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培英中学,广东广州 510000)
1 历史上的贸易交锋
1.1 第一次交锋(1987-1992)
1987 年,中美围绕知识产权和贸易问题交锋。1987 年4 月,里根政府要求美国和外国缔结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时必须就知识产权保护达成协议。1988 年6 月,美国驻华大使馆就《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同中国谈判。1991 年4 月,中方重申采取行政措施保护美方权益,5 月20 日,两国正式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在贸易方面,1988 年美国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扩大,决定以双边贸易不平衡为由制裁报复主要贸易伙伴,提高进口商品关税、禁止某些商品进入美国。1991 年4 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中国为“重点国家”。宣布对中国包括啤酒、矿石、纺织品、鞋类等总值15 亿美元货物采取报复措施。在最后关头,1992年1 月美签署《备忘录》,中国同意加入两大世界知识产权保护公约和同意修改专利法,美方宣布贸易清单取消实施。本次贸易战以双方的妥协结束。1.2 第二次交锋(1994.4-1995.2)
1994 年美国贸易代表又指责中国没有保护知识产权,将中国列为“最严重侵犯美国专利权和版权的唯一的重点国家,开始为期六个月调查。12 月美方公布28 亿美元报复清单,涉及电子、鞋类、玩具、箱包等,征收100%惩罚性关税;中国公布反报复清单,涉及烟、酒、CD、化妆品等征收特别关税100%。中国的强硬换来美国继续谈判,但谈判破裂。美国延迟贸易制裁时间,为回旋提供余地。1995 年2 月美能源部长奥利里率总统特使和大批企业家访华。2 月26 日,中美达成协议,美国停止301 调查,取消贸易报复,中国同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1.3 第三次交锋(1996.4-1996.6)
1996 年4 月30 日美国政府认为中国没有认真执行协议,再次将中国列入“重点国家”名单。1996 年5 月15 日美方提出建议性制裁措施,制裁内容与上次几乎相同。中方也立刻提出反贸易报复措施:部分进口品加征100%特别关税,同时暂时限制美国产品的进口和暂停审批美方企业在华投资设厂等。1996 年6月两国代表团非正式磋商,达成协议,美方取消贸易制裁,中方同意加强严格执行市场准入以及侵权工厂处置,这次协议只涉及行动性的问题而并不是一系列的承诺。1.4 第四次交锋(2004-2009)
2001 年我国入世后,美国商界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不满,2004 年美国再次将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向中国施加压力。2007 年美国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认为中国惩治盗版和假冒商品的刑罚门槛过低、中国海关处置没收侵犯知识产权货物的行为不当、中国限制版权保护的文化产品市场准入。次年,双方分别进行了书面陈述并提交报告。经过两年的审理,2009 年WTO 专家组以证据不足为由拒绝美国对中国的三项指控,同时指出中国在相关方面存在的不足,美国接受裁判结果。1.5 第五次交锋(2010-2010)
2010 年9 月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指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政策比如国内补贴损害了美国产业经营和就业,提请对中国展开反补贴调查。2010 年10 月,美国针对中国清洁能源政策措施启动301 调查,指控中国“非法”补贴中国清洁能源产品使其低价进入全球市场,损害美国贸易权利;并向世贸组织上诉,并宣布要实施惩罚性关税。2010 年10 月17 日,中国国家能源局驳斥美国指控,指出美国政府能源补贴远高于中国。最终在双方的协商谈判下争议得到解决。2 中美贸易战的原因
2.1 中美海关统计的逆差数据差异原因
据美方统计,中国改革开放后才有了形成规模的中美贸易,而据中方统计,1992年之前一直是中方逆差。 当GDP 总量占比达到美国55%-65%时,贸易摩擦开始升温,如图1。
图1 GDP 与贸易摩擦关系图
2.2 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直受到美国的指责,美国认为因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薄弱,给美国企业的利益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美国根据《1974 年贸易法》第301 条,对贸易伙伴国家进行的以“知识产权”为理由的贸易调查。日本被调查了16 次,巴西也是美国“301 调查”的常客。中美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争端由来已久, 1990 年美国将中国开级列为“重点观察国家名单”,5 次被调查。2.3 产品倾销问题
美国对于中国垄断美国鞋子市场的恐惧。2.4 “复关”“入世”政治化问题
美国始终将最惠国待遇地位与中国的劳工人权、少数民族等问题关联起来,在达赖、魏京生、刘晓波等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在监狱制品出口等问题上对中国横加指责。2.5 禁止对华出口设限问题
高新技术领域的出口限制仍很多。美国根据巴黎统筹委员会和瓦瑟纳尔协定,限制军事武器装备、光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2.6 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
2001 年中国在加入WTO 时,WTO 给予中国逐渐达到自由市场标准的宽限期,2016 年底宽限期到期、我国应该“转正”。欧美日则提议“继续维持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他们认为,中国在退税补贴、市场准入、汇率市场化、货币自由兑换、电信和银行等国企垄断、缺少公平竞争环境,信息市场垄断等方面未达到市场国家标准。而WTO 成员“有权拒绝非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扭曲价格或成本”。中国在WTO 中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和发展中国家定位问题受到西方指责,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WTO的改革。3 贸易战现状
从2017 年美国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由最初的不断升级到现在趋于缓和。表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鲜明特征。首先,贸易摩擦涉及的范围广泛。其次,美国征收关税的范围主要针对的是中国的尖端科技制造业,美国希望通过贸易战的方式遏制中国的崛起。中国对美国巨额的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谈判,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争夺在世界的话语权,中国近些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美国企图通过发动贸易战的方式延缓中国的发展,进而维持自身的霸权地位。
随着中美贸易谈判多轮的进行,双方越来越接近达成一致,有望在不远的将来为这场长期的争端画上句号。
贸易摩擦后美国出口订单以及就业PMI 持续下滑,如图2。

图2 美国制造业PMI 中新订单与新出口订单
4 中国应对措施
4.1 注重科技创新 做好自己的事
我国应注重进口产品优化,来缓解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以我国自主产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支持我们民族品牌的出口;进一步加强产业的优化,实现自己走出去的战略;实行进出口基本平衡政策,抓住我国在进口方面的机遇,适度增加进口,扩大先进技术、零部件和短缺的能源、原材料进口。我国应注重进口产品优化,来缓解这种不平衡的现象。4.2 努力扩大国内需求
中美贸易摩擦并不是一个长期进行下去的问题,双方需要共同努力来减少摩擦。我国应致力于扩大内需上从而减少对美国依赖,加快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我国的经济运作体系。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国家关系多进行经济方面的合作交流,这样我国才能更好地缩小美国对中国出口技术产品的控制范围,减缓中国对美国贸易的逆差。4.3 扩大对外投资
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支持各国企业间的沟通合作,发挥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4.4 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
正确的人民币汇率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实现发展的均衡。我国要积极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定,不断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为我国的对外贸易事业发展提供坚定的制度保障。4.5 完善外贸政策,维护我国的利益
在中美两国因贸易顺差问题而产生纠纷时,我国应利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自身的正当利益。我国应根据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处事原则,适时做出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的企业对知识产权方面案件时,应该发挥主观性,利用中外法律维护自身利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