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当前初中生对待音乐课的态度以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3598
□王若雯/文

  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音乐教育在当前的社会中逐渐得到了肯定,家长们渐渐地开始尊重孩子们的意见,当学生对乐器感兴趣的时候,也会尽力满足孩子的爱好,让孩子自由发挥,这是一个好的趋势,父母是孩子们最坚强的后盾,父母的支持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孩子的信心,本论文将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对音乐这门学科的想法,导致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0 引言

为了能够了解学生的想法,笔者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专门针对初中生展开了一系列详细的问卷,在分析数据过程中也有了很大的收获。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初中学生一半以上都是对音乐课保持期待的态度。实际上音乐教育能够得到像现在这样的重视,也要归功于社会的传播以及教育行业的贡献。本论文是针对初中生的态度展开研究,并且通过这次调查就能发现很多潜在的问题。

1 结合调查数据分析学生态度

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表1)显示,三个年级段50%左右都是期待音乐课的,并且40%左右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与主课一样重要,但同时笔者也发现随着年段升高,学生对音乐课的期待值反而降低了,并且有一项调查为“是否想往音乐方面发展的调查”中(表2),不想往音乐方面发展的同学占比高达80%,根据笔者分析,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初三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学生更多的心思放在中考上,自然对音乐课也有所忽视,但可以看出初三学生把音乐课当成普通课程看待的占比却是最高的,笔者分析由于音乐课是一门不太需要耗费脑力的课程,同时初三学生平时耗费太多的精力学习,导致学生下意识的把音乐课作为一门休闲娱乐的课程看待。对于他们来说音乐课是需要的,但不是必要的,学生为何会产生这样的认知,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才能得到答案。

  

  表1 学生如何对待音乐课的调查

  

  表2 是否想往音乐方面发展调查

2 结合学生的态度分析原因

2.1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根据笔者的研究报告数据表明,初中学生对音乐课堂是热爱的,但是想要往其发展的人却寥寥无几。从第一方面来分析,由于音乐课相对其他的科目来说比较轻松,让学生的压力得到了缓解,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对于音乐知识的需求也大大降低。有些同学可能只是单纯喜欢一首歌曲的旋律,导致他对于音乐仅仅停留在崇拜的层次,并不会考虑发展。第二个方面在于,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来看,他们对未来的规划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蓝图,他们眼下的目标是考上好的高中,那么文化课自然就被放在了首位。第三个方面,从众心理,初中的学生群体中,自我意识刚刚萌芽,成群结队的较多,所以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会参考周围人的想法,自我表达方面也会比较羞涩。第四方面,在学习音乐的学生群体当中,大部分都是从几岁就开始接触音乐方面的培训,所以当学生到初中的年龄段,身边学习音乐的同学已经有了一技之长,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学习音乐就应该从小开始。

2.2 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可以说,教师是直接影响学生的一个群体,学生对于学科的重视,也取决于教师对这门学科的用心程度。当前音乐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手把手教唱的现象[1],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的。”缺乏音乐审美能力的人对音乐美的感觉是木讷、迟钝的。因此,学生在掌握音乐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有音乐审美的能力。据笔者在实习期间所观察到的现象,有许多的学生在下课后都不知道这节课上了什么,也没有抓住这节课的重点,所以当出现这样的情况出现时,学生就会对音乐课堂逐渐失去兴趣,导致学生分心的几率也较高。在传统的中小学音乐课堂过程当中,学生往往需要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学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与学生加强互动。对于初中生更多的是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敢于表达。

2.3 从学校的角度分析

前文讲到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态度很可能停留在表面,而这并不是我们期望的。学校在制定学生的学习方案时,以语数英为主题展开,制定各种精细的培养方案,但是艺术学科的方案都较简单,学校的指引方向牵动着许多群体:教师、学生、家长。对于他们来说是听从学校的安排来进行个人的教育计划。在笔者看来,初中阶段是发现学生兴趣爱好的黄金时期,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应当是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当前的形势来看,很多学生都是在高中才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有些甚至到就读大学都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导致学生就业迷茫,如果学校的教学培养方案中能将艺术单独规划一栏,并作详细的方案说明,这对于一大部分有艺术才能的学生是一个很大鼓舞和帮助。

2.4 从社会的角度分析

社会对于音乐最大的推动在于对音乐教育的需求,现在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许多学生从小接受多种熏陶,慢慢会形成自己的目标。而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需求量还远远不够,导致学生包括家长对音乐产生误解,同时也大大削弱了音乐老师们对待课堂的积极性,学生没有在音乐课中看到相应的价值,他们的兴趣也会慢慢消磨殆尽。

