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徒人生,壶外有道
钱俏枝

《东坡提梁》(第六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金奖作品)(左图)周荣金/作

《圆鼎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壶艺展评金奖作品)(右图)周荣金/作
不管何时,走近丁山,映入眼帘的都是跟紫砂有关的工作室。不管你推开哪扇门,那里总会有一把壶、一杯香茗在等你。
阳光疏淡的午后,走进“周荣金紫砂艺术馆”,未见主人,已闻茶香。入冬后,天气渐渐转凉,对于像我这样一到冬天双手就冰凉的人来说,捧一壶热茶在手里最好不过了,不但暖手,还暖胃、暖心。
边喝茶边听周荣金老师聊着他与紫砂的故事,过往的岁月与茶叶一起没入壶中,一下午的时间在这茶香里慢慢散开,让人沉醉其中。
在蜀山长大的周荣金,对紫砂自然不陌生,虽然自家祖辈并不做壶,可每天看得最多、听得最多的还是关于紫砂的。高中毕业,正赶上紫砂二厂在筹建招学徒,自家兄长在厂里管着生产,机缘巧合下,周荣金走进了紫砂的世界。
初到厂里,对于他这个紫砂门外汉来说,并没有真正接触制壶,而是被分到练泥车间,跟着师傅练泥,这也是从事制壶的第一个环节,这给他掌握紫砂泥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一段时间后,从第一环节跳到了最后环节,被厂里安排到窑壶车间,跟着师傅烧窑。把第一、最末的学完了,这才开始接触制壶。
勤奋好学的他,得到范永良先生的青睐,拜入其门下,后又得到徐汉棠先生的指点。他天资聪颖,悟性极高,他的壶无论从用泥、造型、还是做工、实用,以及意境,都是可探究的。其作品很快便有了自己的风格,深受业内业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很多人喜欢把紫砂艺人分门别类,比如做光素器的、做花塑器的、做筋纹器的,比如说传统的、现代的等等。其实在我看来,一个会做花塑器的,手上必定也是有做光素器功力的。只是每个艺人也有自己情感的偏爱,偏爱哪类,可能哪一类的器型就会做得多一点。艺术是全面的,手艺更是需要全面精进的,而不是片面的。
与人谈起周荣金时,大部分人会给他贴上“花塑器”的标签,再细一点,好像还会再加个括弧——“松竹梅”。其实不尽然,就像他此刻放在茶盘上正泡着茶的那把“子冶石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也不像是常做花塑器的人所做。嘴、把、钮与壶体比和谐统一,口、盖严密平整,线条流畅,壶身的字体俊秀飘逸,整壶显现了简朴大方的气度,难怪成为文人墨客案几上的首选。再看“圆鼎壶”,壶身饱满圆润,曲面光滑,线条优美,流、把张弛有度,三足有力地托壶而起,让壶气韵非凡,范增先生的“精气神”三个字,恰如其分地表述了壶之韵味。
他的梅壶,把梅的冰骨玉肌、坚贞兀傲、高洁谦虚的品质诠释得淋漓尽致,怒放的花、含苞待放的花,虬曲苍劲嶙峋的枝,形象逼真,以实写虚,带给人无尽的遐想。加上诗意的壶名:《梅香壶》《一花天下春》《梅花三弄》《喜上梅梢》等,让人沉醉在一缕梅香的清幽中。在漫天飞雪的冬日,若是用此壶泡上一壶佳茗,唇齿间皆留有梅的味道。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总能给艺人们提供数不尽的题材与灵感。2001年,他去了趟黄山,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悬崖边的迎客松时,他心中一亮,似乎是长期在黑夜中行走的孩子,突然看见远处家中折射出来的一点亮光。他顾不上身边的美景,匆匆赶回家中,埋首书案,涂涂画画,接下来的几个日夜不断地在泥凳前敲敲打打,一把《云开旭日见苍松》就这样问世了。此壶巧妙地把紫砂五色土组合在一起,壶盖、壶体浑然成一体,如同薄雾笼罩的天空,壶盖上旭日东升,壶钮为飘逸灵动的云,苍劲的松枝自然弯曲成把,一气呵成,水到渠成。

《诗情画意》(南京博物院永久收藏)周荣金/作
东坡先生曾说“居不可一日无竹”,在江南,屋前屋后,山上坡下,随处可见它的影子。不但文人喜爱,百姓亦是喜欢,艺人们对它更是钟爱有加。在周荣金的作品中,喜爱他的壶的人都知道,以竹为创作题材的壶并不陌生。如《竹鼎》《幽篁》《劲竹圆满》《梅竹提梁》《扁竹鼓茶具》《青梅竹马》等。这些壶,不但型美、工精,更是把竹的刚正之节、虚心向上、柔韧不屈以及连根而生的孝义精神,完美地融进了紫砂中,让人们在赏壶品茗时获得内心的一种升华。
他说,“人一定要有欲望,人类才有希望!人一定要有度量,人生才有阳光。”又说:“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要盲目崇拜任何人。”除了壶以外,他最大的爱好是书法,算算时间,他入书法的门比紫砂可是要早,早就是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亦是可以看出其书法功底的。很多壶上的铭文,都是出自他的手,经常也会在门店的匾额上看见“壶徒”或是“蜀山人”的落款,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他的两个艺名。

《子冶式石瓢》(右图)周荣金/作

《寒香壶》(第十五届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作品)(右图)周荣金/作

《梅香》(无锡博物馆永久收藏)(右图)周荣金/作

《澄怀观道》周荣金/作
许多名家在看了他的壶,与他有过交流后,都会在他的壶上留下的墨宝,范增、徐安碧、张学武、文怀沙、刘江、章剑华等。这不仅是对他壶艺的赞赏,也是对他品行的肯定。因此,很多时候,我还是更愿意把他的壶打上“文人壶”“君子壶”的标签。
在紫砂艺术道路上风风雨雨几十年,从一个学徒工走到今天,随着壶艺的不断提升,随着名气的不断增大,家中的经济状况也不断地改善。《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名后的他,经常会抽出一部分时间、精力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常常出资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们。在二楼不起眼的地方摆放着“宜兴残联”“中国红十字会”颁发的奖状,我笑着说,这些该挂到一楼显眼的地方,已过知天命年龄的他,却像小孩子似的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王夫子云:有其道必有其器。意思是说,有了深邃的人生理念,就会有符合其主题的上器。在三十余年的艺术生涯里,他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准则:有思想的器才是好器,有文化的壶才是好壶。精神财富才是最终使人生拥有真正快乐与高雅的本质所在,他的作品取材自然,高雅生趣,器中有涵,器外有道;君子品行伴随壶徒(糊涂)人生。

周荣金简介:
周荣金,1965年5月生于宜兴蜀山(艺名:壶徒、可鑫,也称蜀山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紫砂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1984年从艺,师从范永良(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后得徐汉棠(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指点。喜读书、思维敏锐、视野广博。创作题材多样,其作品用泥讲究,五色土组合和谐,做工细腻耐赏,构思独到,自成风格,乃当今中青年实力艺人。
其作品底款常有“蜀山人造壶”签迹,偶见“壶徒之作”之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