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探讨浙江温州民歌的演唱艺术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1140
张婷婷

  音乐是人们传递思想、交流情感的有效方式,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更是孕育了具有丰富内涵以及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音乐,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温州民歌的文化语境

(一)温州民歌的渊源

在我国民歌系统中,温州民歌是作为子体形态而存在的,其历史渊源与民歌历史发展是保持一致的。根据文献史料对民歌的记载,最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断竹续竹”的单歌,从这里也可看出民歌古老的形态。“候人兮猗”这句歌词,其演唱中呈现出时值与音调的变化,此处则可以看出民歌发展的萌芽,这些都是对古时江浙一带歌曲的客观陈述。后来逐渐发展成型的现代温州民歌,均可在其中找出零星的吴歌、越歌的音乐元素[1]。进入隋唐时期,文化重心有了南移的趋势,此时浙江的文化地位越来越显著,直到唐诗宋词的音乐文化开始发展,使得传统音乐文化慢慢走进大众视野、参与到娱乐市场,民歌形态愈加纷繁,相继衍生出了小调、灯调、山调等,并且渗透到温州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现阶段的温州民歌,毋庸置疑是从古时民歌传承而来,虽然音调来源在史料中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只能摸索到模糊的发展脉络,但是如果沿着民歌句式发展,根据五言、七言,再到不同句式的演变来看,便可清晰了解到温州民歌与之存在的联系。

(二)温州民歌的类别

按照温州地区的民族划分,温州民歌包含汉族民歌与畲族民族。按照体裁划分,汉族民歌又包含仪式歌曲、莲花歌、劳动号子、灯调、小调、山歌等,音调的表现方式以生活场景为主。其中,仪式歌曲常见于温州民间礼仪场合;莲花歌与灯调其实可以放在一起,两者都属于民俗活动中用于表演的歌曲类型;劳动号子主要刻画的是温州劳动人民勤恳劳动的澎湃场景,表达的是一边服务劳动,一边享受劳动的过程;小调主要是以一首基本曲调作为载体,从中拓展出富有变化的多种曲调,用于展现城镇生活的场景;山歌的旋律注重即兴与自由,借助旋律将屋前与山野间的景致勾勒出来,浙江温州一带山歌以平原风格居多。

  畲族民歌按照题材划分包含叙事歌曲、小说歌曲与杂歌[2]。其中叙事歌曲主要是用于歌颂在畲族发展进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以及事件;小说歌曲则是表现畲族传说,其内容也包含一定的神话;杂歌主要是将生活与劳动的场面以及具有爱情色彩的内容杂糅在一起,婚嫁与祭祀等题材的歌曲也属于杂歌范畴。

二、温州民歌的演唱艺术

(一)音色

民歌演唱中,为让音色变化更加丰富,会借助多种润腔来表现。然而,因为地域性差异,润腔会根据方言不同而有所变化。利用腔调可以让民歌特色更加显著,表现力更加强烈,可以说掌握不同的润腔方式,就掌握了展现不同音色的方式。

  1.直音

  温州民歌演唱过程中较多地运用该演唱方式,主要通过高密度气息的支撑,使声音光滑悠长,常见于较少修饰音、节奏相对舒缓自由的音乐作品。以《对面山上》为例,“那家伙到这了米歇歇哎看大家一起哎来讲讲自己屋里啥光嗬景哦”,这句歌词就是典型直音演唱方式的体现。该作品应用的4/4节拍,在节奏音型排列方面灵活自由,有时会有一些修饰音,但并未对直音表现力造成影响。

  2.真、假、半假音

  这三种演唱方式各具特色,分别体现在不同温州民歌类型中。假声唱法以畲族民歌为主,利用声带带动头腔共鸣,使呈现出的声音效果透彻清亮。畲族民歌着重强调的声音效果是清、亮,然而相比于真声,其声音的穿透效果还是要相对弱一些,依旧用假声演唱则与该民族的生活环境、心理观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温州民歌多为山歌,这里也可想象出温州人民的生活环境;半假音是指在高音区的旋律中适当加入假音,使真音与假音相互混合,这样的演唱方式把握难度较高。以《鱼鹰号子》为例,有这样一句歌词“毛收收唉唉嘿,嘿呜嗬喂嘿”,此处便需要用到多种演唱方式,两句中间位置则要用到假音。由此也可以看出,假音并非仅在高音区可用,在低音区也同样常见。

