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20839
刘宏亮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辽阳 111000)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刘宏亮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辽阳 111000)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只有做好专业群建设才能够增强其内涵,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基于此,本文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多方面提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实践策略,希望可以为更多高职院校提供有效参考信息。高职院校;专业群;实践策略专业群主要是指将就业率高、办学实力强的专业作为核心专业,将与该专业相关的技术领域、工程对象以及专业学科的若干个组成要素共同组成的集合作为专业群,合理建设专业群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提高专业服务能力,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拥有更强的就业迁移能力。

1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

1.1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进行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必要途径

基于对高职院校教学现状的详细分析,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急缺师资队伍与实训基地,但若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够将相类似的专业有效整合在一起,就能够使得资源建设效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保证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职院的校办学质量,所以,做好专业群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1.2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朝向正确方向教学的根本保证

由于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会形成有效监督管理体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更快速地解决高职院校在专业群建设以及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现状

2.1 高职院校专业群尚未发挥核心专业示范与辐射作用

在专业群中核心专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能够促进相关专业教师队伍的发展,但是由于当前在建设过程中,未将核心专业与专业群整体有效联系起来,导致核心专业示范与辐射作用尚未得到完全发挥,进而影响了高职院校办学活力与专业群的社会适应性。

2.2 专业群建设团队分工合作尚待明确

虽然高职院校在建设专业群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核心专业与整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且由于专业群内部专业有着相类似的时间知识基础以及理论,因而会形成一支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考虑到不同专业的教学特点,此时只有使教师能够具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才会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效果与教师工作质量,然而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师分工合作过程中,还存在着管理不佳的情况。

2.3 高职院校专业群动态调整与质量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以产业链发展相类似,在高职院校构建专业群过程中也会经历动态过程,此时,专业群内部教师以及领导人员需要对专业群建设进行不断调整,但是由于当前高职院校在建设专业群过程中尚未积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导致其所采取的动态调整与质量保障机制仍处于有待完善状态下,区域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效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3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实践策略

基于前文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积极建设了专业群,但是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为了提高其建设实践效果,下面笔者就基于自身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关于专业群建设实践的策略。

3.1 完善组织管理机构,强化组织管理效果

高职院校在建设专业群过程中,需要依靠组织机构的有效管理,为了强化组织管理效果,笔者建议高职院校在建设专业群前,首先就需要积极完善组织管理机构。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包含的以下几方面人员:一是高职院校领导人员,他们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群建设的主要领导人员,其指导着专业群建设方向;二是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员,其主要是指高职院校教务处领导人员,通过协调专业群内部工作人员,使得专业群建设效果更加理想;三是专业群内各专业所属学院院长。

  不同人员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需要承担起不同的责任,一方面他们需要通过定期开展专业群建设工作会议,来明确专业群在近期发展过程中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思路,在突出专业群建设特色与建设优势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出当前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社会调查结果,找出更有效的组织管理方式,使得专业群小组工作人员可以在确定专业群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及时分享自身的工作体会,保证专业群建设效果更加理想。另一方面,组织管理人员也需要加强对专业群内部各教师的监督与管理,使得专业群建设小组人员职责更加明确,进而更好的完善年度目标与专业群建设总目标。

3.2 完善培养政策,加大专业群建设支持力度

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建设专业群过程中所出台的政策措施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基于此,要想使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实效性得到明显提高,高职院校领导人员就需要在明确专业群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完善相应培养政策,使得专业群建设能够得到来自院校的大力支持。

  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制定出更加完善的人才引进方案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在该项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需要依靠的师资人员以及专业分布情况,在明确核心专业教师队伍发展不足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使其可以在与国内众多该专业学科教师沟通的基础上,拥有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更多与该专业的知识,进而为后期专业群建设贡献力量;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需要基于专业群建设内容,做好相关课程体系构建工作,在该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每一专业提出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状态以及学习能力,保证所构建出的相关课程体系更加完善;除此以外,高职院校还需要通过加大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使得专业群内各专业教师都可以立足学生发展,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为专业群建设提供有效经验,保证学生能够了解到专业群内不同专业的知识,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迁移能力。

3.3 拓宽经费筹措途径,合理规划经费用途

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建设专业群过程中主要依靠了院级经费投入与省级经费投入的支持,由于院级经费与省级经费所能够投入的资金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效果,在此背景下,只有合理拓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经费筹措途径,才可以使得其受到足够经费的支持,保证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进行不同专业教学研究,为学生就业提供大力支持。

  目前,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鼓励内部各专业群提供社会服务、承担科研项目、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接受企业捐赠等众多途径来获得研究经费,这样不仅有助于高职院校专业群小组教师更全面了解到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当前热门行业与自身专业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够使高职院校专业群小组教师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基础上,获得有助于自身进行专业群建设的资金。在高职院校获得足够经费支持的基础上,还需要合理规划自身经费用途,通过细致的划分每一项目所需的资金,明确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重点与难点,保证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所支出的资金比例更加合理。除此以外,笔者建议高职院校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加大对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只有通过相应部门的检查才可以顺利划拨经费。

3.4 明确建设方向,做好专业群项目管理工作

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工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也只有做好专业群项目管理工作,才能够保证项目开展质量。基于此,专业群相关管理人员首先就需要积极明确建设方向,此时专业群建设小组需要基于当前该专业就业情况,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研讨会,在做好阶段性市场需求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为专业群项目开展提供更真实准确的数据。与此同时,为了使得高职院校内部各专业群开展效果更为理想,院校领导人员还需要积极促进各专业之间的学习交流活动,促使有效开展经验可以得到全面扩散。

  除此以外,为了保证专业群项目管理工作质量,专业群小组管理人员还需要制定出一套符合该专业群发展的奖优罚劣制度,通过制定出详细、明确的人员考核评估制度,使得专业群小组人员能够更加积极踊跃的参与到专业群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并为专业群建设提供可行性更高的建设建议,针对专业群小组内部工作不积极的人员,需要依靠考核评估制度以及奖优罚劣制度给予其相对合理的惩罚。

3.5 借助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促使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因而在高职院校建设专业群过程中,需要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教学质量,使得专业群小组人员可以在借助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构建出高效交流渠道,保证小组人员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与他人沟通建设想法以及教学质量提升策略;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需要积极引导各专业群小组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展示建设成果,使得各专业群之间可以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借鉴有效的建设方案与经验,促使高职院校内部各专业群建设效果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要想使专业群能够展示出自身建设成效,高职院校就需要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合理展示平台,通过构建平台内涵与平台外观,打造出能够展示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网络平台。由于现阶段高职院校内部学生也可以积极借助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设备进入该平台,因而在网络平台上也需要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学习模块,促使其可以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学习到高校专业群建设小组人员所研究出的教学内容,进而使其储备出更多的技能以及知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想做好专业群建设工作,就要积极完善专业群组织管理机构、培养政策,同时还需要拓宽经费筹措途径、规划经费用途,做好专业群项目管理工作,借助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促使高职院校能够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进而保证自身长远发展可以得到可靠保障。

  [1]李林.高职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评论,201,7(08):76-79.

  [2]曹元军.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质保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38-41.

  [3]刘方,何玉宏.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路径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28-30.

  [4]吴小蕾.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3):28-29.G718.5A

  1003-2177(2017)11-0045-03刘宏亮(1977—),男,满族,辽宁鞍山人,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装饰工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