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作文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2711
杜洪燕

  [摘 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然而写作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怎样提高写作水平?许多语文教师都作了大胆的摸索和实践,付出了不少心血。在作文写作方法上进行阐述。

  [关 键 词]中学;作文教学;写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5-0105-01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在低谷徘徊,原因在于其一直处于一个自我封闭的教学之中,教学方法僵化呆板,训练效果少、慢、差。因此写作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方法,用新的方法来适应现在的作文教学。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还要发挥指导作用。

  一、“扎根沃土”,让作文的种子生根发芽

  “扎根沃土”是让作文有正确的开始、扎实的根基。也就要求我们重视作文的审题立意。学生正确把握题意,确定自己文章的表达旨意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第一件大事,容不得丝毫粗心大意。平时的作文课,可让学生先说说读完题目觉得重点在哪里,对于题目中含有隐含意义的词语可进行适当点拨。鼓励他们说出或者写出自己的看法,然后依据自己的看法进行作文。也可以大家一起来讨论这篇作文写些什么好,初步讨论后,可以让全班同学把自己的想法不记名“写纸条”,然后打乱纸条顺序分发下去,谁对自己手中的纸条“有意见”可以进行阐述,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都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手里拿着的是别人的“想法”,不仅增加了表述的勇气,还增添了作文课的趣味性。教师对于偏差过大的想法进行指正即可。坚持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多写,快速审题、立意习惯的养成不是难事。

  在作文的选材和谋篇布局上,我们教师的训练要有目标,不能盲目地随便给学生一个题目就让他们写。在作文的训练上我比较侧重对创新的追求,希望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有真情实感还要立异求新,让人眼前一亮。相信大家也总会想方法让学生打开眼界,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然而效果比预想的总差那么一些。后来,我慢慢发现学生在写有“材料”(有导语)的作文时往往会“出其不意”,想法更多。于是就利用材料作文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经常拿出时间进行材料作文的训练写作,思路被打开了,写作的灵感源泉也就开启了。面对自命题、有题目的作文也就不再犯难。

  二、“开枝生叶”,让作文之树繁茂茁壮

  “开枝散叶”是在作文的开始给学生一个故事的梗概,没有题目,没有任何主题反映句子。让学生去充实这个故事,赋予它生命和灵魂,让这个故事变得丰满而又有活力。学生想反映出怎样的主题,他的文章便从这个点切入,文章的叙述便要围着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展开。其实这是自由作文的一种变式,不命题,不确定主题,给了学生大量自由和想象的空间。作文写成之后学生的反响才更大,同样的一个故事有了无数种不同的演绎,让学生感觉到原来在我们的手下,作文有无限种可能,也让学生对写作又有了另一种兴趣。每一种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都想让自己独一无二,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三、“一花多开”,让作文之花结出七彩果

  “一花多开”是同一个材料在不同的作文中的突出点不同。其实我们发现,在平时的作文中,有一些事例材料会经常在学生的作文中露面。同一段材料可以为不同的作文服务这是可行的,只是如何去做,学生如果能够知晓,在作文写作中将变得很是轻松。曾经我在学生的作文中频繁看到一个事例:在唐山大地震中一个男孩勇救9名同学不幸遇难。如何让这个材料开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子呢?如果文章的中心是感动,可以多详细写男孩救援的场面,表现出男孩无私奉献的毫不犹豫,引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带给人们心灵震撼。在场面描述之后可加些感受的句子引起共鸣,例如:“地震過去了很久,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坚毅勇敢的身影,那个身影弱小却又高大,它带给人们的感动将深深烙在人们心间。”如果文章的中心为“生活中的阳光”,这个材料若只作为文章其中一个材料支撑的话,场面描写可以略写,只简述其事迹,叙述结束后的总结语要与前面“感动”中心的有所变更。例如“在那样举国因灾难心冷的日子里,小男孩的事迹像一道阳光洒向每个人的心间,洒向全中国,激励着所有人勇敢、坚定、团结地去面对这场灾难,怀着阳光信念去进行灾后重建。”学生可运用自己较为拿手的写作手法进行发挥。文章讲究真情实感,但是材料对文章中心服务的“杜撰”是必不可少的,在不失真实的前提下完全可以稍加圆润。由此可见,两种“中心”皆可以围绕此材料展开故事扩展,以“故事性”来表现。只是在与主题相衔接的语句上有所不同,朝着中心靠拢必不可少。

  作文这棵树能够参天不是朝夕之功,它需要我们用心浇灌,耐心付出,总有一天,我们的作文之树会织就一片绿色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李谌红.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

  [2]汪建英.谈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0(7):18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