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废品之诗的特殊意味——刘忠於诗集《废品日志》独特表达简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9497
廖纯洁

  刘忠於常年干的活是收购废品。不以其低微琐屑,而在其中发现足以令自己快乐的点点滴滴。他以诗人的那颗洁净(保护环境)、热爱(变废为宝)之心和热情去淘生活。正是这颗沉潜与热情的心,爆发诗性灵感,执拗地将其淘废品生活的全新体验化为个人特殊方式的诗性表达,淘出废品生活的特殊味道。精于专注、长于执着的灵性感悟形成的“废品情结”成就了他“淘废品”生活的独特诗章——《废品日志》。

一个社会生活与自我观察的窗口

刘忠於的诗集《废品日志》以废品生活为观察窗口,找到了自己观察、了解和洞悉社会的最佳视角。他全身心沉潜于收集废品的日常生活中,以此为窗口,既观照自身,又观察卖废品的人们。他在收废品的劳作中,不畏脏臭、劳累,不惧单调、烦琐与苦闷。他自认在“修行”中捶打自己,挖掘内心的宝藏,自觉地把他们的不同生活、种种行为都看在眼里,扎进心里,生出了同情与悲悯,促使自己尽力相帮。作为诗人,他努力把他们的行为、内心和情感以诗展示出来,既净化自身,又影响人们,更以此愉悦读者之心。如《史骨头》,诗人以全视角叙述史骨头的故事,写出人物虽有残缺,职业又低微,却凭其自信,以真诚和本领,在买卖中赢得人们的赞誉,表现出人物心灵的美好、灵魂的高傲。又如《仿佛塞进了满满的爱》,诗人观察入微,以日常生活叙事,述说了环卫工老王身上虽散发恶心作呕的异味,却收留流浪狗、野猫,并对它们关心备至,环卫工老王的行为是那样的自然、坦然,是那么的充满爱意。诗人写得是那么的轻逸,对环卫工老王的怜悯与爱意充满赞叹。

  总之,刘忠於就是这样把收废品的工作作为观察社会生活的窗口,事件虽微小,人物虽不多,却有着各色令人难忘的人和事。从“我”的视角收集对象,记录着那些收废品的人们对生活的那种不弃,那种执着,那种热恋似的真诚、爱意,感染“我”,鞭策“我”放大眼光,呈现那些收废品的人们表面脏累而内心干净轻松的群像,为他们立此存照。正如《我把一吨废钢筋搬成了三吨》(《星星·诗歌原创》2020年11期头条),诗人举一反三、重复的行为描写,透露出挚爱着收废品工作的心境,并把沉重、枯燥的收废品生活叙述得如此轻松,是因为它变废为宝的惬意。还如《双胞胎》《生活的场景》《对废品弯腰》《锤子》《容器》《废铜芯线》《旧陶罐》《拆散》《用吨为单位的幸福》等,它们既是“我”的收废品生活的写照,也是“我”的内心暴露,是“我”对收废品生活的虔诚,也蕴含着“我”对自我行为的检讨,但更是“我”对收废品生活的挚爱。

一种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刘忠於倾心在废品生活中徜徉,自诩“以收破烂为生的/诗歌爱好者”,他以诗人之眼观事物之美,在收废品生活里发现那闪光的东西。既然是收废品生活之“金”的发现者,那如何表现收废品生活之美?他的确做了很好的考量。在收废品生活中反思人生、坚信人生,对自我、对人生有着痛感(痛点)、快乐、悲愁(感伤与无奈),坦然面对,独寻到一种“自白式”的表达。就是诗人对自我以否定的形式作强有力的肯定。在自我理解中,以发现自我、燃烧自我的表达形式记录收废品生活之重,以简洁朴实的日常生活叙事来表达自觉意识到的内心体验、感悟与哲理(禅意)。这种表达即是以“一比(比拟)”的话语方式表述生活的相似性,使叙事与哲理(禅意)相连接,“多样化(借喻、戏谑、反意、移情、内模仿、人格化)”的表现方式表达灵性感悟之意,升华诗的境界,成为废品诗之美。

