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要]和田玉是最具中华文化特征的一类玉石,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在当代继承中,和田玉雕唯有与传统文化元素紧密结合,才能发扬光大,创作出更多有价值的作品。如何让和田玉成为“文化之玉”?这是当今每一位玉雕匠人都必须面对、探索的问题。从玉雕与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探索传统文化对和田玉雕的“赋能”之道,探讨如何通过文化为玉雕增值,将传统和田玉雕的发展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关 ?键 ?词]和田玉;传统文化
古人认为“石之美者为玉”,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中,和田玉作为玉石的代表品类之一,不仅被运用于装饰,而且被认为是财富、权力的象征,还被用作祭祀场合沟通神灵的法器,成为宗教信仰、巫术活动的载体之一。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不难观照出和田玉与传统文化深远的渊源,一方面,玉雕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文化又是玉雕技艺生存的土壤,二者彼此相容,共同成为中华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
因此,要想传承和发扬和田玉雕文化,就必须关注、了解、巧妙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以玉为载体,呈现中华文化的灿烂,以文化为内涵,增强玉雕的魅力。笔者從事和田玉雕多年,以下从概念、意义、手法三大层面,总结几点对传统文化运用的认识。
一、玉雕可以运用哪些传统文化元素
“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我们很难穷尽列举。具体到和田玉雕领域,对传统文化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平面图饰、民俗、思想三个层面。
(一)传统平面饰品在玉雕中的运用
在悠久的中华艺术发展史中,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平面装饰元素,这些都是和田玉雕的宝贵素材库,需要我们发掘、整理、总结、巧妙运用。
概括而言,此类元素共有两大来源,一是以戏曲、神话、民间工艺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二是中国画中的相关题材、形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画、皮影、剪纸、京剧脸谱、青铜器纹样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艺术形式,祥云、瑞兽、具有吉祥寓意的动物植物等元素也不胜枚举,这些都是和田玉雕中可以用到的创作素材;中国画的构图形式、内容,也可以用浮雕的形式体现在玉牌上,展现中国画的气韵与风采。作为玉雕师,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善于总结、发现,不断积累,形成自己的“素材库”,将灿烂的中华文化为我所用。
(二)民俗元素在玉雕中的表现
俗话说:“人有五福,花满三春。”福、禄、寿、喜、财在民间被称为“五福”,是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此外,以龙凤、麒麟为代表的瑞兽图腾,也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民俗元素寄托着中国人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愿景,与代表吉祥瑞气的和田玉有着一致的内涵,运用得好,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我的玉雕作品中,也经常用到民风民俗类题材,例如在《金玉满堂》中,结合玉石的皮色形状,设计出一条摆尾的金鱼形象,雕刻了一条金鱼嬉游于莲藕之上的图案,生动有趣。金鱼谐音“金玉”,莲蓬暗扣“连年”,象征金玉满堂,年复一年。金玉用玉石的红色原皮做了俏色处理,暗喻“鸿运当头”。
(三)传统哲学思想与和田玉雕
古人认为玉有“五德”,分别对应君子应该具备的五种道德修养,将玉石与做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玉文化。所以,用玉石雕刻圣贤的形象,体现他们的思想,就十分恰当了。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大基石,对中国人价值观的塑造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将这些思想体现于玉雕中,可以引发广泛的共鸣,增强玉雕的文化底蕴。
例如,儒家讲究仁爱、信义,佛家倡导普度众生、心无挂碍,道家则主张清静无为、逍遥洒脱,这些思想都可以具象成为特定的形象,与纹饰图案相结合,体现中华传统思想的魅力。此外,文学、典故、神话传说等也是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一些故事场景也是经久不衰的玉雕素材,例如武松打虎、桃园结义、莺莺听琴等,在和田玉雕中也经常被用到。
二、为什么要用传统文化为和田玉雕增彩
综上所述,玉雕与传统文化具有“不解之缘”,相伴相生,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毋庸置疑。在当今时代,玉雕作品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值得我们去发掘,去发扬光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层面。
(一)突出“文化自信”的需要
近年来,“文化自信”成为热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玉雕艺术,尤其是和田玉雕,在历史上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在当今时代,也可以成为文化自信的载体,成为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民族瑰宝,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玉雕作品曾作为国家重要的创汇商品,出口海外,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成为世界各国认识中华文化的渠道之一;当今世界,国际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华文化符号的和田玉雕更应该以文化内涵为底气,努力创作精品,积极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复兴。
(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
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玉雕市场的体量、规模不断扩大,看似繁荣,其实隐藏着许多风险和挑战。一方面,玉雕创作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日益浮躁,产品同质化严重,低价竞争越来越普遍;另一方面,玉雕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低质量产品,甚至假冒产品越来越常见,严重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
这些现象对于玉雕匠人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市场竞争的洪流中,谁能守住文化底蕴,谁就可以赢得竞争,使自己的作品更具竞争力。文化,已经成为玉雕市场竞争中制胜的一张王牌,要想运用得好,需要冷静的心态,潜心创作,厚积薄发。
三、补齐文化“短板”,“赋能”和田玉雕
如今,“赋能”一词被各大行业热捧,和田玉雕也需要文化的赋能,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竞争,健康发展。具体到操作层面,作为玉雕师而言,如何增强自己作品的文化底蕴?笔者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善用传统文化元素,创作出具有文化厚重感的作品,作者首先要博学善思,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传统玉雕行业,很多人重视技法的练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化素养的提升,导致玉雕匠人整体文化水平偏低,这一现象对玉雕行业的持续发展不利。
因此,身为玉雕匠人,要努力补齐文化的“短板”,善于学习,积极读书思考,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并将其转化为创作的“动能”,为自己的玉雕事业开辟出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增强竞争力,赢得竞争。
参考文献:
[1] 康凯星.千年磨砺方成温润:浅析玉雕的传统性与创新性融合[J]. 神州,2017(17):25.
[2] 罗理婷, 郭杰.传统文化元素在玉雕造型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评论,2017(6).
[3] 刘畅. 传承与创新:中国玉雕艺术的当代表达[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5(4):51-54.
作者简介:张家军,1981年出生,安徽天长人,国家高级(一级)玉雕师,新疆工艺美术协会会员。1997年在扬州学艺,2007年独自一人下南疆,2014年到乌鲁木齐。作品在“陆子冈杯”“玉龙奖”“百花奖”“百花玉缘杯”等行业大奖中屡获大奖。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