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现代审美心理对民族舞蹈文化发展的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1346
豆佳欣

  民族舞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人们可以通过观看电视节目、文艺演出等欣赏和感受舞蹈的魅力,体会民族舞蹈中蕴含的文化。民族舞蹈是我国各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近些年,随着人们审美心理的变化,人们在欣赏过程中对民族文化发展也有了不同的看法。因此,现代民族舞蹈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更好地贴合大众的审美情趣,有效传承中华民族舞蹈文化。

一、现代审美视域下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

艺术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升华。艺术创作者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抒发自身的情感、表现生活、表达观点等。民族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是通过一定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等,是展现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近些年,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艺术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我国很多传统的艺术形式正受到外国艺术形式和现代艺术形式的巨大冲击,面临很大的挑战,这无形中对我国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民族舞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因此,人们在日常的审美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对民族舞蹈文化审美内容的认识,深刻认识民族舞蹈艺术的审美价值。

(一)透过民族舞蹈进行情感渲染

舞蹈是舞者借助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者将要表达的情感融入每一个舞蹈动作中,使观者通过感官感受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体会其抒发的美好情感。比如,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舞蹈作品《雀之灵》,舞者运用肢体来模仿孔雀的外在形态,以形求神,展现了惟妙惟肖的孔雀形象,同时也为观众创造出一个高洁的精灵般的生命意象。舞者通过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向观众展示孔雀的动作、神态,观众从视觉、听觉上感受舞者的舞蹈动作,进而获得心灵上的震撼,仿佛一只真正的孔雀在自己面前翩翩起舞。我国的民族舞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人们在艺术欣赏中,通过生动形象的舞蹈艺术动作体会舞者的情感,激发对生活的感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民族舞蹈更是各民族人民经过长时间的生活积淀形成的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其蕴含了强烈的民族情感,富有节奏感的动作表演更让人感觉酣畅淋漓,人们能切身感受到舞者当时那种强烈的情感宣泄。通过观看舞蹈艺术表演,人们不仅能更好地感受和欣赏舞蹈动作之美,还能感受舞者由动作传递出来的浓厚的情感,体现韵律之美、表达之美。

(二)透过民族舞蹈感受美好旋律

民族舞蹈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之瑰宝。我国传承至今的民族舞蹈都具有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敦煌代表性舞蹈《飞天》。在《飞天》的舞蹈中,舞者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经过巧妙地构思,用舞蹈的各种肢体语言艺术展现形式,再现了敦煌壁画中的古典形象,给观者一种好似壁画中的形象慢慢走出来,走到我们面前,在我们面前翩翩起舞的感觉。《飞天》舞蹈作为我国优质的民族舞蹈,不仅向世界展现了东方舞蹈的独特韵味,还让世人感受到民族舞蹈艺术中蕴含的丰富文化。

(三)透过民族舞蹈感受民族艺术

民族舞蹈表演需要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演绎,而就舞蹈动作整体而言,与其相辅相成的舞蹈场景只是一种良好的“工具”,在现有的民族舞蹈中,每个舞蹈动作的切换都有一定的间断性,正是这种间断性塑造了舞蹈艺术的雕塑美,为观众呈现了舞蹈艺术文化中的一种静态美。民族舞蹈既塑造了舞者的动态美,同时也为舞者塑造了别样的静态美。

二、中国民族舞蹈的现代审美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现代化手段也在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从新时代背景来看,我国的民族舞蹈发展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将我国的民族舞蹈文化传承下去,就需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明确民族舞蹈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逐步让人们树立极强的信念。

(一)去粗取精,保留“原生态”

民族舞蹈起源于民间,是人民群众生活艺术化的结晶。在我国现在的高校民族舞蹈教学中,教材内容经过筛选,加之社会主流精神化的影响,使得民族舞蹈的部分精华未被保留下来,或者被教材内容限制,无法完全展现给学生。近些年,随着人们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民族舞蹈文化教育也在逐渐回归民间,最大化地展现民间地方文化的特色,进而丰富大众的审美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层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要想更好地发展民族舞蹈文化,凸显时代特色,一定要加强其与现代审美意识与审美文化的融合,进而以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方式影响人们,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例如,广为人知的《云南印象》,其最早是诞生于昆明的大型歌舞集锦,内容涵盖云南当地的乡土歌舞,融入了民族舞蹈中的多元化内容,在不断融合和发展中成为一种兼具现代与古代艺术气息的舞蹈艺术。在《云南印象》中,超过70%的参演人员来自当地,很多都是普通的农民,但从服装方面却高度还原了云南当地的生态特色和风土人情,在结合现代审美要求的情况下,最大化地保留了云南的“原生态”。

(二)紧握时代脉搏,融入新鲜元素

经过不断发展,现在的民族舞蹈表演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相框式的舞台场景之中,不只是表演人员进行简单的肢体表演,而是融入了美轮美奂的舞美、先进立体的多媒体技术,同时还将诗歌、乐器等融入其中,这极大地增强了中国民族舞蹈的观赏性、艺术性、感染力,让观赏者耳目一新,更便于观众了解民族舞蹈中的文化元素。

  例如,在《印象·刘三姐》的演出中,在艺术表现上突出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山水相依,就地取材,并以此为背景,使其成为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经典作品。参演人员都是当地的农民,他们在漓江上游走,在渔船中表现了不同特色的民族舞蹈,给观众以人间仙境之感。又如,《云南印象》大型歌舞,其不但体现了少数民族质朴醇厚的风格,而且融入了时代的新鲜元素。在舞蹈背景的营造中,舞蹈演员以原有的地形为基础,进行适当的创新与改动,进而在编舞人员的用心编排下,诸如太阳、火祭和雪山等意象栩栩如生,在表达艺术和情感的同时,也为观者展现了一个生动的原始生态环境。当代民族舞蹈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在保持传统民族舞蹈风格和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地融入新鲜的时代元素,让民族舞蹈又有了崭新的生命力。古老与新生的结合,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使民族舞蹈不断升华,展现出新的辉煌与色彩。再如民族舞蹈《邵多丽》,其在艺术表现方面同样将古老的民族舞蹈元素和现代的舞蹈元素进行融合,让中国民族舞蹈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因此,当代人们除了用传统的审美眼光看待民族舞蹈外,还可以用全新的眼光去观察民族舞蹈的发展,重新诠释其定义,让大众意识到本国民族舞蹈的内在美。

  民族舞蹈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承内容,同时还富含民族思想情感,是满足新时期人们审美需求的重要内容之一。进入21世纪,民族舞蹈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传承民族风格、赋予时代特色将是未来民族舞蹈的审美主题,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生活于这样美好的时代,更应该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紧扣时代主题,创造一些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的舞蹈,深化人们的认知,使民间舞蹈能够具有民族性、时代性与舞蹈性。

  “推陈出新”与每一位艺术工作者的工作息息相关,民族舞蹈的创编同样如此。所以,在民族舞蹈的发展中确定其审美取向,把握其独特的民族性是民族舞蹈最终与国际文化对话,屹立于世界民族舞蹈之林的关键,也是其发展的必然之路。在当代民族舞蹈的发展中,一定要注重其包容性,在不断的兼容并蓄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