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心境与笔端生出的画卷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2190
王金厚

  很早就想给王惠民写一篇浅析他花鸟画的文章,但每天闲杂烦事,朝暮缠身,总是不能心气安然,静思落笔。其实,自从有了这一想法之后,我就陷入了沉思,模模糊糊、断断续续的文章构想像天空的浮云若隐若现,忽明忽暗在大腦中不停地幻梦着。

  我和王惠民认识二十几年,交往甚深。记得在没结交之前我是在一次书画展上看到他的花鸟作品才知道他。他个性鲜明的作品于书风画韵、群贤林立的翰墨丹青里脱颖而出,打动着我,震撼着我,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后来相识以后成为知己,我从他的做人、做事、作画、做学问等方面全面地认识了他。

  一、创新建立在传统基础上

  当欣赏王惠民的花鸟作品时,你会觉得其作品散发出一股芬芳的清香,这种清香是永久埋藏于画面中的每一个花叶枝条上的生命流淌。那种自然、清新、明媚、旺盛、扑面而来的感受,把人带到了一个没有受浸染的神奇之地。

  王惠民这种全新的绘画风格是从传统绘画中走出来的。毋庸置疑的是,传统绘画的经典特质,是几千年来中国画始终保持独特清晰的民族文脉的精神之源,同样也是中国画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因。中国画正是在发展进程中不断继承传统,并不断吸收、纳取新的文化资源,进行自我调整,在更新和完善中才得以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王惠民在其艺术生涯中始终把基本功的提升作为第一追求。因为他深知提升绘画基本功是继承传统绘画技艺的主要环节。他在中国画的用笔用墨上,在描线的轻、重、疾、徐运行上,在行笔的顿、挫、转、折操纵上,总是不停地尝试着、总结着。即便已经到了泼墨自如的程度,他仍不放松。他自己常比喻,画家习笔演墨就好像歌唱家、戏曲家练习嗓子一样,每天都要咿呀不止地练功,只有让嗓子保持最佳状态,才能在演唱舞台上一展歌喉,赢得观众的掌声。

  传统绘画是个抽象的名词,它由很多具象的东西组成。在传统绘画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把这些深涵的内容掌握好是要花费很大力气的,绝不是一日之功。他把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训言当作自己奋斗的方向,扎扎实实,埋头苦练,永不放弃。笔、墨、水三种工具和材料,在宣纸这种特殊的载体上,突显着中国画的独特功能和民族艺术的巧妙智慧。几者相互交错、融合、统一,使得方尺之内的宣纸气象万千,变幻无穷。王惠民熟练地掌握了这些技巧,在绘画时下笔有神,挥墨生灵。那率真轻盈、娴熟松弛的落笔、运笔、行笔、收笔都能将水和墨掌控在笔端之下,并充分地发挥了宣纸的特有效能。笔、纸、水、墨浸湿泛润,相互的变化交汇着,浑然天成,升腾出令人惊讶的意韵情境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别有趣味。他的淋漓挥洒,深藏着过硬的传统功力。正是多年的勤奋与努力,悟性与智慧,成就了他的学业,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只有全面地掌握中国文化的脉络,才有可能在一个高的层面上看中国绘画,才能有其发扬光大的基础,才能在绘画上有真正意义的创新。正因为王惠民有这样一个清新的思路,他在绘画探索中才不断地进取,稳步地发展。可以看出,王惠民作为一个有发展的画家,他是文化的先知,他的追求是未来,他的愿望是创造,他的目标是求新,只要能实现奋斗目标,他甘愿做艺术的探险者和殉道者。

  一个有追求的画家,不仅要有创新的欲望,最要紧的是要有创新的素质和创新的能力。王惠民具备了这些条件,所以在他的花鸟创作中具有一种强大的张力,这种张力使他的作品有了更大的容量和更高的提升。

  王惠民在全面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倾听各位老师对他寄以的期望:老师鼓励他要创出自己的画风,走出自己的绘画创作之路。这些语重心长的声音契合了他的本意,他的心潮始终激荡着,营造出一种更贴近写意花鸟画的审美意趣,符合新时代的潮流,把他的心绪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当南国的大自然闯入他眼帘的时候,他的心灵就与这些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植物联系在一起。他挖掘到了这些生灵最自然的美,同时寄托了自己精神最崇高的理想。在花鸟画的艺术长廊中,他又受到了王晋元、鲁风等先生那充满浓郁大自然朝气画风的启示和感染。中国花鸟画想要体现一个时代的特征,确实很不容易。王惠民开始尝试在传统的基础上营造一座属于这个时代,也属于自己的华屋。他找到了一种既遵循传统章法又符合时代精神的绘画语言,更有一股力量传达出他创作时的那种审美激情和心慕手追的自由与旷达。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惠民凭借着对艺术的执着,走出了传统文化的单一语境,融入多元,兼收并蓄,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不凡画风,那些构图饱满、色彩明快的作品透射出了一种崭新的语境。

  王惠民的作品基本构图是把大自然中的物象布满全纸,和传统文人的大写意画具有天壤之别,表现出自然界的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花和鸟都是现实的、现代的、有生命的,而不是古代的、距离这个时代很遥远的。这主要是因为他在画面的处理上摒弃传统的程式化,不留痕迹地通过现代构成与亮丽的色彩达到一种时间性的激情表述。在中国花鸟难以逾越传统模式的现实中,找到了传统花鸟与现代意识的交汇点。

