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灵感在创作中的捕捉和感悟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8916
李红伟

  

  《如意》

一、灵感来源于生活,创建了社会

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人类社会的积累沉淀中有无数造福全人类的发明创造,我认为大多产生于开头的一丝灵感,灵感带动思维、启动思想泉源、产生实践、获得硕果。树上的苹果掉下来,灵感乍现,才有了万有引力的存在;烧开水壶盖被顶起,寻求原因,就有了蒸汽机的诞生,并推动了工业时代的到来;陶瓷产品烧制出窑发现裂纹,灵机一动,就产生了后来一系列冰裂陶瓷佳品;还有我国四大发明及陶瓷界无数绝代色彩的成功创作都离不开创作者在生活中的灵感一现以及孜孜不倦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灵感有感而发的例子举不胜举,使用的原材料、不同的釉彩色料、煅烧温度的掌控等,都蕴藏着我们不知道的作用和变化。如果单纯通过试验来寻找你想要的答案,也许穷尽一生也无法实现。必须认清灵感大多来自生活,来自劳苦大众的创作精神,无限的生活积累使社会在不断产生的创作中形成高楼大厦,形成繁荣富饶的人类地球。所以说灵感来源于生活,创建了社会。

二、灵感来自思维,创造了历史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为什么我的运气那么不好,没有奇遇,一辈子碌碌无为!事实上我们反向思考,灵感也来自思维,肯定有许多人被树上掉下的果实砸中过脑袋或者看到果实在眼前掉落,可偏偏是牛顿发现并揭示了地心引力的奥秘,证明了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思维是决定因素,得过且过,视而不见,何来机遇?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在历史的长河中,数不清的劳动者在生活的热土上辛勤耕耘,用他们的智慧在创造历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热心痴心的工匠是不会轻易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给他带来的灵感触动,然后开动思维用经验和智慧去探索、去实践、去证实。这样的实践也许会无数次地反反复复,但无论结果如何,永不轻言妥协放弃,从来无悔!应该没人能够统计成功与失败的比例,但我们相信结果是非常令人惊叹的。因此,只有思维正确、一生追求艺术顶峰的人才会成功,不断的思维碰撞才能产生灵感,无数的成功思维创造了历史。

三、灵感穿梭于勤奋,创新了未来

世界上真正的天才是不多的,像爱因斯坦、诺贝尔和莱特兄弟等,全世界屈指可数。所以千万不能把自己想象成天才,以为只要有想法就能一蹴而就。俗话说得好,“三分才气,七分勤奋”才能造就成功人士,所以,仅依赖经验、仅依靠脑子灵活想法多就想取得不俗成就,那就是天方夜谭了。本人出道比较晚,在作品难以取得很乐观的成果时,常常有些心灰意冷、不思进取,师傅送了我四个字:勤能补拙!为此我把自己的工作量提高,以勤补拙,当然并非盲目为之,而是尽可能做到熟而巧、繁不琐。在我们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中有许多优秀的高级人才、国家瑰宝,我相信他(她)们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也经历过勤奋努力的初始阶段,同样,在他(她)们不朽作品问世前的创作中灵感必然穿梭于勤奋之中,才能做到水到渠成。让我们期待未来,挑战未来,创新未来!

四、多层感觉,心灵捕捉,永不放弃

我认为,灵感是多层次的。不能把灵感产生的效果拔得太高而变得好高骛远,就和艺术水平的提升必须日积月累一般循序渐进。工艺美术的初级阶段,包括学徒期间准备材料、开始照样模仿制作和自己设计初始图样等,只要肯用心,也会有灵光乍现的时候,因而得到师傅的夸奖。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技能,看到大师级的优秀作品,羡慕之下就依样画葫芦,必然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理解“是金子总会发光”这个道理,你的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

  假如把我们的成长分为四个阶段,那各阶段应该是:初学应该踏踏实实;稍有成就应该取长补短;名声斐然应该不耻下问;功成名就应该互通有无。在不同的艺术创作阶段用相应的心态去认真体会思维、手感、视觉和悟性,相信就会有灵感伴随你。灵感需要用心灵去捕捉。俗话说得好:人老心不老,这句话充分证实了老年艺术家永葆艺术青春的诀窍。用心创作,永不言败,永不放弃,就一定会小有小成、大有大成!

五、结束语



  《百艳梅瓶》

  

  《富贵》

  艺术创作的道路是漫长的,伟大的艺术家毕竟只占我们全部艺术工作者的少数,我的目的并非提倡大家刻意去追求灵感。艺术无止境,只要肯攀登,不必在乎期间的得失,在乎的应该是自己用心了、钻研了、努力了。厚积薄发,天道酬勤,历史名言是不会误导我们的。聪明与才干会取得成果,但能够做到尊敬师长、同行之间团结友爱,让勤奋和灵感长期陪伴在我们身边,发挥它们神秘而积极的作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