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4962
和洪星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古往今来,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孕育出来的中华传统美德包罗万象,仔细梳理,主要包含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十个方面。

(一)仁

仁最早来源于《尚书》,是同情、友爱的意思。从古至今,商汤、孔子、韩愈、朱熹、蔡元培等都对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仁位居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核心地位。孔子最早把仁与爱人结合起来,提出了震古烁今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大厅依然高挂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大字。可见,仁的思想不仅受到囯人的推崇,也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仁一方面提倡人与人相处要宽厚仁爱,另一方面向人们昭示诚信。今天我们所讲的仁,就是要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的秩序、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精神。

(二)义

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管子最早提出了“义”。《管子·牧民第一》《说文解字》《周礼·肆师》《文王》《我将》《毛传》等古代典籍都讲到了义。义指的是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合乎正义或公益的言行;应尽的责任;感情联系的纽带。例如,《论语·里仁》认为,正人君子懂得什么是道义,而宵小之人只知道一己之私利;《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认为,不要因为坏事情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情小就不去做;北宋张载认为,人类同为一家人,大家都是同胞兄弟。当下我们讲“义”,就是要维护社会、法制的公平正义,提倡做人要公道正直、诚实守信。

(三)礼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起源于原始社会祭天求福的仪式。简单地说,礼是礼节或者礼法的意思。《荀子·修身》认为,为人如果不知道礼节,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做事如果没有礼节,就没有办法取得成功;《孟子·离娄下》认为,有教养的人懂得尊重他人,一个人如果尊重别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尊重给予回报;《论语·雍也》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清朝年间,张吴两邻居因用地问题起争执,张家主动提出“让他三尺又何妨”,吴氏羞愧,也主动礼让三尺,这就是六尺巷的典故,给今人很好的启迪。今天我们倡导的礼,指的是崇尚礼仪、孝敬谦恭、文明礼貌、遵守法纪。

(四)智

智作为中华传统美德,是由孔子、孟子在传承和创新尧、舜、禹、商汤、文王等人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明辨是非曲直的标准。智的含义是聪明、智慧、见识。《中庸》《左传》《论语》《老子》《庄子》《默记》《林则徐全集》等典籍从各方面描述了智的作用,最有名的当数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天我们所提倡的“智”,应以整个人类社会不断进取、进步为目标,大力倡导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品质,大力提倡科学、理性、务实的品德,大力提倡追求真理、勇于创造、善于创新的品德。

(五)信

信就是诚实、信任、不欺骗的意思。中国古人在历朝历代都强调信的重要性。古人常说,诚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朱熹曰:“不诚无物。”没有诚实就什么都不存在;《左传》认为,诚实守信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老百姓交往的凭证;《贞观政要·诚信》认为,道德、礼义、诚实、守信,是囯家的根本。今天我们讲“信”,就是要提倡在学习、工作、生活当中要努力做到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今天我们身处改革开放时代,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一定要增强契约意识、信用意识、敬业意识、责任意识,切忌见利忘义,误入歧途。

(六)忠

忠,就是忠诚老实、克己奉公。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警句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尽己致公,是一种重要的人生美德。忠的时代内涵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年仅18岁的陈祥榕烈士生前写下的战斗口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天,我们每个中国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捍卫囯家的主权、囯家的利益、囯家的荣誉、国家的尊严。正如林则徐所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七)孝

古人常说,百善孝为先。在传统道德中,“孝”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孝通常指尊敬父母、奉养父母,也指居丧的习俗礼仪。《孟子·离娄上》认为,如果每个人都孝顺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长辈,那么家庭就会和睦,社会就变得安定团结;《大学》认为,子女一定要把孝顺作为最基本的道德去实践;《论语·学而》认为,青少年无论在家学习或是外出工作,一定要孝顺父母,尊重长辈,与人为善。新时代孝道要求人们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做到敬亲爱友;做到尊老、敬老、养老、送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风气持续向好。

(八)廉

“廉”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道德操守。《管子》将其列为“国之四维”,对其重视可见一斑。廉的含义是勤于政务、奉公廉洁。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廉德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奉公廉洁,直接反映着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正确态度。