  3.装饰音

  从中国民歌的角度而言,最为显著的地域性标志非装饰音莫属。温州民歌多以当地方言进行演唱,常用倚音、滑音来呈现装饰效果,一是为了准确地表达当地方言的音调,因温州民歌最早是从方言吟唱逐步发展而来的,所以旋律的音调性表现形式较灵活。二是温州方言中音调的读音与调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通常需要根据情感变化来灵活调整滑音。

(二)咬字与吐字

从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唱特征可以看出,不管是民歌还是戏曲,都有其独特的唱腔,这些唱腔都是通过咬字和发音来实现的。很明显,声乐艺术形式的不同,会根据不同的咬字与吐字来表达不同的音韵。语言风格是构成民歌地域特色的一个元素,在民歌组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浙江温州地区的语言系统以吴语为主,还有少量畲族与客家方言。在我国方言系统中,温州方言中的很多音调其实并不常见,温州民歌过高旋律的音调也是少之又少,相反会更多地采用口语化的方式来表达。不仅如此,“沙来”“哦喳”也是用来体现当地特色的词汇。因此,温州民歌演唱的前提条件是掌握温州方言的发音、语调、咬字,并在演唱时将民歌与方言结合起来,如此才能确保呈现出淳朴的效果,引发听者的情感共鸣。

(三)速度与力度

温州民歌与其他民歌载体在演唱的速度与力度的呈现方面是完全不同的。温州民歌主要通过音乐速度变化来展现不同的节奏律动,不同题材的温州民歌有着各自的艺术特色。在许多温州民歌艺术作品中,并不需要保持标准化的节拍,而是通过在不同心境与情境的导向下来呈现不同的速度与力度,助于抒发真挚情感。

  以劳动号子为例,应用强力度与快节奏,营造出音乐作品的动感氛围,其中还用强强弱节拍来衬托劳动场景,将温州劳动者劳动时的激情澎湃展现得淋漓尽致。又比如温州山歌,通过自由性节拍、对比的力度来表现山野的空旷;温州小调通过轻快的速度与力度来表现生活场景,强弱强的节拍居多;畲族民歌多采用假声演唱,所以需要控制好演唱速度,不宜过快,力度方面则强调清与亮,会利用强力度来呈现清、亮的音色效果。

三、温州民歌演唱案例分析

温州民歌活动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盛行,并成为温州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将生活融入娱乐当中,在节假日、劳作、婚嫁等生活场景中均可看到民歌的身影。之后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民族艺术文化与民俗环境相脱节,缺少了民俗活动的支撑,让温州民歌陷入发展困境。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因为改革开放以及民族政策的支持,温州民歌重新拥有了活力,在民俗活动中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一直到今天,温州民歌经过长期发展,其中融入了多种新鲜元素,让音乐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审美体验也截然不同。但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歌曲在创作与演唱方面依旧延续“复古”的路线,力求让更多人可以通过温州民歌艺术多多了解温州地区的民族文化。

(一)《对鸟》

《对鸟》在演唱时强调原生态,伴随高亢的旋律进行爽朗的演唱,力求将自然清新的氛围呈现给听者。该歌曲内容是鸟之间的问与答,虽然我国传统民歌系统中问答形式的歌曲众多,但是相同题材的却并不多见。此种题材是从山歌演变而来的,两个人伫立在高山之上,用温州方言一人抛歌一人接唱,在山野之间呈现出绵长的声音效果。《对鸟》是从童谣演变而来的山歌,歌词内容是儿童山野间嬉戏、放牧时惊动丛林间的小鸟,鸟儿纷飞的场景引发了儿童的好奇心,由此开始对唱。

