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教师课堂沟通中教学情绪的调节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3362
程娟娟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上海 200231)

  ?

  浅析教师课堂沟通中教学情绪的调节策略

  程娟娟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上海 200231)

  [摘 要]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沟通,沟通就要受情绪的约束。教师在课堂沟通中教学情绪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随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合理的必要的调节,以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学顺利进行。教学中常用的情绪调节策略有认知调控、心理控制、心理匹配、自我暗示、自我排解、师生沟通等。

  [关 键 词]课堂沟通;教学情绪;调节策略

  沟通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活动,它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更是情感的交流,因为人天生是情感的动物,受情感的支配。我们常说做任何事关键是看你的态度,情绪就是你对待沟通时的态度表示。沟通法则强调的是“不在乎你说什么,关键在于你怎么说!” 可见,情绪在沟通中举足轻重。

  课堂也是沟通,是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同样受情绪的影响。我们把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对人际沟通关系、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进程、教学的方式和教学的效果等因素的态度,称之为教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情绪便成为极其重要的因素。如果要使教学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就应当采取相应的策略对教师的教学情绪进行有效调节。

  教师要调适自己的教学情绪,应当根据教学情绪的产生与具体表现,来探究有效的调节方法。具体有以下方法:

  1.认知调控。即教师要通过提高认知水平来调节教学情绪。教学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教师对自身教学环境的判断与评估。同一种教学环境在不同认知水平教师的眼中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教师进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情绪。因此,提高教师认知水平是有效调节教学情绪的根本。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爱教育爱学生;能对自己的感情情绪做出准确的判断,具备一定的调节情感情绪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有较为丰富的人际关系知识和技能等。

  2.心理控制。认知调控是心理控制的基础,心理控制是认知调控的升华。对现状只有认知调控是远远不够的,最终目的还是实现心理控制。研究表明,只有当人们相信自己的行为在个人的控制之下时,才会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作出符合个性倾向的归因,作出归因分析的目的是对周边的环境形成一种预见感和控制感,形成心理确定。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控制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在解决压抑和困境的情况下。有心理控制感的人可以降低压抑的程度,提升教师对付不可逃避的不愉快事件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事件的可预料性。因此,教师要较为准确而熟练地运用归因理论来思考课堂教学,掌握学生心理的同时,自身做到心理控制。

  3.心理匹配。心理匹配是指从情感的维度上来处理教材和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心理匹配的实质。教师基于对教学过程的认知和评价,形成相应的情绪体验,然后在体验的基础上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产生相应的行为,达成教学情绪与课堂教学沟通的和谐,进而在情感上促进与学生的共鸣,达到乐教乐学、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4.自我暗示。自我暗示在无形中发挥着调节情绪的功效。自我暗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自我暗示会对情绪产生积极的作用,消极的则相反。自我暗示的使用非常普遍,我们每天可能存在众多自我暗示,尤其是当处于焦虑、困惑、不知所措以及极度兴奋或者愤怒的时候,自我暗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此时,我们要减少消极的自我暗示,多使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同时,自我暗示有有意和无意之分,控制无意的自我暗示比较困难,但是控制有意的自我暗示相对容易。所以,我们应该多采用有意的积极的自我暗示,克服怯懦、自卑、冲动等不良心理,带动身边的学生,提高教学成效。

  5.自我排解。自我排解是当遇到挫折而产生不良情绪时,有意识地采用肯定性的评价来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遭受一些挫折,当挫折带来过大压力时,可能还会产生情绪紊乱和异常行为,此时,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自我排解能力,减少不良情绪对课堂教学带来的消极影响。教师的自我排解可以采用文饰作用、否认作用、投影作用、曲解作用、幻想作用等方法来减少内心的冲突与不安,避免情绪失衡,重新调整心理状态。“希望激励”是自我排解的实质,“希望激励”的具体方法可以是均衡、淡化、幽默、升华等。

  6.师生沟通。师生沟通是信息沟通、意见沟通和情感沟通的结合,在教师课堂教学情绪调节策略中属于一种间接策略。具体而言,信息沟通是指师生双方对教学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沟通的教学信息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信息。意见沟通是指对不同意见和观点的沟通。包含互通意见、找到分歧和原因、获得共识等几个环节。情感沟通是指对师生在课堂中存在的、有较大破坏作用的不良情绪的沟通。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特别应及时对那些在主观上感受到委屈并已产生情绪反应的学生进行沟通。在具体操作时,可采取即时沟通和延时沟通,视当时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教学心理学情感维度上的一种教材处理策略——心理匹配[J].心理科学,1998(6).

  [2]俞国良,辛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2).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854(2016)02-0075-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