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国古典爱情悲剧浅探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3872
闫 石

  (山西省文化厅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

  ?

  中国古典爱情悲剧浅探

  闫 石

  (山西省文化厅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

  [摘 要]中国从古代流传至今,有许许多多的爱情悲剧故事。悲剧的成因主要有内外两种,而爱情悲剧得以跨越几千年流传,与其自身的独特魅力是分不开的。

  [关 键 词]古典爱情悲剧;悲剧成因;悲剧流传的原因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爱情故事可谓多矣,但是让世人感慨良多、为之动容的却是那些悲剧型的爱情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故事、唐明皇与杨玉环的故事、白蛇传等,无不让人感慨万千,甚至欷歔不已。

一、爱情悲剧的原因

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具体原因很多,但大致可以分为内外两种因素。

  1.外力的因素

  这些古代爱情悲剧多半是由外力造成的,与当事人本身是否变心无关。我们来看一下:牛郎织女由于天庭的阻力只好天上人间遥遥相望;梁山伯与祝英台因为封建家长的阻拦而殉情;刘兰芝与焦仲卿在焦母的压制下只能活活分开,再加上兰芝兄长的逼婚,造成了二人的殉情……在所有的外力面前,当事人的力量是那么微小,他们面对着强大力量的压制,要么屈服,要么进行消极的抗争——自杀殉情。他们最终也没有得到美满的结局。虽然在中国的故事中,也有善良的人们给这些悲剧主人公幻想了去世后的圆满结局:要么是化作成双成对的蝴蝶或孔雀,要么是在阴间或天上找到了容纳他们爱情的地方,但是,悲剧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是无力扭转对自己不利的形势的。

  2.自身的原因

  当然,也有小部分的爱情故事悲剧成因在于主人公自身。杜十娘倾心相爱的李甲,面对孙富的谗言,不能再爱惜这份情感,把杜十娘推向了死亡;《诗经·氓》中的弃妇,是由于丈夫的变心而遭遇不幸;霍小玉是由于李益的负心而走向绝境……当然,细察之下,我们发现这几个不幸女子本身并没有过错,只是她们所托非人,才导致自身的不幸。

  其实,虽然爱情不幸与当事男子负心有关,更与当时社会的男尊女卑脱不了干系。女性在那个时代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她们虽是血肉之躯的活生生的人,但她们是没有权利与地位的。试想:卓文君曾差点被司马相如抛弃,是她写了一封凄婉的书信才使得司马相如回心转意;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感人诗句的元缜,曾经狠心抛弃了深爱他的女子,后来还以她为原型写了《莺莺传》;在张建初死后,移居燕子楼苦度残生的盼盼,被白居易讥讽不能殉情,气恨交加,绝食而死。男人们总是以贞女烈妇的标准来要求女人,而他们自身却可以寻花问柳,随意玩弄女子的真情。

  当然,还是有很多痴情男子,追寻真爱,锲而不舍,与他们所珍爱的女子,一起谱出了最动人心弦的爱的交响曲。

二、爱情悲剧能经久不衰、为世人广为传颂的原因

2.爱情故事的永久魅力

  在中外文学史上,爱情是个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无不流传着很多动人的爱情故事。外国的故事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美人鱼的故事、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简·爱的故事等;在中国,红楼梦里的诸多爱情故事、西厢记的故事、牡丹亭的故事等,数不胜数。许许多多的爱情故事被搬上了荧屏,成为经典,如《奥赛罗》《罗马假日》《魂断蓝桥》《乱世佳人》《泰坦尼克》等,更是赢得了人们的喜爱。爱情故事之所以能跨越时空广为流传,主要是因为其中灌注着真情,能唤起人们感情的共鸣。歌德曾经说过:“哪个少男不善于钟情?哪个少女不善于怀春?”正常条件下,每个人都会经历爱情,爱情总是人们心灵中最为美好的东西,能牵动人们心中那根最为敏感的情思,触动人们内心最为柔软的区域,唤起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赞颂。爱情这个不朽的主题,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的爱情故事都能久久流传,成为经典。我们今天所记住的,也就是那么几十个故事而已。并且,这些流传下来的具有经久魅力的爱情故事,多数是悲剧,或者说,即使有些爱情故事最终以花好月圆的形式结尾,但大多具有悲剧的色彩。比如,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双双殉情、白素贞的被压雷峰塔、杜十娘的怒沉百宝箱……即使是一些有着美好结局的爱情故事,往往也要历经无数曲折磨难,带有较重的悲剧色彩。如《西厢记》里崔莺莺与张生的悲欢离合、《牡丹亭》里杜丽娘的方死方生,也都带着浓厚的感伤色彩。人们也许要问:为什么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流传更多、内容也更动人呢?

