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日常言语交际中的含糊性语言及其功能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2611
罗巧

  (西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1 引言

言语交际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的必要行为,同时人们也热情关注着言语交际中信息传递的效率、精神文明的言语表露、高尚情操的言语体现等等。语用含糊一直是言语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它是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角度谈语言的不确定性,从而才能更好地去意会这种语言的潜在的寓意。具体来说,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在日常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为了达到其元语用意识下的特殊交际目的,把本来可以用语言清楚表达的意思,有意地利用不明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具体而言,语用含糊就是由于信息不确定性现象的出现。因此“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的研究当然包括那些看似是词汇,实际上是话语的“模糊限制语”,以及其他以为只是“语义模糊”而实际上是语用含糊的对象”(何自然&冉永平,2006:97)。当交际双方在尽其努力达到其内心的特殊交际目的时,会不自觉地采用约略含糊的语言表达形式,而这种语言形式在日常语言交际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 语用含糊的释义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存在,它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吴亚欣,2002(01)),其在日常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对于语用含糊,学术界的语言学者们对如何定义语用含糊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定义都基本涉及说话人的特殊交际意图以及语言使用者对语言进行巧妙运用的能力。交际者会根据特定的语境因素,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以表达其隐藏的交际目的,这同时也是一种交际策略。而语用含糊就是指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在其不同意识的驱动下把原本可以清楚表达的意思故意使用含糊性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现象和交际策略。在一定的语境下或上下文中,说话人往往为了达到自己某种特殊的交际目的,转而使用含蓄的语言以表达出某种言外之意。说话人跟受话人之间因此会产生交际差异,这种现象的出现的就是语用含糊。根据会话分析的分类,交际主要分为原意或刻意言谈,随意言谈和寓意言谈。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除了很少的一部分言谈是刻意要求去按原意要求去理解,日常的对话都是比较随意的。当然,交际中语用含糊现象的产生同说话人所使用的策略和受话人所具备的信息解码能力也是息息相关的。当然,如果在交际过程中,受话人的解码能力由于说话人使用语用含糊这种特殊的交际策略而受到阻碍,那这种语用含糊会随着对话的进行而不断持续下去。语用含糊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存在普遍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语用分析,深入探讨其特殊的语用功能。

3 含糊性语言的语用功能

一般而言,言语交际中双方应表达清楚准确,避免含混和模棱两可,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使用含糊性语言是首选的交际策略,因为它特殊的交际功能。交际者由于含糊性语言的使用,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交际需求,达到其交际的预期效果。如果没有含糊的词语和表达,人们的交际将会受到很大的制约,交际就不会十分顺利。在我们的言语交际中,由于语用含糊具有普遍性,所以它的出现看起来很合理,但它的出现并不是交际者随心所欲的结果。而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它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是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的一种潜在性操纵和控制。对于Fairclough来说:“所谓对语言的控制,就是指交际双方在通过比较迂回曲折的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元语用意识,其目的是想隐藏自己的潜在意图并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来控制他人或者整个交际的言语行为的。”(Fairclough,1998:537)。

3.1 增强交际活动的灵活幽默性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由于受话题、语言环境、交际者的认知差异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交际者为了避免话语的绝对性,其经常运用含糊性语言来间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当然为了给双方留下一个缓冲的余地,交际活动应根据时间、地点、人物的需要进行变动和调整。增强其灵活性指的是含糊性语言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提供给说话人对话语的多种解释和不同表达方式。由于言语交际是在受话者听与说话人的说中进行,交谈双方的发展趋势很灵活,或者说交际情景在不断变化,话语发出者需要随机应变,灵活调动言语表达手段。欲使话语有尽可能多的解释时,尽量使用含糊性话语,但也要注意一定要在灵活性的前提下准确实施自己的语言行为,才能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如:A和B是同学,据传B找了一个男朋友,A:“哟,这束花真漂亮,谁送的呀?”B:“一个人送的!”当然语言的博大精深之处在于它的弦外之音,及用来表示某种暗示含义。使受话人根据特定的语境需要及其信息产生联想,获得并不只是言语字面上的信息,这样的语言运用很好地避免了由于言语的过于直接而带来的尴尬。从语用学角度看,“一个人送的”,这样的话语在具体的语境下是没有提供任何有用信息的,这样的话属于诡辩。但是这句话话中有话,含而不露,该话语采用一种闪烁其词的方式,增强了语言的另一种韵味。虽然受话者回答了说话者的问题,但是其调皮风趣的口吻,双方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中结束对话,其恰到好处的含糊性语言收到了较好的语用效果。由于含糊性语言的适当使用,说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作出符合自己需要的解释。这种恰当使用的语用含糊不仅缓解了说话双方的尴尬,也使说话人达到了自己隐藏秘密的交际目的,这也是交际活动灵活性的具体体现。赵艳萍指出:“虽然说话人的含糊语言表面上传达着隐晦的信息,实际上其在无形中吸引了说话人的注意力,使其对信息的解码过程充满趣味性。”(赵艳萍,2011)

3.2 提高话语的适切礼貌性

在日常交际活动中,在表达内容确定(适宜)的前提下,善于交际的交际者能够在适当的情况下说出适当的话,以取得最大的交际效果。话语的适切性是人们使用语言的一个衡量标准,它和语法标准又有所区别。前者是一个度的问题,而后者只有对错之分。话语在表达同一个思想和同一个意思的时候有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在特殊情况下,其中一种可能比其他几种更适合语境一点,而含糊性语言的恰当使用对于提高话语的适切性有重要作用。如:A和B是同学,A向B借钱,B:“你要借多少?”A:“多少都行。”中西方是存在文化差异的,但是人们都希望在别人面前有面子,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需求。对于Brown与Levinson来说,在日常言语交际中的大多数言语行为,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威胁面子的。当然适当的采用礼貌性交际策略会适当地减少在交际过程中给交际者面子所带来的威胁。当然使用含糊性语言正是在有些言语行为可能会威胁到交际者面子的情况下所采用的调控策略,这样能在最大程度上给对方留面子。根据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请求”一种容易伤及交际者面子的言语行为,当言语行为威胁对方面子时,说话人运用什么策略去维护,这时就显示出含糊性语言的作用。上述例子中B并没有直接拒绝A的请求,而是转而问B:“你要借多少?”而是把话语主动权交给了A。而B说:“多少都行”,含糊性语言的使用,非常注重言辞的间接性,在例子中,交际双面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委婉”,很好地避免了对彼此面子的损伤。语言的恰当使用,不仅有效地维护了双方的面子,而且这样的选择含糊语更容易被对方所接受,同时也增强了话语的礼貌程度。

  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交际者根据不同的具体语境而不断对语言作出选择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语言选择和语言操纵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其原因正是语言的使用者对语言进行操纵,才能灵活地作出适当的选择。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为了传达信息,但有时必须考虑语言的适宜性和得体性。使用含糊性语言,在言语交际中可以营造一种融洽的交际气氛。

4 结语

语用含糊是说话人有意识地用不明确的语言来表达明确的信息。含糊性语言的使用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委婉含蓄,是一种特殊的礼貌策略。而语用含糊也有着特殊的语用功能,交际者如在言语行为中适当地使用语用含糊,交际双方的友好关系将得到很好的维护,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说话人的机智和幽默。因此,语用含糊的恰当使用,非但不会影响信息交流的准确性,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及其信息传播的效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