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四中学,内蒙古赤峰 024005)
创设教学情景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际与理论、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等问题。以此来达到最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深度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配合教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中学化学教学课堂上创设教学情景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生活创设教学情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景,突出学习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更可以利用问题以及时事热点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扩大学生知识面,打造生动课堂。
1 情境教学的涵义
情境教学具体是指基于教材当中的学习目标和相应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对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信息进行灵活运用,从而设计出更具真实感的教学环境、景象,使教学语言更加生动、容易理解,这就是情境教学,这种教学的方式能够快速将学生带入知识学习的节奏当中,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热情参与学习过程并积极思考学习内容。2 情境教学的特点
情境教学首先是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观察、积极思考,并且还需要学生动手做实验,对学生很多方面的能力都是不小的考验。在应用情境教学模式后,在面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工业的一些化学原理问题时,都可以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化学相关知识和概念,并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原理的应用过程,这种近距离接触知识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情境教学还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凸显。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程度决定了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与老师进行充分交流,及时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当堂解决,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3 当前中学化学有效教学中情景创设的问题
3.1 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
在创设情境时,强调情境的生活化特征,可以让生涩难懂的化学知识展示出灵活、有趣的一面,很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境创设时,教师要先设计课件和实验内容,之后向学生展示这些内容,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而对学习内容有一定认识,基于合理情境的激发,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明确目标。不过在教学期间,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问题,在创设情境时未能充分考虑到情境创设的合理性,而只是考虑到将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到情境中去,或者直接照搬其他的情境创设案例,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无法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还会打乱课堂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没有主线,显得杂乱无章。3.2 情境创设重点不突出
在很多教师的理解中,课堂上只要涉及情境创设环节,都属于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创新,可见,很多教师都将情境创设作为教学目标,而未能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教学效果。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的确有情境的引入,也烘托了学习氛围,但教学目标却逐渐偏离,这样不但会降低教学质量,还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使其难以理解课堂知识。所以说,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应当能够突出教学主题,有侧重点地对课堂教学的节奏进行引导。3.3 情境创设深度不够
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协调情境、会话等教学要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积累知识。不过在实践期间,很多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般都是用图片、PPT教学课件来展示一些知识相关的内容,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较为浅显,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使学生融入到学习情境中去,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深入思考。4 当前中学化学有效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
4.1 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教材的编订源于生活实践,化学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采用模拟场景、播放视频、动作表演等贴近生活实际的方法联系化学教材,引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场景中学习新的化学知识,理解并掌握化学理论,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探索欲,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授《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课中,教师就可播放相关氯气泄露的新闻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如果你遇到氯气泄露了该怎么办?生活中氯气还有哪些用途呢?你对氯气了解多少呢?”引发学生关注和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再进一步结合教材内容对氯元素进行讲解和分析,能更加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巩固所学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4.2 通过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授化学时往往离不开做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且实验方法多种,包括探究实验、演示实验等,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有趣的实验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其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其胆量,让其在原先的化学基础上敢于提出新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科学实验探究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燃烧的条件》一课时,可用滤纸碎片分别蘸水和酒精并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说出现象,接着老师进行引导:从实验中你能发现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温度是燃烧的条件吗?除了温度以外还需要哪些条件呢?你是否还能设计其他的方法来验证你的结论呢?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化学实验的探究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3 运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在中学化学教学课堂中利用提问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化学是每个教师必不可缺的教学手段。通过问题的设置、问题的提问来引出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疑难点进行查缺补漏,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并带领学生展开讨论,最终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其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有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教授《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一课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新闻创设情境,某河内发现8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浮在水面,其中4个被打捞,另外4个却爆炸了,引出问题提问学生:“为什么那4个在水里的铁皮桶还能爆炸?为什么明明装满金属钠却能浮在水面而不是下沉?你有什么想法呢?”由此将学生带入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形成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发表意见,表达独立见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4.4 利用新闻热点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新闻热点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其更新知识结构,拓宽学生思路,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氛围。例如,教师在教授《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时,可根据近年来的时事热点,我国北方地区诸多省市出现雾霾的天气,导致大气能见度很低,空气环境变得恶劣。教师就可根据其作为背景提问学生PM2.5颗粒是什么?你知道PM2.5颗粒物是怎么来的吗?它有哪些危害呢?以此来引出并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新的化学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良好观念,培养其保护环境的意识,倡导其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能有效培养其社会责任感。通过新闻热点创设教学情境不仅符合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新理念,还能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5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中学生具有情绪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渴望了解新事物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其特点制定不同的化学教学方案,设置丰富多彩的化学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懂得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道理,充分巩固所学化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