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标武:化有形之虎为无形之韵
薛 莹

《心得造物》江标武/作
看他的虎画,寥寥数笔虚实结合,尽显气韵生动;读他的经历,与艺术执念相伴,成就积淀声名远播。而和他面对面的时候,则更像和一位邻家的智慧长者对谈,人生如画,终究弃繁就简。荣誉和头衔无数,但他总在强调,“画家还是以创作为主”,令他最满意的称谓也许还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江标武”。
半生画虎化有形为无形
江标武喜欢读国学经典,尤其钟爱《鬼谷子》,并将鬼谷子的思想精髓融入他的虎画创作之中,“有人迷信生肖相冲,对虎画敬而远之,然而大可不必”,江标武与虎相伴半生,以虎态探寻人生,用虎韵解读人世。在江标武的笔下,老虎时而雍容——“低吟一曲月霜白”,时而淡然——“云卷云舒且从容”。艺术家对虎的诠释,已经化有形之虎为无形之韵,意可通禅。别人眼里的功成名就,在江标武眼中不过是俗世浮名。“作为画家,我的生活还是以艺术创作为主”,“老三届”的艰苦人生成就了他对艺术的执念,“在人生的晚年梳理所学,现在应该是艺术的收获阶段”。

《天晴日出》江标武/作
2017年初,江标武将带着自己的新作走向美国纽约,“这是一场策划了3年多的展览”,虽然已经不是首次在国外办展,江标武依然很用心,每一次向世界展示传统国学思想与当代国画艺术融合的机会,他都倍加珍惜。
对绘画的渴望与生俱来
江标武出身福建中医世家,依照行医传统,处方用药得当,还要字迹灵动秀气。因此,父亲很重视培养子女书写。从江标武6岁时,父亲就开始手把手教他写字。但江标武儿时叛逆,不愿学医,在哥哥姐姐背汤头歌的时候,他却跟着邻居一位善于画肖像画的老师学起了绘画。父亲虽默许江标武学画,却绝不许他放弃练字。那个时候的江标武不会想到,从此,绘画的痴迷会伴随他的一生。“命运并非机遇,而是一种选择”,父亲的默许让江标武开启了一段属于自己的艺术人生,并冥冥中不断由绘画牵引着自己的人生抉择。15岁时,遇到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吴廷芳,江标武从肖像素描开始进入国画基本功的学习,山水、花鸟……精工细作、笔墨运用处处是学问。
1968年,响应号召上山下乡来到武夷山,江标武又遇到了在文化馆工作的张自生老师(现为武夷山书画院院长),进一步学习色彩、素描。“作为老三届 ,正是求知心切的时候,却赶上上山下乡”,“文革”期间的江标武虽然离开学校,但从没放弃对绘画的探索。只要有时间,江标武就来到文化馆跟着张自生拿起画笔,在画纸上挥洒才能让他陶醉。
1974年,江标武顺利考入福建师大美术系,开启了专业美术学习。福建师大美术系卓越的专业教育让江标武迅速成长起来,其中精通西画、国画的林维晶老师对江标武影响最深,让他真正开始领略绘画精髓、塑造笔下神韵。
形神兼备方显绘画精益

《居高而招》(右图)江标武/作

《月下一曲》江标武/作
在福建师大,江标武是学校的风云人物,舞台上你看他弹琴奏乐,台下也能欣赏他舞文弄墨。勤奋与灵性让江标武深得林维晶老师的喜爱,老师对江标武视如己出倾囊相授。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着林老师学习油画基本功的江标武,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发现一幅国画,画中老虎看上去笔墨简练却尽显威武灵动,江标武被深深地吸引,激动之情难于言表。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曾点出绘画得以神形兼备的要义:“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林维晶老师运用西画的功底诠释国画的意境,看到这幅画,江标武对绘画神韵的领悟豁然开朗。“西画重造型、结构、色彩,而国画讲究笔墨、文化底蕴”,在江标武眼里,林维晶将二者巧妙、自然地融合,绘画技法和文学内涵力透纸背,这正是他孜孜以求的,从此江标武下定决心专攻画虎。

