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钢琴教学活动中要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中学生参加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的钢琴学习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和校外音乐教育有效衔接的一种形式,这不同于学校单纯的器乐教学,要用有限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综合音乐素养。在钢琴学习活动中,老师要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这也是学好钢琴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需要钢琴老师让学生亲身体验钢琴音乐,感受拍子、节奏和速度。一方面,老师可以从语言方面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语言和音乐的联系非常紧密,利用语言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例如,老师利用一些小动物的叫声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像小猫的喵喵声、小狗的汪汪声等。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节奏的掌握更加纯熟,钢琴教学活动也变得生动、有趣[1]。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利用声势来激发学生的节奏感。声势就是运用身体作为乐器而发出声响,这种声势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节奏,在钢琴节奏学习中可以使用捻指、拍腿、拍手、跺脚四个动作。例如,《新年好》这首乐曲,表现三拍子可以运用“第一拍拍手,第二三拍拍腿”的方式,这种方法运用到实际演奏中,学生更容易掌握音符的节奏和音乐的节拍,同时还有利于解决双手配合中遇到的问题。
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学生体现出积极的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钢琴艺术的过程中亲自参与、回归人本和倾诉感性。另外,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地投入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更有利于音乐的创造,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奥尔夫教学法凸显的是学习过程的高效、丰富和创造性,所以在钢琴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这才是钢琴教学活动与奥尔夫教学法的融合。例如,在钢琴学习活动中可以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语气游戏,这种语气游戏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歌曲演奏出来,创造性地表现音乐作品,在弹奏中深刻表现音乐情感的同时训练和提高即兴演奏的能力。
三、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特性
奥尔夫教学法的教育理念是挖掘学生自身潜在的音乐性,所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特性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出发点。奥尔夫认为,孩子们天生具有音乐特性,这种特性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来激发和培养。奥尔夫教学法中的“自然性”就是学生在对声音的探索中,运用最生活化的语言,重视听觉体验,在自然声响中进行声音训练,并把这些自然声作为歌声的一种声源。例如,在学习乐曲《小客人敲门》时,这首乐曲主要弹奏技术是在中央C上,两只中指进行交替弹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并聆听声音。让学生在倾听中,切身感受并体验弹奏方法和体会力度的控制和变化,学生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倾听上,手指的紧张感就会减弱,学生就会以轻松的心境去弹奏这首曲子,音准把握也会更加准确[2]。
中学生参加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钢琴学习活动要区别于学校的传统教学活动,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艺术性。这就需要钢琴老师积极地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语言、歌唱、声势、游戏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钢琴演奏的热情,让学生独立地感觉线条起伏、音乐情感和音色变化,这样老师对学生在钢琴弹奏方式方法方面的启发和诱导才会更加有效。总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钢琴教学中的融合,为钢琴的教学提供了更科学、丰富的方法和理念,对钢琴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敬华. 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钢琴学习中的应用[J]. 通俗歌曲,2017(2).
[2] 王璐. 奧尔夫教学法在钢琴辅修课中的运用探析[J]. 艺术研究,2018,79(2):164-165.
作者简介:全宏愿,男,回族,单位:广西桂林市七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七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