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谈在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3740
公维平

  (山东省新泰市实验幼儿园,山东新泰 271200)

  幼儿心理安全感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环境下的新要求,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心理安全感,对于幼儿成长以及一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幼儿心理安全感的培养现状

1.1 幼儿心理伤害的发生频率较高

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由于不当对待和情感忽视造成幼儿心理受到伤害的事情时有发生。首先,过度严苛的家庭氛围或者教育氛围,幼儿长期处在紧张的氛围之中,不管生活玩耍还是学习都提心吊胆的。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有些老师发现幼儿不能在行为上达到标准,或者做得不够好,由于教师缺少基本的对幼儿心理的重视,很有可能说出一些训斥的话伤害到孩子自尊心,而幼儿往往又特别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种种情况造成幼儿常常处于一种战战兢兢的成长环境。

  其次,情绪不稳定的成年人,将自己的情绪不加辨别地就盲目发泄在孩子身上。在幼儿时期,成年人尤其家长对于幼儿是有绝对权威的,如果不能时刻控制自己的情绪,突然发脾气,会让幼儿搞不清楚原因,而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的身上,以后再面对家长时会感到非常不安和恐惧。

  另外,由于幼儿的生活完全依赖于成年人家长,而成年长家长们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可能疲于奔命,对幼儿的生活照顾不够细致,从而将成年人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带到幼儿的生活环境中,时不是紊乱和没有规律的生活,会让正在秩序形成关键期的幼儿无所适从,心理常常会感到杂乱和焦虑,难以形成一种安全稳定的心理状态。

1.2 对幼儿心理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

幼儿身体生理安全,由于是通过外在很容易可以观察到的,往往可以得到家长和教师比较多的关注的。幼儿在生活中发生小小的身体磕碰,都有可能在家长和老师之间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很可能会让老师与家长经过一番困难的磋商才能平息风波。每当幼儿园放学,教师将孩子交回给家长,家长通常也只关注的是身体生理是否平安无事,对幼儿精神状态缺少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往往很难被发觉。在这样习惯成自然的氛围下,教师也自然而然将更多的精力与关注放在幼儿的身体上。

2 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心理安全的重要意义

2.1 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两者是一体两面,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身体健康是幼儿心理健康的前提,而心理健康则是幼儿身体健康的基础。如果幼儿心理安全感不足,那么幼儿整体的精神状态就会显得消极,看起来会有一种不健康的感觉。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心理安全感,可以为幼儿成长期各方面的培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心理安全感也是幼儿可以顺利展开各类活动的基础。

2.2 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心理安全感,是幼儿智力得以发展的基础。当幼儿处于心理缺乏安全感的状态下,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成长年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反应能力显著下降,那么比成年人心理不成熟度高很多的幼儿更是如此。在面对心理压力时,幼儿往往会表现为情绪紧张,反应迟钝,感受力降低等,是很难集中注意力去探索未知,学习新知的,幼儿智力发展会受到影响。只有培养幼儿心理安全感,让幼儿十分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成绩,发展幼儿智力。

2.3 有利于幼儿性格的发展

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心理安全感,除了上面提到的两方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发展幼儿智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帮助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为了给幼儿创设出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教师会重点为幼儿打造积极向上的活动气氛,在这种气氛引导下,幼儿可以通过各类活动与游戏,与其他幼儿形成互动, 学会分工合作,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这对于幼儿之前相互学习与促进,提高适应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都有很大帮助作用。

3 幼儿园中幼儿心理安全感的主要类型

3.1 幼儿园给幼儿的心理安全感

幼儿园是幼儿进行日常活动的主要人文环境和活动环境,是幼儿最直接的安全感来源。幼儿园整体的人文环境主要来自教师群,优秀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是幼儿园带给幼儿心理安全感的必要保障。因此,幼儿园应当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幼儿园教师创造出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与适宜的园所氛围,调整教师的角色任务,消除教师的角色紧张。