  这不得不让我们来思考悲剧的独特感染力的问题。

  2.悲剧的独特感染力

  通常说来,悲剧具有比喜剧更深的感染力。喜剧性能带给人愉快的情感体验,在喜剧中,通过对愚蠢的、虚假的、无理性的东西的描写,绝对理念这种真正符合伦理的东西得到显现,取得胜利。也就是赢得了人们的认同。但在情感的激化程度上,喜剧要比悲剧差得多。

  悲剧的感染力更强。从悲剧的心理内涵看,由于悲剧总是与惊骇与恐惧的情感相联系,而且悲剧多以人的劫难甚至死亡为结局,因此它首先给人以痛感,这种痛感又会转化成奇特的审美快感,让人们的怜悯、恐惧等情感得到净化和陶冶,由感性的痛苦升华到理性的快感,激发人们的审美愉悦。比如说,人们在欣赏悲剧时,会为崔莺莺与张生的磨难而揪心,也会为有情人的生离死别掬一把同情泪。悲剧的独特之处正在于它的强烈而持久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更容易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横遭破坏的痛楚,激起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执著与向往。

  3.神奇的浪漫主义色彩

  爱情悲剧的广为流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的神奇的浪漫主义色彩——超越凡尘。这个特点在我国的爱情故事中表现比较突出。这种超越凡尘的爱情一方面表现在:爱情能在世俗凡尘之外得以实现或继续。我们传统的欣赏心理是:愿天下的有情人都成眷属。可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痴男怨女由于种种原因被迫分离,只留下无尽的幽怨与哀思。既然在现实生活中,有情人被活活拆散,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那么在来世,或者是阴间,是不是有情人就能相守呢?善良的人们多么不愿意让有情人的幻化为空,就给他们创造了另外一片空间:要么来世结为恩爱夫妻,要么化为成双成对的鸟儿、蝴蝶等,以续前缘。唐明皇与杨玉环在长生殿里终于得到了永远的爱情,刘兰芝与焦仲卿化作了一对孔雀,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变作一对蝴蝶,牛郎织女通过抗争每年七夕得以团聚……这种种看似美好的结局,极大地安慰了欣赏者。这神奇的浪漫主义色彩,给读者带来了奇特的心理感受。

  另外,中国古代爱情故事的浪漫主义色彩超越凡尘的另一表现是:爱情的发生不仅仅是在人人之间,而且可以发生在人神之间,如牛郎织女的爱情、七仙女与董咏的爱情;还可以发生在人妖之间,如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当然,霍小玉对负心郎李益的惩罚也跨越了阴阳的界限,她在死后化为厉鬼,向李益继续追讨感情的欠债。

  爱情悲剧的这种神话色彩使爱情故事具有独特的魅力,使人们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不会幻灭,保持了对美好事物的美好印象。也使得爱情在经历几千年之后仍然新鲜。

  4.鲜明的爱恨立场

  鲜明的爱恨是爱情故事中不变的立场。每个爱情故事的流传,都有爱与恨的冲突,有对纯真爱情进行热情的歌颂,有对毁灭爱情的势力进行无情的诅咒,也有对忠贞爱情主人公的赞美,还有对负心人的无情批判。人们同情那些遭遇爱情不幸的人们,为他们的不幸而感叹,试问:当年的吴江郡里有多少人为刘兰芝、焦仲卿的不幸流下同情的泪水?有多少人愤恨法海的无情?有多少人为王宝钏的十八年苦守寒窑而不平?谁也无法说得清。但是一个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了世世代代,仿佛还要永久流传下去。

  有人曾说,中国的爱情故事多了一份凄美,少了一份壮美。我认为,中国的爱情故事虽然颇多凄美的结局,但也不乏壮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那份伤心绝望后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岂不是一种壮美?白素贞面对法海的淫威,水淹金山寺,这种顽强反抗、誓死捍卫爱情的行为难道不是一种壮美?绿珠以一死相酬石崇,难道不是一种壮美?红拂夜奔难道不是敢作敢为的壮举?

  每个爱情故事,都不仅关系着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也牵动着后来人的爱恨离愁。尤其一些叙事诗,表达了世人和作者对悲剧爱情主人公的深深同情,如《孔雀东南飞》《长恨歌》《井底引银瓶》等。

  5.文学作品对爱情悲剧故事流传的作用

  一个个凄婉动人的故事,流传了上千年,这与文学作品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靠了《孔雀东南飞》而广为流传,一曲《长恨歌》让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得到了世人的同情与谅解……还有好多的当事人,也用自己的文字记下了不朽的爱情故事,陆游就是一个典型。

  陆游与唐婉,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却在陆母的逼迫下生离,生离后的二人并不能忘情,忧郁压抑下的唐婉抱恨身亡,最终成为死别。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让陆游终生不能释怀,留下了几段感人至深的文字,如他的《红酥手》。几年后,唐婉抑郁而终,留给陆游的是终生难忘的思念,在他以后的六十年的生涯中,他几次游园凭吊,昔日的爱人已然离去,让他怎能不触景生情?他陆续写下了以下几首诗,追忆曾经的爱人。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九沉泉下土,墨痕独锁壁间沉。

  人们通过这些流传下来的文字,了解了陆游、唐婉之间发生的故事,感受到了这段爱情给诗人带来的痛楚与伤悲,人们会为他们的不幸而叹惋,感叹之余,更多一份对美好爱情的赞叹。

  面对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面对悲剧这个不败的话题,爱情悲剧的感人至深是会永久流传的。以前的世界里发生了很多爱情故事,今天的生活里正发生着很多的爱情故事,明天还会有许许多多的爱情故事发生。生生不息的爱情故事,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真与善与美。。

  参考文献:

  蒋丽君.中国古典爱情悲剧的审美意义[J].四川戏剧,2011(3).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854(2016)02-0048-02

  作者简介:

  闫石(1979—),男,山西吕梁离石区人,本科,助理研究员,山西省文化厅文化政策研究中心政策科科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