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杭州方言使用度调研及保护策略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4703
成 乾 郑裴莹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语言保护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9年正式通过《岳麓宣言》,号召全世界保护语言多样性。早在2015年我国便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并且取得丰富成果,2017年科大讯飞正式启动讯飞输入法“方言保护计划”,邀请全民一起共同建立“中国方言库”,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推进保护中华语言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浙江省的语保工作近几年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省语委办“重谋划、重质量、重发展”的“浙江经验”是全国语保工作的学习典范,如何推动“语保工程”建设,更加持续有效保护语言资源、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流动的加快,杭州方言在与普通话共存中,逐渐处于弱势地位,很多新一代杭州市民家庭中出现孩子不会说也听不懂杭州方言、杭州方言夹杂普通话的现象。21世纪以来,杭州方言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由于中心城区的杭州人不断向郊区搬迁,以及郊区年轻人乐于学习杭州方言,杭州方言的通行区域似乎在不断扩大。另外由于普通话的影响以及杭州外地人口的增加,导致现今杭州方言越来越靠近普通话,尤其表现在用词习惯和生僻字的发音方面。与同为吴语中心城市的上海、苏州相比,杭州方言的处境似乎更为堪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更是地方文化的丰富宝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相似的今天,方言和地方文化才是一个城市最大的“标签”。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在杭州举办,届时杭州将向世界展示城市之魅力,文化之深厚底蕴。作为地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杭州方言,将会成为一张独特的“杭州名片”,本文将调查杭州方言现状及问题,为更好地传承与保护杭州方言提出对策。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运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采用频率分析法、简单描述统计、信度分析及交叉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数据分析法。另外,利用SPSS和Excel绘制柱状图等统计图表,研究杭州方言使用度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保护策略。

  据此目的,本调研以杭州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为调查对象,以杭州市原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为调查范围,在多层次抽样的基础上选择了各区域的不同年龄段人群。利用结构式问卷和Likert量表法设计调查问卷,基于深度访谈原理设计访谈问题,通过实地走访、网络调研等方式开展有关杭州方言使用度现状调研,获取问卷数据。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17份,回收率86.8%,样本设计有效且符合实际情况。利用SPSS计算调查问卷的信度,得到Crobach’s Alpha值为0.651,基于标准化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543,这两个系数大于0.5,可见此试卷的信度较好,本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并且可靠性较强。

三、数据结果分析

(一)使用度分析

从会使用杭州方言的不同年龄段人群来看,40岁及40岁以上人群能够熟练掌握杭州方言,而20~40岁年龄段人群以及20岁以下人群,绝大部分能够掌握大部分杭州方言,完全掌握的人数与40岁及40岁以上人群存在较大差异。20~40岁人群与20岁以下年龄段人群之间也存在差异,20岁以下年龄段人群在熟练使用和会使用大部分方面与20~40岁年龄段人群相比掌握能力有所下降,而在会使用小部分和完全不会的人群中,20岁以下人群占主导地位。由此可以看出,杭州方言存在代际差异,新老年龄段掌握杭州方言程度存在较大不同(如图1)。

(二)使用频率分析

对“是否为杭州人”与“杭州方言的使用程度”进行独立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在进行相关性分析时,得出如下结果(如表1)。

  

  表1 杭州方言使用程度交叉分析表

  由表2可得,卡方值等于31.006,双尾概率的显著性水平(sig.)接近0,小于0.01,可以判断“是否为杭州人”与“杭州方言使用程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即是否为杭州人会影响人们对杭州方言的使用程度,具体表现为杭州人对杭州方言的使用程度更高。

  

  表2 杭州方言使用程度卡方检验表

(三)杭州方言了解度分析

通过统计对杭州方言的了解程度可知,大部分人属于完全听得懂的状态,占比也高达 52.5%,其次能听懂大部分的占 30%,完全听不懂的仅占 5%。

  通过统计杭州方言掌握不好的原因可知,大部分是因为身边使用杭州方言的人太少,缺乏交流,此项占比高达 77.42%,其次是因为平常沟通不太方便以及父母不太使用,两项分别占比 45.16%和 35.48%。