  该首音乐作品以高音re作为首音,节奏音型相对平缓,如此也通过旋律将山野的绵长、辽阔表现得栩栩如生,让听者仿佛置身于山林的云雾之中。该音乐作品的音域全部在一个八度范围内,以相同音型重复作为主旋律,乐句的中间与结尾位置的衬词、实词,在演唱过程中需要通过自由延长的方式,让声音效果渐行渐远,赋予山歌更加浓厚的抒情色彩,将与远山之人对话的场景体现出来[3]。此外,考虑到《对鸟》由儿童歌曲演变而来,所以音色方面要以直音为主发,让声音达到明亮、清透、自然的效果,可以适度突出的音量以及音调,以夸张的形式来演绎歌曲,生动刻画出稚嫩孩童天真烂漫、可爱淘气的神情。乐句中出现的起到修饰作用的延长音,要采取甩腔的演唱方式,在呈现质朴效果的同时,也要兼顾动态性,让孩子们的天真尽情释放。

(二)《五姑娘》

《五姑娘》是温州平原风格山歌的代表作,早期以长篇叙述诗的形式在民间流传。歌曲中的故事发生在咸丰年间,原型人物是贫民徐阿天与地主女儿五姑娘,二人相爱后因为家庭、社会地位的差距频频受到阻碍,最终五姑娘选择了“毋宁死”。很多人都对二人的爱情感到惋惜、对五姑娘的遭遇深感同情、对迫害五姑娘的人感到愤慨,当为五姑娘制作寿衣的裁缝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便创作出《五姑娘》。歌曲主要讲述了徐阿天遭到迫害后,在新年也无法吃上一顿饱饭的凄悲场景,赞扬了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

  在对这首歌曲演唱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中衬词非常多,而且是在第一乐句中连续出现。因此需要将第一乐句划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演唱,上半句为“正月梅花(么)”,演唱时要特别注意紧缩的时值,后半句则要在高音区作延长处理。接下来的乐句只需要采用自然的节奏与律动演唱即可。虽然乐曲采用级进的形式,但是以主音为抛出点,在高音区进行延展,再经过下行回到主音的调性频繁出现,此外各个乐句中都会利用下滑到re的音作为修饰,在处理滑音时为达到声音流畅自然的效果,要控制好气息与语气。

(三)《劝酒歌》

畲族在浙江的多个地方都存在,畲族人民的常用语言是畲话、客家话,通用汉字。畲族民歌的调式以五声调式为主,丽水调为基础调,其他调式的畲族民歌都是基于丽水调逐步演变而来的。《劝酒歌》就是丽水调的经典曲目,歌词按照一句七字、四句一段的规律进行组合,将虚字穿插在歌词当中,让其与歌词充分融合,成为情感表达的辅助部分[4]。《劝酒歌》在畲族婚嫁中比较常用,将一家团圆、在酒席中劝酒畅饮的场面描绘得生动立体。

  畲族婚嫁仪式歌曲因为多用于室内开展的民俗活动中,所以只需要自然地轻声演唱即可,考虑到此种室内活动可能会通宵达旦地进行,演唱也会不间断地进行,为让声音保持良好的状态,通常需要用假声演唱。畲族《劝酒歌》的音乐一般都在六度与七度之间,以一字一音的音乐形态,通过密集的字符来展现吟诵的歌曲效果。羽音在歌曲演唱中是需要着重关注的,既要做到完整保留畲族民歌韵味,同时又要展现出羽音的色彩。不仅如此,歌曲中la、fa的跳进多次出现,需要控制气息,找准气息变化时的支撑点。特别要说明的是,畲族的假唱强调用含蓄的方式来抒发自然情感,与其他民歌形式最为显著的差异在于,不论高音、中音区还是低音区,始终都是以假声进行演唱。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了解民歌所属地区的地域特点,掌握方言、咬字与吐字是完美演唱民歌的先决条件,这样才能做到音腔融合。此外,民歌艺术凝聚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在演唱过程中强调节拍自由,这也是需要演唱者用心体会的细节。最后,歌曲演唱是以歌曲内容为载体的情感表达,每一位演唱者均需要结合民歌文化、歌曲创作背景来体会作品情感,用自己的声音完美诠释音乐,让音乐刻画的内容生动立体地呈现给听者,彰显出地域音乐文化的风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