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教育,我们岂能袖手旁观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4521
张立敏

  (大理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

  教育,我们岂能袖手旁观

  张立敏

  (大理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摘 要]教育是一个灌输的过程,品德知识的灌输,文化知识的灌输,科学知识的灌输。学校教育的意义旨在教学生学会学习。教育,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应尽力让每位受教育者都收获满满,信心十足。

  [关 键 词]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一、引言

我们都习惯将教育与学习相联系。作为教育者,应不断传播学无止境的思想。然而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两千多年前孔子早已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终其一生,我们都在不断地学习与接受教育。这也就验证了一点:教育是一种可脱离学校的学习活动。

  教育作为教育学的灵魂,有其深刻的意义。教育是一个灌输的过程,品德知识的灌输,文化知识的灌输,科学知识的灌输等等。在这些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家庭的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始终,从个体会说话的那一刻起,家庭教育便开始发挥其作用。例如,从婴儿出生那一刻开始,父母便开始教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方式:说话等。所以家庭教育可称作教育的开端,它为接下来的各种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学校教育是个人发展的关键

学校教育是除家庭教育外的教育时间最长,最为持久的一种教育活动。学校教育的意义旨在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此有个误区,很多人认为学习只能在学校里完成。其实不然,毛泽东曾经提出过“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思想。也就是说学习并无时间地点的限制。而学校教育只是学习的一个环节,在此过程中,有人能较好地完成,有人反之。中国于2008年首次把免费的义务的教育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即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中小学教育更多的是让受教育者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属于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庆幸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赶上了享受免费教育的政策,有了更多的机会接受学校教育。而到了高中、大学,受教育者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接受教育更多的是依据自身的知识欠缺与需求。这属于学校教育的中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受教育者有了良好的自觉性,但也出现了对接受教育的意义的质疑等问题。作为学校教育中级阶段的教育者,我从受教育者身上看到了教育存在的弊端。很多大学生不懂得如何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取舍,有“眉毛胡子一把抓” 的现象。在此,教育学便能发挥其作用,对各种现象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三、家庭教育是个人发展的基础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奠定了基础。家庭教育的优劣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极大的。其中父母(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对孩子(受教育者)的思想形成起关键作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因此作为家庭教育者的父母,应当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并用心培养和教育子女,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四、社会教育是个人发展的延伸

社会教育是一种隐性教育,它无明显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区别。或许一个领域的教育者是另一个领域的受教育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都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例如,如何处理工作中遇到的棘手的问题,怎样将人际关系处理得当,如何做一个有责任的合格的公民等等。可以说社会教育很大程度上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有着直接的联系。社会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它主要表现在公民的社会公德中。

  社会教育是一种广泛和较为空洞的教育形式,教育主体及客体无法即时看出教育的成效,它是潜在的。例如,很多人在择业的时候只会考虑是否稳定,是否有足够高的收入,最后才会考虑自己是否喜欢。所以在工作后会怀疑自己的选择。有的人安于现状,不停抱怨却不敢改变;有的人知错能改,就算劳累也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这是社会教育的一种潜在影响,对受教育者价值观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五、自我教育是个人发展的根本

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属于非自我教育,他们属于人生的一二境界。在其中所经历的事情,以及受教育者对各类经历的理解,对受教育者价值观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是人生的第三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顿悟阶段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即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无法领悟其生命的意义与真谛。而自我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的意念已经形成,多半是受他人教育的影响。

  教育是每个人一生都在接受和实施的活动。我们都是平凡的个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育能帮助自己认识到本身的不完美并努力去弥补不足;能使得受教育者直视自己的优点,不狂妄自大;能使其认清生活的真相,找到自我生活的方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三句古诗词提及人生的三重境界: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人生的第一境界,即寻找目标阶段。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乃人生第二境界,即不停寻找,不断探索答案的阶段。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境界,洗尽铅华后的顿悟阶段。

六、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

如今,一个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新中国的教育走过了曲曲折折的六十多个春秋,好不容易走到了今天,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应该秉承着这份坚信与坚持,让其精神发扬光大,让教育在社会站稳脚尖。创新归创新,发明创造也鼓励,但是原本的精华我们要原原本本地保留着。古人的教育,历史的教训,都值得现代人参考与借鉴。

  毋庸置疑,教育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受教育者,因此,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迫在眉睫,不容忽视。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是很友好的关系,让教育贯穿在友好的交流中,效果会达到最大化。其次,教育者应该清楚地明白教育的思想、教育的目的以及教育的意义,当心中形成了一定的框架后,教育的过程就会显得很顺畅。最后,教育者的教育深浅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教育者应该了解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程度,因材施教,不会深浅错位,让知识利用最充分,让受教育者收获满满。

  解决不了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影响个人,影响当今的经济问题,甚至影响今后国家和民族的存亡问题。教育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从古至今,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抓不好教育的社会是不稳定的,是空荡荡的。空中楼阁的道理谁都懂,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选择建立空中楼阁,而不是意志坚定地选择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他们考虑后果了吗?考虑长时间建立起的“楼阁”一旦倒塌会是多么悲惨的局面了吗?当教育介入现实,人们接受教育,就会事先对后果和结局有一个全面的考虑,任何明智的人都会选择踏踏实实地走人生之路。教育减少了现实的残酷,指明了方向,然而,教育的旅程会越来越厚重,越来越博大,接受教育者的人生道路才能走得越来越辉煌!

  人生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它的高度。教育不会延长我们人生的长度,但它能增加我们人生的高度。当人生达到一定的高度,心态的成熟就能自然形成,心态是决定完成一件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间接的就是教育所决定。

  教育,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应尽力让每位受教育者收获满满,信心十足。人生并不漫长,但它可以更有价值与意义。人生的再度辉煌离不开教育,国家民族的兴亡也离不开教育。教育,我只能说,它如同空气般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2]黄晓星.迈向个性的教育—一位留英、美学者解读华德福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3]李森.教育的危机[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

  [4]项贤明.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5][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6][捷]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M].任尘样,熊礼贵,鲍晓苏,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854(2016)01-0066-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