  通过对杭州方言的了解程度与掌握不好的原因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由表3可得,卡方值等于 31.089,双尾概率的显著性水平(sig.)接近 0,小于0.01,可以判断人们对杭州方言的了解程度与掌握不好原因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身边用杭州方言交流少,所以导致杭州方言的流传程度不高,掌握水平受限。

  

  表3 杭州方言了解程度与掌握不好因素卡方检验表

(四)保护意愿

通过对方言的重要性程度进行统计可知,高达81.57%的人认为普通话和方言都很重要,仅11.06%的人觉得普通话比方言更加重要,说明方言仍然在人们心中占比很大。

  分析表4可知,想为杭州方言延续尽一份力的人群占 81.1%, 无所谓、顺其自然的人群占14.3%,其余的仅占 4.6%,说明杭州绝大部分群体仍然希望杭州方言能够继续延续下去,需求对供给有推动作用,可以预见杭州方言的教育市场仍然有巨大潜力。

  

  表4 对杭州方言情感态度分布频率表

(五)保护策略可行性

我们针对方言保护策略的可行性进行调研,根据调研问卷反馈数据,将被调研人群认为具有可行性的措施制成图2。根据图2 ,超过半数被调研者选择具有可行性措施,如父母悉心传授、媒体增加方言类节目以及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一门语言自然地、潜在地习得效果最佳,而父母悉心传授、媒体增加方言类节目也会提供方言使用环境,且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更符合当今时代特点,更具有传播的可能性。而学校开设方言类课程也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措施,主动学习方言也能为方言保护和提升使用率贡献力量。而较多人认为开展线下讲座不具有可行性,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对方言保护讲座类形式不感兴趣,这就需要在开展方言保护类活动时,注重学术性、专业性和趣味性的平衡协调。

四、研究建议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杭州方言,为其学习与宣传提供方案,提出建议如下:

  针对杭州方言掌握能力不足及使用频率下降的问题,首先应形成“政府主导,学者支持,全民参与”的保护和传承模式。一方面,政府要持续推进浙江省“语保”工作,继续发挥模范作用,针对现阶段杭州方言使用度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切实有效地维护和优化语言生态,营造方言使用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鼓励日常生活多使用方言交流。另一方面,专家学者广泛参与、全民建言献策,为杭州方言研究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从社会学、语言学、教育学等多方面考察,运用科学手段全面准确地记录方言事实,保存方言面貌,并做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针对方言代际传承趋于断裂的问题,主要应聚焦于提升杭州市民学习和传承杭州方言的热情与责任意识。传承趋于断裂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家中孩子不会说或说不准杭州方言,对此,各级教育机构可开设相关杭州方言必修课或选修课,让学生通过学习方言了解杭州地域文化,乐于并善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言进行交流。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学校可开设相关的校本课程、融合课程,邀请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杭州方言课程与教材,开展“方言情境对话”“我用方音讲故乡”等趣味活动,培养学生对杭州方言的兴趣,让普通话与杭州方言共同发展,丰富其家庭用语的多样性,达到使用、传承、保护的目的。

  针对居民方言保护意愿较强而行动较弱的问题,应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挖掘杭州方言的独特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让杭州居民真正做到敢于说、善于说、乐于说,将杭州方言保护与传承问题渗透于日常生活。如2018年杭州公交曾将部分线路如1014路、814路及水上巴士公交1号线设置为“三语播报”,取得不错的效果。杭州公交、地铁等公共出行方式仍可以扩大其覆盖范围,为部分路线如一些体现地方特色的景区路线设置“三语播报”,同时合理规划三种语言播报顺序及遍数,在清楚传达站点信息的基础上扩大杭州方言的影响力。还可采用其他丰富多样的传承模式,如针对杭州方言使用度降低以及杭剧、杭州评话、杭州评词、杭州小热昏、武林调、杭州摊簧等这些代表地域文化的文化形式发展受阻问题,鼓励创立以杭州方言为载体的杭州曲艺社团,对杭剧、杭州大书等加以保护挽救,提升居民日常活动与杭州方言的关联度。同时还可以考虑建立杭州方言博物馆,开设更多“杭州方言”新闻频道与公众号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