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松,伟岸挺拔,傲视苍穹,她顽强的生命力,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记忆中。
从青岛回来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别的事情差不多都忘光了,唯有崂山松使我时时想起,难以忘怀。崂山松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她顽强不屈,傲然挺立在山巅沟壑,不怕艰险,勇于与自然环境抗争,勇于向命运挑战。她所表现的这种意志,所弘扬的这种精神,激荡在我的心头。
那年8月,我携朋友游览了崂山风景区。崂山自古就以“海上名山第一” 被传颂,因其拔海而起的灵秀、山海相连的气韵,被誉为人间仙境。崂山是一座文化名山,“只因天涯海角背,不得高名贯九州”,这山海之间的福地,为老子创立的道教寻到了家园,为道家文化的发展找到了载体,成为道家祈求修炼成仙的圣地。一篇《崂山道士》、一杯崂山矿泉水,就让人向往、心仪。“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大海把崂山揽在怀抱,碧绿湛蓝的浸染给它以灵性,昼夜不停的吐纳给它以活力。它也用山与海的性格,诚待远近游人,迎接八方宾客。
汽车沿海岸线行驶,我的心情格外舒畅。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秋风吹拂着游人;大海的波涛从远处汹涌着赶来,掀起阵阵涛声。崂山面海而立,山海相连。崂山山脉系燕山期花岗岩地貌景观,山势造型奇特,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山的雄浑、海的辽阔,展示给我的是全新的视觉冲击。不一会儿,峰雄壑险、水秀云奇的崂山及崂山松便映入眼帘。松树屹立在深灰色的岩石缝上,茁壮而坚挺,虬枝横生,气势不凡,松针翠绿而茂盛。大巴车缓慢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我摇下车窗,呼吸着崂山新鲜的空气,把崂山松看得更仔细、更真切。举目向山顶望去,山似奇特的巨石堆砌而成,而青松的根须深入石缝些许的泥土里,把躯干和松针指向蓝天,组成了崂山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不由得想起郑板桥的诗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崂山松不嫌土壤贫瘠,不嫌环境恶劣,风把种子播到哪里,它就在哪里生根、发芽、长大,不管春夏秋冬,任凭风吹雨打,为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把美献给世界,直至成为有用之材,实现自身的价值。
到崂山旅游,虽未看到巨峰彩球、巨峰佛光、海市蜃楼等神奇景象,但是由于想着崂山松,对“太清索道”“云绕仙山”“三水垂帘”“岩瀑潮音”等景点也失去了兴趣,于是便早早回到约定的地点休息。我仰望着崂山和山上的青松,不禁思绪如潮。我想,崂山的松树正像被命运抛弃的人一样,脚下没有肥沃的土壤,生在极其恶劣的环境里,但是它能够面对现实,寻找生存的根基,哪怕有一点希望也不放弃,勇于向命运挑战,努力改变生存环境,赢得生命的价值。我由衷地赞叹崂山松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由此我想到了身残志坚的一代青年楷模张海迪,她不向命运屈服,克服重重困难,自强不息,顽强奋斗,以三分之一的能动躯体,实现了人生的价值,铸造了青春的辉煌。而有的人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对前途悲观失望,不思进取,甚至以轻生来结束宝贵的生命。人生有顺境,也会有逆境,面对厄运和逆境,是迎难而上还是迎难而退?这是对人意志的考验,也是事业成败的分水岭。人的出身和环境有时是不能选择的,如先天性的聋哑和失明,后天的天灾人祸等特殊情况,但是,只要胸怀崇高理想,执着、勤奋、刻苦,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惊人的业绩来。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这种意义上说,逆境是财富,厄运是机遇。崂山松不正是给我们这样一种人生的启迪吗?
让我们做一棵崂山松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