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建设与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7166
万忠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18)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Web 前端开发的需求日益增加,Web 前端工程师职业越来越火爆,各大公司对前端工程师的需求量都很大。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及时找到工作,具有就业优势, 专业建设就必须与区域经济相结合,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使学生能转变为职业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最根本的途径,才能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 专业建设存在问题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培养对象为高职高专三年制学生,这些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时间观念差,学习动力不强,学习毅力不足,依赖性强,创新意识不足,独立思考能力差,缺乏主动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没有创业的勇气,就业目的不强烈。但是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

  根据专业调研的结果可知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仍然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使得专业发展速度过快,Web 开发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技术层出不穷,课程体系中的课程都是较新的内容,与之相配套的教材很少,基本上处于编写、开发阶段。师资力量缺乏严重。现有的师资以前接触过此类内容的较少,学习、更新知识体系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同时多数教师是来自高校,毕业后直接工作,缺少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对于市场需求知识了解有限。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在2015 年才被列入教育部专业建设目录,专业教育历史短,开设的学校还不是很多,还未形成与适应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互联网时代发展迅速,课程更新快,开设的课程往往跟不上市场真正的需求。

2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与校企合作探讨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为目标, 在专业建设中,一定要注重应用型的定位和特点,专业人才培养就是满足企业用人需求。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搭建校企双方产教融合共同体。

2.1 校企共建合作机制

成立校企合作领导组,研讨企双方合作项目,校企双方专任教师和技术人员组成工作组,负责实施具体校企合作工作。以“校企双主体”为办学目标,由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组成培养队伍,双方共同完成专业人才培养任务。

2.2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目标是:岗位技能精准、专业能力过硬、职业素质优秀、发展潜力强劲的大前端开发应用技术型人才。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积极与行业企业对接,企业成为专业人才培养主体的关键,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全过程,双方共同协商,了解基于行业人才标准和精准岗位定义,利用广泛的企业联盟资源,深度发掘企业用人需求,掌握企业人才标准模型。目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重视,企业在招聘员工中要综合考虑团队协作、积极心态、学习能力等因素,良好职业素养是专业技能培养的必要条件。专业技能是企业用人的直接选择,培养企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是学生获得良好发展的决定因素。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积累和专业技能,才能为将来个人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构建“专业技能(硬技能)+职业素养(软技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提高的是学生的“硬技能”,职业素养课程提高的是学生的“软能力”。“硬技能”与“软能力”的共同作用才能培养德才兼备、踏实肯干的合格职业人。

2.3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以企业实战为核心,通过全真实验室环境建设、全真实验系统平台、全真企业级实战项目,将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与工作场景搬进校园,让学生从一接触专业课程起就沉浸在实实在在的工作状态,实现学习与工作氛围的无缝对接。

  职业素养课程的设置上根据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未来岗位用人要求,授课过程循序渐进,在新生入学阶段,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确立正确成长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第二阶段主要是学习团队化项目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和各项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团队意识。第三阶段针对就业前的集训指导,帮助学生增强职业化意识和职业化能力。

  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周实训课程。专业课程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前两个学期以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为专业核心课程作理论准备。第三至第五学期以专业核心课程主,使用企业真实项目和案例到教学中,按行业规范流程完成项目制作,确保学生的操作能力和项目组织能力符合企业人才标准和岗位要求。第三至第五学期里设置一周的专周实训课程,设置创意训练项目,引入学生充满创意的设计构想,由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为指导教师,项目内容可以随着行业用人标准的改变及时调整与升级的内容,借力企业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

  经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上岗能力。最后通过生产性实训课程完成与企业的对接,因为经过两年的学习行业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按照入学的行业状况和企业标准可能就与就业市场的要求有所不同,为使学生能紧跟行业发展形势,具有更强的就业优势,利用生产性实训课程完成,使学生最快学到最新的专业技能。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将来的就业过程相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就业后的适应能力。这样的课程体系结构合理、层次分明,人才标准来源于企业,实战环境与实战项目来源于企业,就业推荐归于企业,打造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2.4 课程资源开发

创建教学资源库,资源库课程资源内涵要求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包含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学习资源制作原则是“开放、冗余、易用、灵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编写课程方案和实训方案,开发教学项目、教学PPT、演示案例、视频资源、项目包等课程资源。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线下线上教学。系列教学资源在投入使用后,根据授课反馈做了及时调整与更新。

2.5 实习实训环境

全真的企业级实战项目要在全真的实验室环境和实训平台上才能事半功倍。在建设专业实训中心之初,就从装修设计到装饰装潢要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特点,为学生营造出职业化学习氛围。实训平台则从软件上为学生提供完成所有实战项目必须具备的系统环境。通过切合企业用人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和硬件与软件的协同配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同置身于工作岗位。

  通过打造实训平台,将理论课程、实训课程、生产性实训与前沿技术融为一体,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学生在移动互联专业领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结合真实场景转化移动互联实训案例,充分满足学教学需求,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将来的就业过程相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就业后的适应能力。校企共建“产、学、研、培”一体化实训室,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软件和硬件保障。实现教学环境与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

2.6 专业师资

师资是职业院校核心资源,教师富有实践经验,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前提。组建一支业务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与企业共同组建师资队伍,是保证高职毕业生成为企业可用人才的基础。吸收优秀企业技术与管理骨干,以及教育界资深专家形成了一支既懂产业又懂教育的专业管理与研发团队,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资源库设计等顶层设计。一线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优秀工程师组成的讲师团队,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课程资源开发、日常课程授课。

  双师型教师培养作为专业共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任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参与企业的项目,相互融合。企业帮助高职院校老师有计划地开展形式丰富的专业培训,力争通过提供内容丰富的专业培训内容,帮助所有参加培训的专业教师具备自行考取相应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使老师们在专业技术能力和项目指导方面获得提升,为学校培养出理论与技术能力双过硬的双师型人才。

2.7 学生就业

学生在系统化培养后已经具备了就业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在学生就业前进行全面就业冲刺辅导、就业前完成专业技术过关集训。借助企业联盟构建企业资源池,储备就业岗位,利用合作企业全面的就业推荐服务保障,在就业推荐环节自然水到渠成。为学生建立就业档案,与企业合作进行就业跟踪服务,定期追踪学生的就业状况。

  通过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让教师更快地了解市场的前沿技术和趋势,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师资整体水平,以便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具有就业优势,更好地适应社会。努力形成“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力争培养出更多深受企业欢迎的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把学校打造成为企业紧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