  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时期,已经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但他们认知事物的主要方式依旧延续直觉行动思维,依靠自主可控的实际动作,也就是说幼儿大多是通过具体的行动才能感知和认识周围事物。幼儿园对于装饰和摆设的设计应符合幼儿的特点,不能局限于只是一种成年人的欣赏,却不能让幼儿安心去触摸与体会感知。因此,幼儿园整体环境的规划者在设计和建筑之时,一定要考虑到材料的耐用结实,经得起幼儿反复的触摸。

3.2 幼儿教师给幼儿的心理安全感

幼儿教师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一样,需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幼儿当做有思想、有感情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幼儿教师是幼儿人生的启蒙老师,对于幼儿心理安全感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幼儿教师在日程的保教工作中,要时刻注意幼儿的先天属性,不能急于指挥幼儿成长,而是要努力理解幼儿的行为,顺应幼儿的好奇心,随机应变地为幼儿发展提供合理合适的条件和环境。同时,教师应该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4 幼儿园中培养幼儿心理安全的具体措施

4.1 创设良好的环境

开展心理安全教育的基础首先是在于幼儿园的环境,这包括硬件环境方面,更包括软件环境方面。通过营造出幼儿园的温馨氛围,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幼儿园的硬件实施方面建设可以从安全设施、以及园内装修为幼儿的心理安全考虑,比如游戏场所的安全性能要有保障,园内墙壁或者室内软装的颜色要既有安静氛围的颜色也有活泼氛围的颜色。在园内提供一些具有创造型和新颖性的玩具,从而降低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在布置园内一些装饰品注意经常替换新奇的物品,让幼儿对幼儿园时刻保持新鲜感,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幼儿也能够在每天的期盼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快乐,自然而然地提升内心安全感。通过硬件细节方面设计,让幼儿从内心愿意走进幼儿园。

4.2 给予幼儿身心都同样的重视

在幼儿园中,教师需要给予幼儿身心都同样的重视。在幼儿园中,教师不仅要保障幼儿身体安全,也应给予幼儿心理上的照顾,重视幼儿的心理安全感。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他们在工作时间时刻关注幼儿的情绪动态。比如有些幼儿送到幼儿园的时候,因不愿意和父母暂时分离而不停大哭,这时幼儿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材质安全的陪伴类玩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另外,教师需要正确对待处在心理不安状态中的幼儿,当发现幼儿出现一些心理不安症状的苗头时,一定要尽快找出引起幼儿心理不安状态的原因。这样才能够及时消除造成幼儿心理不安的因素,从而让幼儿找加安全感。要做到这些,都需要幼儿教师具有较强的觉察能力,时刻将幼儿心理安全感的培养放在工作重要位置上。

4.3 幼儿教师向幼儿表达关爱

根据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安全感的来源是持续的、稳定的、合理的、表里如一的、完全接纳的爱。幼儿安全感也是同样道理,来源于成年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幼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努力地用多种形式清晰明白地、准确地向幼儿表达成年人的关爱与关注。持续稳定的关爱对幼儿心理安全感的建成作用十分巨大、明显。因此,幼儿教师应尽可能地做到每一天都对幼儿有关爱的明确表示,以此产生出延续性,哪怕只是微笑地向幼儿看一看,或关切地对幼儿说几句话,或者亲切地抱一抱幼儿,拉拉幼儿的小手,不论多么微笑的举动,每一天的坚持是持续下去是最重要的。

4.4 幼儿教师保持愉快的心情

幼儿教师在幼儿看来是成年人的代表,幼儿对教师的关注度往往都比较高。幼儿教师的情绪对幼儿的情绪具有强大的感染作用。当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面对幼儿的时候,总能以活泼开朗、快乐友善的形象出现,那么,幼儿受到老师的感染也会感觉轻松与愉快。如果教师的情绪不稳定,时好时坏,那么相应的给幼儿带来的感受就会变得压抑不安。

5 结语

幼儿教师首先需要重视对幼儿心理安全感的培养,重视对幼儿心灵的呵护,然后需要努力学习多种类型的方法措施,为幼儿心理安全保驾护航,从而为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人格打好坚实的基础。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