  诗集《废品日志》在表现收废品生活上大多采用了对人、事、物的铺排,以诗人大胆的联想做类比,使诗在直抒胸臆上层层推进,在形式上构成了排比句式,自然流畅而气势充沛,其情感得到了宣泄。在自然叙写中,把一个物象与另一个相似物象作比,获得更为鲜明的形象从而深意凸显,有的诗句更成为“警句”,从而使诗显出各种意境之美。《握住》就是诗人多个物象的叙事铺排出一种层递的气势,表现“我”对于“旧”和“新”、“废”与“宝”的个体体验与意识,深刻揭示自己对收废品生活本质的认识。诗的前面是叙事:一粒沙、大漠、一滴水、一个大海,以类比的联想小、大、低、高、近、远作为延续的桥梁而新意迭出。

  刘忠於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使得他的诗不单调而富有变化,创造不同的意象,呈现出不同的意境。《旧陶罐》中诗人以借喻的表现手法,即把旧陶罐喻“我”,是“我”的一些特征与旧陶罐之比:比不上皇宫的精美、民间的粗糙,不是一个自轻自贱的破罐子,说出了骨子里的自信。“我”用来盛装废品,倾斜时倒出苦水,这是“我”的废品生活的现实,心有不甘,却又心甘。这就是作者的矛盾心理的真实表现。正因如此,他在《光天化日之下》一诗以戏谑的表现手法把废品中的各种颜色往自己脸上、身上涂抹,不管是锈绿、锈红、底黑、灰尘、污垢、油腻,抹成花脸、乞丐,“我”都不管,仍然是每天在家门口讨生活。这是作者在生活的酸楚疲累里苦中作乐,以自嘲的方式自谑,虽苦累却为生活乐呵着,这或许也是他在收废品生活中修行的自励吧。《一根肋骨》中,诗人以“内模仿”摹写出废钢筋的独处,内心痛定思痛,重新站立,走进烈焰熊熊的炼狱大熔炉,内心坚韧,无所畏惧,这是涅槃重生,成为大厦的有用肋骨。这种内模仿的表现手法以己度物,废钢筋的思、站、走,赋予人的思想和运动,形象地烘托出诗人想表达收废品生活的换新、洁然的真正价值,从而坚毅持久地从事收废品的职业。

一种化平淡为“奇”的语言表述

诗集《废品日志》以自我独特观察、自我表现方式展示收废品生活之“奇”,造成视觉“震动”,给读者以震惊与愉悦。无论是哪种表述都透露出平白、简朴、流畅、鲜活的语言气质。诗的前段一般都叙述人物或事件,层递式的物象与意象迭出交融,文末呈现精彩深刻、闪光灵动的句子,这种句子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述,表达诗人对人、事、物深刻的理性认识。刘忠於还把内心大胆想象的形象与废品生活的物象相融,使两种形象同一化,即诗人情感外射于物而达到物我同一。

  刘忠於描写的《生活场景》是他日复一日度过的现实生活,虽枯燥、重复,但在他的眼里就是“诗”,他以笔记下真实的收废品生活。生活把“我”烧烤成蔫茄子,经过一夜的休整,甩掉那些疲累、烦躁,重新“晨勃起来”,这是作者面对废品生活的真实心理,在这个生活场景中作者生存与坚持着,使得他的废品生活之“重”鲜明凸显,可他在叙述收废品生活时却是一种戏谑的“轻”,忘了苦、脏、累,获得了轻松感。

  在收废品生活场景中经常看到很多废钢筋,人们见惯了,在诗人眼中却是惜之不得的宝贝,爱它如自己的生命一般,不仅对这些钢筋,对所有收集来的废品都如此,多年来这种情感日深,形成“废品情结”,灌注他全身心。诗人在《双胞胎》诗中表现了这种情结。诗人内心认可废钢筋,那是因为它是“我”生存的依赖,是生命的依托,虽然它一身斑驳的锈红,但是它站立起来,与“我”走在一起,就是“一对连体的双胞胎”。这是诗人对两者运动的相似而感悟到的“内模仿”,用恰切、平易、抒情的语言书写出来,这移情于物的语言很好地塑造了废钢筋的形象,把自我内心的情感传递给了废钢筋,使“我”与物同一,寄予了“我”的生命,成为有鲜活生命力的“双胞胎”。

  作者沉醉于收废品生活,自觉而又热爱地淘,淘出它的价值,淘出废品生活之诗,淘出它的特殊意味,这就是《废品日志》的诗性意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