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它凝聚着人们的智慧和才华,抒发了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是广大群众所喜欢的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
一、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源于南北朝时期,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人们通过千百年来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结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多数家庭妇女把剪纸作为一种装饰物和一种消遣的生活方式而十分盛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于装饰美化生活的物品和艺术形式越来越多,人们消遣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剪纸技艺慢慢地被淡忘。原来家喻户晓的东西逐渐演变成少数人的技艺,因此传承和发展剪纸艺术显得迫在眉睫,为了不让剪纸艺术失传,我们应该从少年儿童抓起。
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当中求知欲、可塑性最强的一个阶段通过剪纸不仅可以让少年儿童学到很多新知识,还可以通过手工,开发少年儿童的右脑,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从而促进少年儿童的智力发展,激发少年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剪纸作品没有过于严刻的限制性,想象力空间很大,这使得少年儿童可以脑洞大开,有利于他们创造性的自由发挥,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动手与动脑能力。少年儿童的思维还没有固定化,是多样性的,对他们进行剪纸文化引导,他们会用自己的思维创作出有自己特点的剪纸作品,可以真正意义上做到传承和发展。
二、剪纸可以培养和锻炼少年儿童的思维能力
剪纸,顾名思义是运用剪刀和纸等工具进行艺术创作。材料和工具都很简单,所以很适合少年儿童学习。学习剪纸从剪纸符号学起,剪纸符号就是剪纸的基本语言,即圆形、月牙形、柳叶形、水滴形、锯齿形等。剪纸符号造型简单易学,很容易激发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通过把剪纸符号运用在剪纸作品中,从简至难,剪出各种花卉、人物、山水、昆虫、飞禽走兽等造型,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表达自己的心愿。循序渐.0进的学习方法既培养了少年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又增加了少年儿童的自信心,为传承和发展剪纸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推广剪纸艺术时,有些家长觉得剪纸和学习文化课没有太多关联,因此不太重视,实际上剪纸艺术不仅可以让少年儿童学到很多新知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很好地开发少年儿童的思维。少年儿童的思维没能很好开发,往往学习毫无头绪,生活杂乱无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指尖上。”剪紙艺术在这方面就可以很好地体现。
我们知道,在小学数学中,学生会学到对称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初中数学中,学生会学到更多几何图形,如果思维能力弱,就会存在学习困难、思路混乱的情况,而在剪纸艺术中恰恰就包含了这些知识的运用。例如,我们在剪对称图形时,就运用了对称轴原理,让少年儿童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更直观地展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剪立体图形时,如立体昆虫就存在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变化运用,昆虫的触角和足是通过什么角度才能立起来的,这是剪纸艺术对少年儿童空间思维能力的锻炼。我们在剪团花时,从折纸开始就运用了观察力、推理力和计算力,下的每一刀在纸的什么位置,剪出的图形大小和形状都会影响整幅作品,而且一幅作品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以及变化无穷的图形都需要事先认真思考和观察,所以剪纸可以引导少年儿童运用观察、计算和推理,使他们创作的作品达到自己意愿,从而培养和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而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又能创作出一些多样化、多元素的剪纸作品,使得剪纸这门艺术又得到很好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综上所述,中国剪纸文化博大精深,它反映了中国每个时期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代又一代人通过手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巨大财富,让少年儿童学习剪纸艺术,不仅能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让少年儿童自身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剪纸以一种实体化的方式对少年儿童的思维能力起到培养和锻炼作用,非常适合少年儿童学习。用手创造美,用心感受美,让我们行动起来,起走进剪纸的艺术世界。
作者单位:黄山一枝梅剪纸艺术传播中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