3 根据各方面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3.1 学生应提高音乐自信

前文提到四个方面,针对第一点学生应该加强对音乐课的重视,根据韦纳的成败理论来看,学生可能对于音乐课更想要的是放松,如果要面对以后的事业以及音乐专业的难题可能就会选择退缩。笔者的建议,学生应当积极的面对音乐这门课程,要学会去尝试不同的兴趣爱好,多挖掘自己的特长。第二点,学生的态度一旦变得积极,那么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的天赋,从而更有信心去学习这个专业,或者考虑向这个专业发展。针对第三点的从众心理,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了解,观察对方是否有有过人的特长,有些学生也许是自己优秀而不自知,觉得自己不适合学习音乐,从而失去了音乐自信。第四点关于偏见,在同龄人中如果有从小学习乐器的孩子,可以多与同学沟通交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提倡他们学习一些乐器或者可以使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优势,积极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等。

3.2 教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

前文讲到,教师在课堂中的设计非常重要,对于每节课都应设计一个专业的教学方案,要清楚最终想要学生学习到什么知识,并且尽量不要用手把手教唱这样的方式,以免让学生产生一种依赖心理。课堂应更注重审美教育,让学生体验节奏的律动,歌词所表达的含义,以及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观看一些绍兴当地的戏剧表演,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当地的音乐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课本中的音乐歌曲多数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原有的课本知识基础上,穿插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本土音乐文化知识,例如绍兴地方戏剧的种类、来源、背景。学生对音乐课的倦怠,往往是因为课堂的内容对现在的青少年来说,并没有贴近他们的生活。所以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实践活动中,教师都要秉持围绕当代初中生的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所接触的层面去备课。当然课本中的知识还是重点,可以借助某一节课所涉及的文化领域将知识拓展到现代生活中去。

3.3 学校营造艺术氛围

根据前文所述,学校对于艺术教育的培养方案应当更加精细,在制定培养方案中,可以单独为艺术类专业制定一个计划,让有才能的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学校要全面发展也要因材施教,笔者认为这项工作的实施可以越早越好,让学生早早的发现自己的优势,就有足够的时间发挥自己的才能。可以多开展一些音乐类活动,让感兴趣的同学积极参与,多开展一些器乐声乐的社团活动,让喜爱音乐的学生有发挥的空间[2],提倡把音乐教育作为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平台,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音乐属于人文艺术学科,本身就包含丰富而又深刻的人文资源,是非常宝贵的文化教育财富。笔者曾经到访过日本福泉中学,在那里,笔者参观了学生们的兴趣俱乐部,学校为学生开展了数个项目的俱乐部,供学生挑选,同时他们组建了该学校专门的小型交响乐团,可见学校的重视程度非常高,让学生能够在各个领域找到自己的价值。同时前文提到,重视地方音乐特色,将其融入到课堂中也是不容忽视的[3],高师音乐教育肩负着为地方培养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的重任,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高师音乐教育的目的和基础。学校可将这一方案落实到实处,积极开展组织各类绍兴本土戏剧音乐的实践活动,或者邀请剧团来学校进行演出,给学生营造更多接触本土文化的机会。

3.4 引导学生融入社会音乐实践活动

社会的需求直接影响学生的家长以及学生本体,社会增加对音乐的需求量和重视程度,就能够激发学生想要学习音乐的热情,从而学生也能够更多的融入到社会当中,曾经央视出台过一档节目叫做《跟着书本去旅行》,其中一栏是关于绍兴的叫做《跟着课本游绍兴》,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加贴切的去了解绍兴文化,而不是看到书本去想象。前文说到,可以在课堂中融入地方音乐,在绍兴这块土地上,有许多的文人学士,史不绝书,这正是给学生社会实践创造了绝佳的环境[4]。在音乐文化教育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并阐释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与蓝图。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实现音乐文化教育战略,是民之所想,社会之所愿。音乐文化教育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要素,同时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社会开展的活动越多,宣传的力度越大,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大家都会开始关注到这些,并且主动去参与和融入到这其中[5]。

4 结语

笔者从四个角度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解决方案,想要提升音乐课的地位,不外乎要这四个群体的重视。在学校教育中,如果学校和教师不重视,那么这就等于阻碍了学生的音乐发展,笔者认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可以明确自己的喜好,以及制定对未来的目标,无论是在什么学科上,都应当树立一个良好心态,不能让学生仅仅局限于部分学科当中,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合唱团与乐团来校演出或聘请知名音乐人来校举办音乐讲座。此类音乐实践活动,能够打破学生以往被动地聆听与观看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真正融入其中,借助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一般来说,音乐实践活动涵盖基础技能学习、表演观摩以及文艺汇演等形式,能够促进学生创造精神、想象力与形象思维的发展。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歌曲演唱、乐器弹奏及舞台表现,让学生夯实课堂所学内容,深化对音乐艺术的喜爱与理解,让更多热爱音乐的学生更加有信心,坚定不移的学习音乐。■

  引用

  [1] 孙琳,何佳奕.初中生音乐能力测评的标准体系研究——以北京市中学为例[J].中国音乐教育,2015(9):4-8.

  [2] 樊建伟.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分析[J].艺术评鉴,2021(21):116-118.

  [3] 杨永贤.绍兴地方戏曲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教学的尝试[J].中国音乐,2008(1):190-192+229.

  [4] 安龙.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战略价值的实现路径[J].文学教育(下),2020(5):100-101.

  [5] 徐晓洁.我国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9):27-2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