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定式在低年级美术中的表现和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0283
戴静

  [中图分类号]J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3-0047-01

  我曾做过一个调查,一年级62名学生参与抽样,调查学生平时的绘画作品中,常见的事物是怎样表现的。调查结果如下: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发现学生表现某些事物有一定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性,而这种一致性还在延续中。心理学中把这称为“思维定式”。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就是它的创新和艺术表现,如果学生存在过多的思维定式,那势必会产生很多模式化的作品,这是每位美术老师都不愿看到的。

  我以这62位一年级学生为目标,来分析他们定式的种类、形成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一、种类

  1.形状定式

  画屋顶会用三角形;画树会用三角形和圆形;画太阳要么是整个圆、要么是1/4的圆;女孩穿的裙子都是三角形;男孩的身体多是圆圆的……

  一个或一群学生,已经把一些形状变成了常见的表现物,变成一种标志、一种规律。

  2.位置定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多喜欢把太阳画在左右上角或白云中;大树多在房子或花草的旁边;树的数量也不会多,一张画上不会超过两棵树;蝴蝶都是头朝上,左右对称的翅膀,少数学生会画出其他形态、朝向的蝴蝶。

  3.色彩定式

  树叶一定是绿色,太阳一定是红色,白云会画成白色……这些常见的事物,学生涂的色彩相对统一,想要改变是比较难的。

  二、形成原因

  1.个体发展的原因

  学生会拿笔时,就会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绘画了。因为个体发展的限制,他们会用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符号,这些符号是约定俗成的普遍标志,是具有与人交往的性质的。

  2.强化重复的原因

  孩子画出一幅较好的画时,家长、老师的表扬鼓励会强化他的行为,他会更加愉快地画“被夸奖的画”。而同样,别人的一句批评,也能负强化他的行为,他以后就不会画“这被批评的画”了。孩子以短时记忆为主,过后会很快遗忘,但是充满快乐的表扬或充满打击的批评却会在他们心中留下不小的痕跡。这些都会引起他们以后重复地画或再也不画了。

  3.模仿榜样的原因

  学生除了从大人那儿学到经验以外,还有其他的途径:同学、书本等。老师经常表扬的画得好的同学就是他们的榜样,他们会观察模仿榜样,以为只要画得跟榜样的一样就是好。

  三、解决方法

  1.拓展观察

  一年级孩子最喜欢“探险”,新奇的东西都是他们的目标。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引导孩子们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如:画树时,引导学生观察树的不同形态。学生只要能抓住观察到的一点一滴,就是成功。因为这里面有他自己内化的知识经验了,这就是与众不同。

  2.拓展示范

  老师的示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低年级,老师一定的示范能丰富学生的经验。通常老师的示范被称为“跟我学”“跟我画”,学生一般都是很高兴地去跟老师画。为了打破学生学画的定式,教师的示范最好是局部的,留下空白给学生想象,给学生拓展的空间。

  3.拓展联想

  每节课上,我用几分钟的图形联想的时间来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先从简单图形开始,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启发学生跟生活联系在一起,对生活中的各种图形产生兴趣,展开联想。除了形状发散思维外,内在的知识联系也能引起学生的发散思维。出现几个词汇,让他们建立关系,画一幅完整的画。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敢想、敢画。

  4.拓展评价

  在分析学生定式产生的原因时,发现老师或家长的评价直接引起他们的行为方式。评价是双刃剑,既可以鼓励又可以抑制。为了孩子的发展,我们要重视评价的方式并进行拓展。评价之后再拓展,拔出一个高度,提出一种方向,学生的眼界和技能都得到提高,这都是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式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