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关于优化音乐教学质量的探讨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1885
卢莉

  [摘 要]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語言”,也是被不同国家的人所接受的、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音乐的表现力是丰富多彩的,如何教会学生从音乐中体会到乐曲背后的深意就成了重中之重。

  [关 键 词]音乐;欣赏;教学质量;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4-0075-01

  一、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是计算机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对散文有一定的阅读、欣赏基础和理解领悟能力;课堂上喜欢参与课堂活动;大部分学生喜欢听流行音乐。但缺乏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没有形成良好的艺术欣赏观念。

  针对学生的特点,通过指导预习,设计课堂活动,挑选音乐视频,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本课选自高教版《语文》基础版第二册第三单元。本单元通过接受性阅读的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教材将艺术审美纳入课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适合现阶段中职学生的学情特点。

  《音乐就在你心中》一文表达出音乐家陈钢对音乐不同凡响的理解,既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发现,同时又丰富了我们的艺术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二)教学目标:立足于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明确课文的论点,理解关键句。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并接受作者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音乐之美,培养学生欣赏接纳各种艺术形式的艺术观。

  (三)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理解并接受作者的艺术观点。难点:理解“无垠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三、教学策略

  为突破重点、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分设“课前导学案—课堂活动体验—课后拓展交流”三个阶段,将教学从课堂延展到课外。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做具体阐述。

  第一阶段:信息化课前预习:我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课文资料,在微信平台分享微课,师生交流互动,完成预习。这一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五个环节,1课时,45分钟。

  (一)导入:感受音乐,营造氛围,提出问题

  1.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从生活细节入手,师生分享自己的手机铃声。分享铃声,分享喜欢的音乐。课堂上气氛活跃。

  2.学生活动1.“拍一拍”,感受节奏。学生在钢琴伴奏下,拍节奏,听旋律,感受音乐。提出问题:音乐是什么?从这一问题导入课文,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

  (二)品味语言,理解关键句,欣赏音乐

  这一个环节是整堂课的重点,总体思路是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我引导学生明确关键句的含义。学生进行活动,拓展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感受音乐之美。

  1. 学生活动2:测一测,理解“乐为心声”,音乐表达情感。

  首先,我给学生播放两个音乐片段的视频,课件展示题板。

  (1) 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结合题板选出自己的感受。在题板的帮助下,学生容易感受到两段不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命运》表达的焦虑、不安。《欢乐颂》表达的愉悦、安详。通过两段音乐案例,也将作者通过音乐表达的情感,变得生动,鲜活。

  (2)结合对《乐记》“情动于中而行于声”的理解,让学生充分理解“乐为心声”的观点。

  (3)课堂拓展,简单介绍贝多芬及其作品《命运》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2.学生活动3:听一听, 理解“乐为多声”。

  (1)我特意选择了手机铃声的现场演奏片段作为现代音乐的案例,课堂上这一方法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播放贝多芬《欢乐颂》快闪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3)提问:面对多样的艺术形式,我们该如何欣赏?

  通过聆听音乐和关键句理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接受作者“三只耳朵听音乐”的艺术观。

  3. 学生活动3:听一听 ,“乐为无声”,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音乐与人产生共鸣,乐人合一,激发无限的想象。

  (1)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课文《琵琶行》。让学生思考:《琵琶行》中哪些语句表达“乐为无声”的观点?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让学生体会“乐为无声”的境界。

  (2)我现场弹奏钢琴曲《海边的阿狄利亚》,让学生通过现场感受,深入体会“无声”的境界。

  (三)全文回顾,梳理脉络

  我引导学生理清全文思路,明确全文论点。

  (四)课堂拓展,深化主题

  1. 学生活动4:说一说,音乐是什么?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交流分享。引导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2. 学生活动5:唱一唱,师生同唱一首歌。

  播放视频:王力宏《唯一》,以歌曲为契机,开启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的探索。

  (五) 布置作业

  命题作文:以“我心中的音乐”为题作文。

  第三阶段:课后拓展

  发放推荐曲目和书目,并通过微信平台师生分享读后感和听后感。

  五、教学反思

  整堂课,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钢琴的现场演奏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整堂课气氛活跃,但时间的把握上还需要调整。我想通过这节课,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棵音乐的种子,陪伴他们一起成长,我相信艺术的熏陶,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珍贵!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