(九)耻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提出的善恶观在求荣避耻中得到了生动、直观、形象的反映。知耻是人的基本人性、基本人格、基本德性的综合体现。“耻”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道德底线。每一个中华儿女,作为一个在社会生活中生存的人,要努力做到“爱人者,人恒爱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要做到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人知耻,就会有自觉性,知耻可以转化为一种精神动力,我们常说知耻而后勇。

(十)勇

勇指的是人的一种志向,是人类的一种肩挑大义、义薄云天的气概。对于个人、集体、国家而言,都不能缺少一个“勇”字。《墨子·经上》曰:“勇,志之所以敢也。”就是说,勇敢是人的志向,一个有志向的人敢于肩挑大义去干一番事业。我们常说,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中华传统美德生动、直观、形象地体现了中华儿女的形与神。结合现实,我们要创造性地转化和创新性地发展传统美德。在当前,挖掘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华传统美德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催化剂

俗话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纵观历史,世界各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尽管实现现代化的模式、实现现代化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但有一点不变的是,各国都是在自己的历史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演变扬弃的,在去除糟粕的同时,无一例外地保留了鲜明的、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民族性。实践证明,只有民族的才有生命力,只有民族的才有价值,只有民族的才能走向世界。我国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只有在继承五千年文明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和谐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会又好又快。历史证明,道德的力量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中华传统美德中蕴含着丰富的真善美,我们只要把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创造性地转化和创新性地发展,把它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就一定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中华传统美德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升华。两者是基础和升华的关系,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才能丰富社会主义道德内容,拓展社会主义道德表达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社会进步、邻里和睦、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中华传统美德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指路明灯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要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就必须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培养、熏陶。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可以简单概括为尽己致公、事亲敬老、正派清廉、知耻向善、肩挑大义。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家庭、学校、社会接受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学到做人的道理,明白学习的意义,了解了成才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陶冶了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将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态度

中国传统道德孕育并深刻影响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在历史流转的过程中,泥沙俱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好的传承、坏的抛弃。

(一)对中国传统道德中积极的、精华的部分要传承

1.传承国家利益高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精神

  古人提出“公义胜私欲”,是对所有正直人们的要求。《治安策》里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认为国家利益高于家庭利益,公家利益高于私人利益。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强调的国家利益高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精神。

  2.传承以和为贵的精神

  荀子强调“仁者自爱”。古人强调人与人、国与国之间要友善相处,相互学习,和平发展,共同进步。

  3.传承以德为邻的精神

  古人强调,每个人都要按传统礼仪来尽自己的道德义务,以德为邻,这样国家才可以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

  4.传承注重道德实践、努力追求理想人格的精神

  在追求理想人格方面,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人是这样看待物质和精神的,物质上温饱即可,精神方面精益求精,注重道德实践,努力追求理想人格。

(二)对中国传统道德中消极的、糟粕的部分要抛弃

笔者认为对中国传统道德要本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对待,好的继承,糟粕的抛弃。例如,“女子无才便是德”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门当户对”“指腹为婚”“埋儿奉母”等。在当代社会,这些观念已不符合时代要求,是必须抛弃的。

  此外,在对待传统道德问题上,要彻底反对虚无论和复古论。一种是虚无论,认为今非昔比,传统道德全部是腐朽落后的,跟不上时代潮流,与现代化建设更是格格不入,必须彻底打倒,全盘否定,另起炉灶;另一种是复古论,认为人心不古,一代不如一代,传统道德是中国固有文化,多一字不行,少一字不行,必须原封不动,照单全收。综上,我们对待传统道德的正确态度是好的传承,坏的抛弃,这才是推陈出新的应有之义。

四、结语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限于篇幅,在本文中笔者把它归纳为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十个方面。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弘扬、现代化转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仅就这一问题提出了笔者的一点粗浅认识,以起到拋砖引玉的作用。传统道德对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延伸到今天,我们对传统道德中好的东西一定要继承弘扬,对过时的、消极的、糟粕的部分要坚决地抛弃。要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传统美德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只有这样,古老的传统美德才能在新时代更进一步,促进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