立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形象。坚持中华文化的定位方向,将民族特性与国际趋势相融合,将中国最根本的文化基因不断进行推广和传播,使中华文化传统可以跨越时空、不限国家和语言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传播。

  要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整理,把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戏曲、武术、书法、国画等)推广出去,使外国人民在欣赏中获得愉悦,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并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要以中华民族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精神内涵和质量为基础,以“中国符号”和“中华元素”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开发具有吸引力、有价值的民族文化产品和服务,以引起全球关注。

3 构建海外传播体系

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要以“走出去”的方式来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吸引力和作用力。使中华文化向世界输出的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依据不同的文化传播内容和对象,选取最合适的沟通方式,与国外现有的交流组织紧密联系,例如孔子学院,文化交流互享中心等。中华文化中心要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以做文化交流的场所。要对外国群众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和接受心理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探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从而对受众进行明确的定位[6]。区别目标与层级,根据各国和区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战略方针。对具有相同文化特征的周边地区,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发展中国家和区域,要重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促进双边、多边的文化交流。欧洲和北美等国家应注重文化相互借鉴,并逐渐与其融合。

  构建多样化的沟通渠道。要在国际和国内的引导下,加强内外宣传的协同合作,努力打造具有丰富语种、受众广泛、信息量大、影响力大、覆盖全球的世界优秀传媒,把中华文化的影像、声音、文字和信息向全世界进行广泛传播。扩宽中华文化的传播渠道,逐步形成多样化、全方位、立体式和多层次的对外交流模式。要扩大传播的平台与媒介,要加快建立传播迅速、覆盖范围广的文化传播系统;要强化文化传播的智能化和信息化;重视传播的速度和质量,展示中华文化的多元化,让中华文化传播变得更加立体和生动[7]。跨文化的交流已经从单纯的文本到多媒体的音频、视频和图片,变得更加智能。依据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中华文化进行海外传播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在文化的交流上,可以通过电子传媒普及性和大众性的特点。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媒体、通讯、信息服务等领域实现了融合,通过报纸、影视和书籍等领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共享,从而实现不同行业的生产要素优势互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信息产业的结合发展,实现将影视、动漫、书籍、演艺等领域和网络、数码、视觉技术相融合的方式,来提升中国文化艺术的创新内涵和技术水平。网络使得文化传播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创新和传播有着日益深刻的影响[8]。网络文化交易日益活跃,必须对其进行规范和发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的推动下,实现中华文化跨领域的融合、互享和创新发展。

  要注重选择中华文化的传播内容,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效果,注重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播能力、构建国际传播的全球话语系统。(1)要抓住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特色[9];(2)构建现代化的通信系统,实现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水平;(3)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系统,能够与国际接轨。研究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达方式,创造新的观念、新的范畴、新的表述形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语言,让海外的人听得见、看得到、听得懂。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也只有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才能发挥优势,达到自身的更新和跨越。中华文化具有比较独立的文化优越性和文化特自性。因此,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丰富多彩、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和态势。同时,中华文化在全球融合的特性中,保持着与世界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实现了优势互补。这就是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一种理想的文化交流。在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传播状况后,我们必须从多个方面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播,为实现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探索更多更好的途径,使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得以提高和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华文化的风采,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引用

  [1] 吴莉.传播学视域内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 盖翠杰,杨上元.提高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研究[J].理论学刊,2013(9):106-111.

  [3] 周丽梅.“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文化对外传播策略创新[J].东南传播,2018(4):49-50.

  [4] 贾平凡.传播中华文化,海外侨胞探新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6-23(006).

  [5] 孙金诚.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N].人民政协报,2022-03-04(022).

  [6] 本刊编辑部.中华文化海外交流传播助力海内外情感融合学术研讨会发言摘编[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23(4):72-76.

  [7] 马洁.立足大众视角,讲好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J].全国新书目,2022(8):90-91.

  [8] 蔡定益.哥德堡号与茶——两百六十多年的时空跨越[J].农业考古,2019(5):339-343.

  [9] 郑好.中华文化在海外社交媒体的传播力研究[J].新闻潮,2022(7):9-1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