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起得早,第一个赶到厂里是多年养成的习惯。
过罢中秋节,时间还是那个点,天却没有从前那样亮,空气中带着丝丝凉意,大道上车辆不多,道路边慢跑着晨练的男女。老杨骑着电动车一连顺利通过几个绿灯,心里很惬意,这在平日是不多见的,他突然想起“一路顺风”这个词儿,感觉造词的人绝对是个高人……到了又一个十字路口,看到地上放着一个鼓囊的大号塑料手提袋子,里边的食品依稀可辨,四下望望没人,顺手提起来放进菜篮里,感觉挺有分量,真应了那句“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老杨边想边加足了电门。
老杨换上工装,提着袋子直接下了车间,因为临近大修,维修班夜里正在赶工制作一台提升机,老杨把“王大个子”叫来交代一番。王班长招呼大家:“来来来,杨主任犒劳伙计们了!”七八个满脸倦意的员工立马来了精神。老杨用报纸铺在案上,把大袋子里的东西尽数倒出。大家谁也不生分,有人去捡滚在地上带着包装的月饼,有人去拿案上的食品,开天车的青年女工王荔琴拿着一个烧饼砸在案上当当响,嗓门清亮:“这啥玩意,杨主任就拿这个犒劳我们呀?”戴着高度近视镜的小李是技术骨干,他倒拿着一把卡尺近距离挑开那一堆东西,几个邦邦硬的烧饼,几根干油条,几包小袋子里装着吃过的坚果的壳子,摇起来哗哗响,还有一些用过的叠成方块的纸巾什么的,最后向“王大个子”报告:“班长,这属于城市垃圾!”
老杨回避着大家锥子一样的目光,转身向门外走去,听到身后的一片唏嘘声,他只得回头,丢下一句:“老卤坊,今晚我请客!”
那顿饭花去了老杨两百大洋。
近期,老杨的肩周有了毛病,看医生,医生说这是“五十肩”,属于常见病。但严重时穿衣服也一脸痛苦,吃药、扎针、贴膏药均不见效。后来听人说玩单杠特有效,他连续几个晚上到附近的小公园体验几次,开始尽管很吃力,生疼难忍,但过后的感觉不错,于是,每天晚饭后,他成了公园里的常客。
是晚,老杨步行又去老地方,交叉口的红绿灯变换,大道上的各种车辆川流不息,但并不影响公园里的另一种雅致,四周林木茂盛、花草葱茏,中心鹅卵石铺就的步道连接着两个小广场,网孔连椅、石条凳、各种健身器材分布在小广场的四周。有几个人吹拉弹唱,另一伙男女在另一个广场做拍手操,其余的人,爱静的坐在那里唠嗑,甚至呆呆地注视着大道上的车流;好动的在各种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甚至用背部不停地一下一下撞那些合抱粗的大树。老杨直接来到那像棚架一样的把杠子的健身器材那里,今天凑巧,人少不用排队,他紧了一下腰带,运足气,踮着脚尖,两只手抓牢头顶的钢管,双脚离了地,他既不能换手游动也无法引体向上,只能直直地打提溜,但从开始的双脚不敢离地练到现在的悬空大约一分钟,他感到很欣慰,做了两次,老杨坐在石条凳上固定休息几分钟。一个十多岁的小胖妞,扎着两个羊角辫,欲往那里把杠子,顺立柱往上爬,站下方往上跳,均没有成功。老杨见状立马上前:“我帮你!”随即抱着女孩往上举,不料竟没举到位,感觉孩子长得像石墩一样比一袋子水泥还要重,他看了一下周围感觉很没有面子,拼尽全身所有的力气又一下子把女孩举起,小胖妞的双手终于抓着了上方的钢管,很快,小胖妞跳了下来,离去时挺有礼貌地向老杨道:“谢谢叔叔!”老杨回答:“不客气!”老杨正要前去练最后一次,不知从哪个方向跑过来一个衣着新潮戴着浅蓝色口罩的少妇,追上小胖妞,用穿着时尚的高帮平底皮鞋踢一下小胖妞的屁股:“你多大了?还让人抱!”老杨杵在那里无所适从地看着娘两,小少妇拉着小胖妞边走边说:“没看那年龄都能当爷了,你还叫叔叔……”
老杨没有心思再练那最后一次了,四肢无力,腰好像也岔了气,感觉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女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