  王惠民在绘画中合理地利用对立法则。线与面的组合,深与浅的互借,藏与露的掩映,聚与散的配比,这些技巧在他的笔下掌握适度,运行自如,他将其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在局部的处理上,他还利用制作法,使画面展现出某种肌理效果,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较难的是各种肌理的制作要与笔墨语言共融,否则极不协调,在这方面,王惠民深谙此理。

  在迈进新世纪的今天,单纯的绘画题材对现代绘画的要求趋向已远远不够,只画传统的梅、竹、兰、菊的创作空间太狭窄了,必须站在繁荣文化的高度来研究探索中国绘画的发展,以拓宽艺术创作空间。王惠民每到南方,就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对各种植物的观察和记忆中。他用照相机或速写本拼命地记录着自然中的每一条枝,每一片叶,每一朵花,把这些美化、净化大自然的并不常见的奇花异草,用他的真情收入心海之中。当他用心灵丈量这些鲜活的生命时,这些生命也向他展现其存最美的一面,他与它们永久地捆绑在了一起。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王惠民的画蕴含独特存在价值和阐释空间。在他笔下,那烂漫的山花似乎牵引着我们这个国强民安的时代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二、个性建立在时代审美上

  画如其人,王惠民为人忠厚实在,他的画和他为人一样,厚实严谨。画面中无处不体现着对艺术的认真,对作品的认真。从画集中可清晰地看到,他画中每一只鸟的形体动态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每一枝花的生长规律都表达得明明白白。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他有坚实的基本功。他在大自然中细致入微地观察鸟语花香,才牢固地掌握了这一整套绘画方法。

  大自然是美的,当画家把这些美的一切跃然纸上的时候更应显示出大自然的致美。大自然中还蕴藏着很多说不上名字千姿百态的植物,这些都等待着画家们去挖掘、去收集、去表现。

  在王惠民的作品中,很少见到梅、兰、竹、菊等传统画作中那些程式化的内容,即便有这些内容,他也把它们按着自己的理念融于画面中。他更多的是用画笔记录南国寻常花草树木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中的清丽容姿,撷取小景,小中见大,小中有全,让人从他的作品中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玄妙和博广精阔,表现出平凡中生命万物的大美所在。画面上题写的落款是他心性的自然流露。那些诗性化了的大量花鸟画作品给我们传达出一个信息,这就是自然与生命的亲情,永远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

  王惠民的花鸟作品内容已不局限于地域。多年来,他长期置身于南粤体验生活,对南国的植物有着谙熟于心的了解,这种了解无疑为他带来无限清雅与百般细腻的感受,更使我们看到了南国的婉约与清丽。这种脱离地域文化来丰富自己的创作内容是不多见的。

  由于地貌、气候等原因,南国的植物品类繁多,生长茂盛,五彩斑斓。如何把这些南国特有的植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王惠民思悟到:构图要饱满,色彩要丰富,方法要多变,繁中求統一,努力去呈现大自然的致美与时代的生机。王惠民的花鸟画在布局上展示着饱满与严谨。一般情况下,他画的植物都是四面出穴,占满全纸。在植物的穿叉交掩中,往往把透视点留在画面中间的某个部分,形成了“气眼”。通过这个“气眼”来表现出植物与植物之间的空间感和层次感。他巧妙布置画面,运用很多造型元素的质感和色调反差构成了画面层次,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意义的造型语言。这种以情设景、因心造境的绘画风格渲染出一种独特的画面氛围,流溢着他自己的心理意识和梦幻。

  王惠民在天津美院曾系统地学过西画,对色彩的掌握和运用有很深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大自然中植物的绚丽多彩打动他的时候,他总是想把这些色彩繁多的景象描绘出来。他喜欢这些在自然中生长出来的颜色,于是他以鲜艳、明快、光亮的用色来表现一种同类之间相濡以沫的自然天性,为了不使画面过于艳丽、俗气,他加大在画面上的用墨力度,以墨烘色,以墨托色,以墨突色、显色,进而使作品的色调从浓艳转向典雅,将雍容繁华之装化为淡泊清纯之气,将感觉的特殊性消融在多层面的审美意趣中,将一目了然的直白表现为含蓄的意境修为。

  绘画的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不同的内容必须应用多变的方法去表现。王惠民的作品强化了线的作用。线是中国画的重要元素,是灵魂。由于他早年打下了西画造型功底,使他笔下塑造的物象表现出极高的感染力和写实性。他在使用线上“应物象形”,根据所绘植物的特点,笔和线发生着灵动的变化,有的沉重,有的松散,有的轻描,有的繁写,在变化中求统一。他还把线与面进行结合,把传统中国画的勾勒与没骨进行相互浸透。如画一藤条老树,时而先勾轮廓,再涂颜色,时而先以没骨法落笔,再勾外线。总之在笔与墨、线与面、深与浅的挥洒中,来往自如,方法善变,富于节律。在色彩上,他用色丰富,每一幅作品都要突出一种基调,以这种基调统揽全局,达到了画面与内容统一的视觉效果。

  一般来讲,画大画,山水画效果较好,容易展现出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大场面。而画花鸟大画就不太容易了。山水画展示的是大空间,花鸟画则是视觉空间的一个局部,因此不容易画好。王惠民在把握大画时有很强的驾驭能力。他能以笔、墨、水的多重交汇,在大的纸面上生化出千变万化的意境和趣味。虽然是花鸟大画,但飞扬出一种视觉冲击力和特殊的审美效果。

  一个画家要高扬艺术的真、善、美。王惠民在花鸟画创作中以真情实感去表现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探寻艺术人文精神的深度和厚度。他深知民族文化的精神必须传承,更知道到生活和大自然中去汲取营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