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画者,画心也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9738
王光龙

  

  

  

  而立之年后,“赏小品,读小品,写小品”已然成为常态。赏小品,赏宋元小品画;读小品,读明清小品文;写小品,写当代小品文。这三者,恰好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三者中,赏小品最难。中国古代绘画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画法愈加精湛,种类日益繁多。从技法线条简约有度,到后来受西方绘画的影响,形成了“淡妆浓抹”的多重设色和复杂布局。中国绢纸画,结构、用色、布局、虚实等都值得细细推敲一番。国画中,我最喜欢宋元小品画,无论是山水小品还是花鸟写意,简约精致,布局疏朗,恰似精心打扮的东邻少女,值得人顾盼流连。

  近日,得观全明利先生几幅牡丹图和写意禽鸟小品,趣味盎然。

  他的一幅《国色天香》典雅大气,颇有“皇家富贵”的寓意。整幅画花团锦簇,布局错落有致,牡丹立在岩石上,分外妖娆。牡丹花朵用细线勾勒轮廓,没骨画法画出硕大花瓣,以浓墨层层晕染,再辅以淡墨加持,以表现牡丹卓尔不群的气势。牡丹设色以红、黄为主,画家用浓墨画枝叶,注重渐变性,牡丹背后以细枝作背景,浓淡相宜,高下有致,粗细有别,对比鲜明。山石用枯笔勾勒,点缀小黑点作青苔状,石质以小斧劈皴,石痕硬朗直折,突显断崖怪石状态,奇兀高耸,更加衬托出牡丹的雍容不凡。地表以青绿色的兰草作衬托,层次分明,不抢色。全明利的《国色天香》色彩浓艳,布局紧凑,富丽堂皇,是一幅牡丹佳作。

  北宋周敦颐曾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王,雍容华贵,象征着富贵吉祥。书案上正好有一本欧阳修等人.著的《洛阳牡丹记》,详细备述了牡丹谱录,对照全明利的牡丹墨图来看,烹茗而赏,一大快事。

  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对画法总结得更加到位,他说,“画有六法,一日气韵生动,二日骨法用笔,三日应物象形,四日随类赋形,五日经营位置,六日传模移写。”历代画家中,兼一二者有之,却罕有布局和结构完美融合的画者。“画人画虎难画骨”,骨相之美是一幅画的内在支撑,无骨则显得松软拖沓,这也正是“美人在骨不在皮”的意味。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说:中国画论中的“气韵生动”都是凭内模仿作用体会出来的。内模仿需物化于心,而不能流于形。物化于心则生动而不失其真,流于形则如雨霁雾散,不知所踪。譬如南宋鲁宗贵的《橘子、葡萄、石榴图》,用色精细,布局紧凑,写实性强,气韵生动。同时期林椿的《果熟禽鸟图》则自然形态逼真,善用精工,设色妍美,骨法毕现。全明利的这幅《国色天香》兼有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两种,故画石则有铮铮铁骨之像,画花则有如沐春风之意。

  全明利画牡丹有“富贵气”,画鸡则有“生活气”。他以五只鸡为题材,画叫《和谐一家》,生活气息浓烈,质朴自然。公鸡以浓墨作底,大笔写意,画出饱满的鸡身,鸡尾用草书写法,大笔挥就,顺势而出,潇洒干净。鸡冠用红色笔墨突出,鲜艳如火。母鸡则施以淡墨,用雨点皴点缀全身,鸡冠用小笔勾勒皴染,尾部用细笔斜画,类似山水画中的折带皴。母鸡回首和公鸡对视,一前一后,一高一低,意味深长。右下方三只小鸡用团墨写意,抢食一条蚯蚓,加之用淡墨画竹作背景。这一幅《和谐一家》注重用墨,用铁线双勾鸡嘴,工笔画鸡爪,身体用墨晕染,尤其是鸡眼的刻画,极为传神。这幅画兼写意和写实,能看出画家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用墨张弛有度。

  禽鸟画在明清时期居多。例如,明代宫廷画家吕纪善于布局,用笔工细,他的《鹰鵲图》《桂橘山禽图》都是他工笔重彩的代表作。周之冕的《杏花锦鸡图》则注重色彩的迥异,衬托出锦鸡的不同神态。谈志伊的《花鸟图》更是两只鸟立于桃花中相望,画面对称,典雅有致。文俶的《花鸟图》则蕴美清秀,有细润文雅之风。全明利的《和谐一家》则兼工带写,注重整体布局,把五只鸡的位置加以主次化,不累赘,从鸡爪的步伐和小鸡的动作捕捉中让整幅画有动感。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说:“画物,特忌形貌采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此非不了也。若不识其了,是真不了也。”即使是工笔画也切忌穷形尽相,诗书画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书画也倡导留有空白,“半掩琵琶半遮面”风韵更甚,留白则境界开阔,把无尽的意思释放于空白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言“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此话同样可用于绘画中,有我之境,在纸内;无我之境,在纸外。有我之境好画,无我之境难描。全明利懂得此法,他的《大吉大利图》把一只昂首挺胸的公鸡置于纸张中央,稳住了整幅画的重心。他注重细节刻画,公鸡的一只鸡爪稳抓地面,另一只蜷缩抬起,步伐稳健,尾部羽毛竖起,雄赳赳地往前走。他抓住了公鸡的气势,神态自然而不矫揉造作。《硕果》测是虬枝上倒悬下一串串葡萄,上重下轻,浓淡相融。他用枯笔写意藤柯,遒劲蜿蜒,从粗到细,仿佛是行云流水的草书,一气呵成。葡萄用工笔细画,点出浓淡,水润饱满,晶莹剔透,鲜艳欲滴。他的另外几幅牡丹图,或皴染点缀,摇曳生姿;或色泽靓丽,气势恢宏。全明利擅长大笔写意,工笔刻画,用墨得心应手,布局章法有度,在细节处能见其深厚的书法功力。

  画是无言诗,诗是有言画。画是时间的替代品,空间的漫游者。真正的画者,不应停留在临摹的满足,而应追求独创的酣畅。一卷画册,下笔深浅,用墨浓淡,都是画者心绪的流动,恰如百川灌河之际,一汪秋水下实则是暗流涌动。

  全明利简介:

  全明利,男,汉族。出生于1963年9月,陕西长安人。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老年书画学会郭杜分会副会长、绘画专业研究员,中国实力派书画家协会书画研究院长安分院院士,陕西太白书道院院士。自幼喜爱传统绘画艺术。1978年和杨晓阳等同班绘画培训,后因工作关系搁置。2014年受著名画家车宏儒(一丁)老师的指导,悉心研习当代著名各派画家之风格,并根据自己专长以花鸟为主,主攻牡丹和鸡,兼习山水画.以自身勤学苦练,兼以博采眾长,已修成自己独特之风格。作品《牡丹真国色》在巴基斯坦参展,井被收藏,在当地各类书画展出中多次获奖,深受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喜爱。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