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大象 璞玉浑金
王白桥

《出幽入明为学曰益 自晨及昃秉德不违》钱汉璞/作
钱汉璞先生是书法篆刻界的前辈。读大学时自己对书法兴趣很高,曾经从图书馆借出厚厚的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的作品集来,反复观摩。那时候我已经从解光晋先生学习书法,老先生特地翻到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指着一组印章对我说,这是我们江苏省水利厅钱汉璞先生的篆刻,非常精彩。又不无得意地告诉我说:他给我刻过几枚章。这样钱先生的名字就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未曾忘怀。
一个人的际遇、性格等因素对于人生当然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钱先生,在篆刻这块成名非常早,作品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入选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两岸书法篆刻名家作品展”等重要展览,并且成为中国书协会员。但因为完全是工作之余的兴趣爱好,“无须取媚于人,无须追逐时髦”。所以长期以来,并不显山露水。但也因为这样,正如萧平先生所说:“久之,则有了醇厚的气息和超然的清净。”
钱先生的篆刻发轫于扬州,扬州有着非常深厚的篆刻传统,当代从蔡易厂、孙龙父开始,到桑宝松、魏之祯、蒋永义、马千里诸君,一时群峰巍峨,蔚为壮观。钱先生的篆刻既起于邗上,就不能不受邗上风气的影响,这一点从今天他的篆刻中还可以发现一二,比如邗上印人多重黄牧甫,黄公线条简净,从留存汉印的斑驳面貌中发现汉人的真意。钱先生的印风,也多有重这种洁净的真意,可贵处在于细节的把握。比如对于印面较大的,他往往取平正雍容,有时候也带些切玉类工艺的美感。他于线条的锤炼实在是下了极多的功夫,所以有时在貌似平正的摆布中暗藏孤俏,有一种内在的锐利;有时又不免莞尔圆融,有峰回路转的慨然内蕴其中。又因为一种洁净的本意,所以他的印面,都读来真切笃定,少漫灭的悬思。他的小印,从这种真切来说,当然是和大印面一脉相承的,可以说一说的在于小印细节的鲜活。大凡平正一路者,基础在于平正,但是高下就在于细节地处理了,钱先生的小印在用线上实在穷尽心思,往往以一个点,或者一根略有些出乎意料的线条来破坏整个印面本来平正的局面,显得天真烂漫,活泼灵动。

柳宗元《江雪》 钱汉璞/作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文字解说艺术是一种无力的作为,比如钱先生的篆刻,刚刚所说的似乎是溯黄牧甫而上汉印的传统。但这能够代表钱先生的篆刻艺术吗?阅读他的篆刻集,可以发现这只是他篆刻中有效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已。他是能平正的,但是他对于苍古的篆刻风格,也不缺少充分的了解和有效的尝试,比如近代的吴昌硕体系,是以斑驳顿挫石鼓文入印而闻名的。钱先生很有几枚印,那种厚重沉实,如犁垦地般的线条可以说尽得老缶三味。但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善学,他的印风中那种固有的洁净观念被完整地运用于这样的创作中,所以他的印面厚重沉实,却舍弃了缶老的斑驳。至于他于封泥、古玺乃至明清流派印的用功和取舍,于作品集中都可窥见端倪,亦使他的篆刻风格丰富而多包容,不易归纳出明显的源流。不过总体说来,看起来大抵有一种舒展随心的文人意气,究其本质,实是匠心深邃、素养深厚所致。
他的兴趣,相当广泛,对于古代的印章、古玉、漆器、犀角之类都有相当的研究,这些方面我是外行,不敢置喙。但我相信这些兴趣对于一个人艺术的滋养。当代书展云集以来,书法乃至篆刻的风气是有所改变的,这种改变就是造型成为关注的核心,而艺术影影绰绰的大背景成为分量较轻的组成。钱先生对此风气不以为然,他坚信书法也好,篆刻也罢,是自身修养性情的自然流露,也就是说,笃信传统的方向。因此他的书法,浩浩荡荡,诸体兼能,其中的作派,从容而古雅。他的甲骨文乃至篆书,深受家乡吴门书风的影响,温文尔雅,如谦谦君子。平正,纯粹度高,就好像姑苏的河流,从容而妥贴地流淌,没有烟火气,更没有喧嚣之气,在老辈凋零的姑苏,这样的书法性情想来也不多见了——一丝一毫的怀疑就会破坏骨子里的平正雍容。但钱先生笃信无疑,所以这种老辈的好处,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至于他的本心,或者说性格本质的趋向,在汉魏的平实大象中,对于精微灵秀一路的帖学体系可以驻足欣赏,但是他自己书法的审美核心,不离汉魏:隶书,铺毫而下,坚贞笃定,有庙堂之气;魏书,从容天真,却又过滤了魏书过于强悍的习气,形成了自己较为明显的风格。而汉魏的精神,深入到他书法的核心行书创作中,走笔线条厚重,大朴不雕,每多逸笔草草的趣味。碑学一脉行书,佳好者往往不满不足,贵在有余,正是这样的有余,才可以流淌书写者的本性。观诸钱先生题自藏古玉拓片,这样的行书中,藏者玩物的兴味,胸中的丘壑,均流淌而融汇,使人于今日的尘世里,生超然之想。
这大概才是艺术本质的魅力所在吧。

《春色满园》 钱汉璞/作

《尘嚣之外》 钱汉璞/作

《汉璞》 钱汉璞/作

《江南贡院》 钱汉璞/作

钱汉璞简介:
钱惠康,字汉璞,男,汉族,1959年生于江苏吴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南京印社社员。
其书法,篆、隶、行、草、楷五体兼擅,传统功力深厚,于运笔用墨中追求浑穆率真之趣。其篆刻,深谙传统而风格多变,主张按印文内容或文字情况确定印章之形式与风格,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作品曾先后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两岸书法篆刻名家作品展”等展览,《大公报》《书法报》等曾作专题介绍,名略入编《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辞典》《中国历代书法家人名大辞典》等大型辞书。出版有《璞玉浑金·钱汉璞书印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