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与黑墨
黄军峰

《题惠风和畅壶》牛建新/作
在艺术领域之内,影视剧也好,音乐舞蹈也罢,抑或是书画,每一名成功的艺术家,都具有明显的艺术特征。这种艺术特征,可以是形象外在的流露,也可以是艺术作品内在的精气神。无论哪一种,他们都具有迥异的个性,正是因为这种个性化的存在,才让我们极容易分辨、定位准确艺术家的身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譬如歌曲,《忘情水》的歌声一响起,我们马上就能辨别出是歌手刘德华;譬如小品,一句“我想死你们啦”,刹那间我们就知道是冯巩出场了,等等。这就是个体对艺术深度的理解之后,形成的个性化艺术特征。
作为书法家的牛建新,有着怎样的艺术特征呢?在河北,国家级会员的书法家不在少数,但像牛建新那样具有双重艺术特征的书法家却并不多见。
首先是在形象上。说年龄,牛建新不过20世纪60年代末的人,却已经白发满头。白皙的脸庞少有皱纹,矫健的身躯步履铿锵,这与其满头白发显然不成比例。算来,我和牛建新先生相识也有大几年的时间了。记得相识之初,他头上并没有这么多白发,真正白发增多,也不过近三两年的光阴。
“这两年,你这艺术家的形象是越来越足了!”我半开玩笑地说。

《春花烂漫诗》牛建新/作
他知道我意有所指,“没办法,或许是年龄到了吧。”牛建新说话总是走“正路子”。
呵,一句话并不重要,却让我心里憋了很多幽默的话说不出来。我知道,牛建新是位做事十分严谨的书法家。当然,这一点儿并非单纯的就能用一句话证明。证明这一点,还在他的书法现场创作上。但凡亲临过牛建新现场书法创作的人都知道,他在写字时格外“磨叽”。以写一条四字横幅为例吧。通常情况下,若是在笔会之类轻松的场合,很多书法家对待这样的即兴创作,写一条四字横幅,也就一两分钟时间,足矣。可是,牛建新写起来,却要花费上五六分钟的时间。看看那过程:提笔,总要凝思一会儿,本以为胸有成竹可以下笔了,他却还要进行短暂的停留,似乎又有了什么新的创意。再看写的过程,起笔、运笔、顿笔、收笔,一个字下来,牛建新一笔一划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仿佛生怕那一笔露了怯。
忽然又想到他的白发,观他的创作过程,还真有点儿老来不支的意味。当然,这纯属玩笑话。我想,从这一点上流露出来的,不仅是他不急不躁的性格,更是他对待艺术的态度。说起这个,牛建新并不反对:“即兴创作也是创作,创作完了不还得盖戳吗?将来我不想让自己看到自己不成熟的作品出现在市面上……”又是一句富有艺术哲理的一句话。
当然,牛建新书法艺术上的个性化特征亦是十分鲜明的。作为半个“书法家”,我不做谦虚地认为,自己在书法上的认知也有着一定的自我理解。所以,前些年在学写字之前,我曾与一大师交流《周易》。大师言:命无“华盖”之人,执着亦枉然。“华盖”于此,泛指灵气与悟性。学写字后,我苦觅多年难得精进,曾一度与“华盖”连为一体。与诸多书法家交流中,悟性好、有灵气等词汇常灌于脑海,然其背后熬灯刹夜、披星追晓之劳亦不可缺。

《题抱犊寨》牛建新/作
不管一个人在艺术上成就的大小是否与“华盖”有关,更不管这样的理论是否准确和经得起推敲。但我相信,牛建新先生在书法造诣上应该是拥有“华盖”之人。观建新先生的书法,字与字之间,或行与行之间,皆充满着灵动和精巧。这种独树一帜的字形,渗透着书家对书法艺术的深厚诠释,流露出一个书家自身独有的灵性和悟感,更不难看到其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的执着追求和凝神费思。
牛建新先生的字,巧而不俗,拙而不媚,将传统书法的大雅大俗表现得尤为充分。这与其长期的艺术历练不可分割。牛建新先生的作品,不受思想困囿,任天性创作,点画或粗或细,或方或圆,或柔或刚,信手拈来,毫无雕饰造作。在用笔上,笔纵墨润,字形欹侧,仿佛东倒西歪,实则重心十稳。通观全篇,一切随心所欲,性之所至,胸中块垒随笔而散。作品展现给观者的,是通过字形的变化和笔墨的浓淡,带给人们关于生活、人生的思想的物化。
牛建新先生以行草见长。“巧”字在其行草书表现得更为充分。其行草书大小参差,错落跌宕,行笔超脱恣肆,用笔方圆兼备,洒脱劲健,结体或正或侧,不拘常规,章法疏密相间,参差错落,但从整体看却十分协调,婀娜多姿,别有趣味。
愚见认为,牛建新先生的书法作品,已然超脱了“法”的约束,其书法注重笔画线条如歌曲旋律般的抒情,笔力敏锐精确,抛弃了横平竖直、整齐划一的意趣限制,带上了倾泄个人心中思绪的情感特征,给观者千变万化的视觉享受。
循古寻金辟心境,
长河万里独泛舟。
乘墨逐浪巧为技,
点墨成金凿朴拙。
书法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牛建新先生的书法,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从文化、视觉、意味的不同角度,开辟了属于自身的一条新路,成为一种精神境界的“止于至善”。宋代姜夔在《续书谱》中提到:“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笔纸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牛建新先生用独有的艺术感召力,告诉我们:在艺术形式纷杂的今天,书法艺术的发展,除了遵循传统的发展之外,更需要那些执着于艺术、对艺术独具灵性的人充实进来,也只有这样,百花齐放的书法艺术才能更加璀璨。
这些年,牛建新在坚守着自己独具特征的艺术道路上,又开始在牌匾的刻制上下起了功夫。有一次,我问他:“刻一张牌匾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他又是面无表情地说:“大概十来天吧。”又是这短短的一句话,我又想起了他的满头白发,那位严谨、认真、仔细的艺术家的形象再一次站在眼前。
满头白发与一纸黑墨,构建起牛建新先生特有的艺术特征。两者貌似风马牛不相及,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怎么会没有联系呢?他严谨的创作态度,无疑是尊重艺术、热爱艺术、迷恋艺术的最真实写照;他险中有奇、奇中有险的书法作品,处处彰显着作为一名艺术家的灵性和感悟。在多年的接触和交流中,我越来越觉得,牛建新,你还是留一头白发吧,倘若没有了这头白发,哪还是堂堂有名的书法家牛建新!

牛建新简介:
牛建新,45岁,书斋名丰草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中心考官、河北美术学院教授、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副秘书长和行书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太行印社秘书长、河北省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当代书画》杂志副总编、《名家周刊》美编、河北省电视台《品真》栏目组艺术顾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