《踏雪寻梅》江标武/作
从福建师大毕业后留校任教,江标武依旧每天前往林维晶老师家学画,老师常常把自己创作了一半的画,让江标武拿回去临摹、上色。老师甚至专门为江标武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规划,然而毕业两年后,林维晶老师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辞世,按部就班的学习戛然而止,江标武不得不独自走上钻研的道路。
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闻广博不只依靠书本,胸中有了丘壑,笔下才有所得。1986年,已经是专业教师的江标武拿着上山下乡时用过的扁担,挑起自己的两捆画作去北京寻求更大的舞台。这一次在荣宝斋举办的个人画展,让书画界认识了这位闽北画家,更成为江标武一生的艺术转折点。他的作品不但得到了黄均、梁树年、白雪石等绘画名家的赞誉,梁树年老先生为他写下“画虎画皮难画威,江标武得之”,并题词“一鸣惊人”,让江标武深受鼓舞。1987年,江标武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获得前辈名家们的点拨,艺术视野更加开阔。江标武画虎逐渐树立了独特的画风,超脱虎的概念,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唐诗、宋词、易理均被融入他笔下的一幅幅虎画。
艺途跋涉七十正当壮年
张大千有云:“学不通经,谓之俗学;书不通篆,谓之俗书;画不抚古,为之俗画。”民间常有画虎镇恶避邪,故而为虎画题词“威震山河”“龙腾虎跃”……但在江标武的画上读到的是国学思想,“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质所造,天之所生”,画中老虎威而不猛,仿佛从远古款款走来,述说天地之道万物生息,书与画巧妙融合。“不读书的画家走不远”,江标武能够让画中老虎展现人文底蕴,他历经几十年的钻研,在造型能力、笔墨技巧和文化寓意方面都与古今画虎名家风格迥异,更重要的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与思考,让他创造出了独特的绘画表现手法,难怪业界画虎有“南江北冯”之说。冯大中擅长工笔虎,画风严肃典雅,而江标武擅长写意虎,以神造型威而不猛。在江标武的眼中,虎是灵兽,百兽中的君子,它的威严不在于张牙舞爪,而在于举手投足的气韵。有人说,江标武画的是“文虎”。江标武说:“虎的形体俊美协调,我可以一笔一画画出逼真的老虎,但我要从内涵来描绘老虎的神韵,用虎来诠释国学思想,画虎而言人事。”
江标武运用写意绘法冲墨的技巧,笔下的虎虚实结合,丝毛尽显却不落笔痕。“画虎最难的是神态、骨骼,达到这些效果,需对虎韵了然于胸。工笔画可以慢慢描,写意画则对造型能力和笔墨技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他用十米长卷画虎,几十只老虎形态无一重复,造型的功底可见一斑。年近七十的江标武用几十年的书画功底,塑造出独特虎韵。 “自然界的老虎,其实难以入画”,江标武的老虎是瞬间动作的写意,笔墨冲击讲究火候,笔到神韵也到了。
接近古稀之年,知识的积累、人生的积淀,让江标武对虎的理解不断更新。“从艺术生命而言,七十岁还正当年”,江标武认为自己的艺途跋涉还远不到止步的时候。

江标武简介:
江标武,字迅镝,号山君斋主、云山居士。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艺术品鉴定评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外交流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北京东南美术馆馆长,北京东风艺术区艺术总监。
主要艺术履历:
1948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祖籍浙江温岭。
1976年,毕业于福建艺术师范学院。
1986年,至1987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美术史论硕士班。
2001年,受聘为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
2005年,被江苏省国画院公开招聘为专业画师。
2012年,被聘为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特约国礼画家,被誉为“江南虎王”“画虎国手”,荣膺“中国艺术楷模终身成就奖”。
2016年,作品荣誉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收藏指南》《中国绘画年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