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礼 物(组诗)

时间:2023/11/9 作者: 扬子江诗刊 热度: 14198
茱萸

礼魂:观《屈原》音乐剧

凡人肃穆如斯:着华服,备
  雅乐,奠桂酒,持馨甜之卉,
  形貌美好者歌舞不息,翘首等
  他们如云朵般朝高天聚拢。
  面对来自人间的倾慕,楚神
  静默不动情。被放逐的祭司
  遂在沅湘间厘定娱神的新曲。
  雍容的单相思,无望之爱,
  以束束香草聊表世俗的微忱,
  它们被专注的热泪浇灌——
  正如观众投向舞台的目光
  将饰演者真正打造成了那个人,
  饰演悲愤又饰演彷徨无地,
  直到凡人新造了仪式,为纪念
  沉水的祭司加入他们的队伍。
  此时他的魂灵散发着芬芳,
  犹如众神用那引以为傲的超然
  接受凡人的礼敬,那魂灵
  注入了一棵扎根南国的橘树。

在泰州

陆海相接,天地交泰:三人
  行于超出水面的高地。麻姑
  昔年即在此处亲睹东海扬尘?
  千余年里那杯春露渐温,冰冷
  化开后泻入凤城河,能否析出
  上古之盐粒?这时间凝就的
  结晶体,要面临命运如斯——
  被红粟与桃花着色,点染到
  某块扇面;被柳敬亭和梅兰芳
  灌音,变为艺术的黑胶、磁带或
  芯片;被范仲淹与滕子京的早年
  交往塑形,忧乐之辩预演于斯,
  望海楼前封存着友谊的备份;
  被胡瑗和王艮的灵魄注入一缕
  精魂:求道问学,格物致知,
  高妙即平实,无非家常日用。
  在泰州,这颗结晶体是海陵
  以古为新的城市之心,藏于
  每条街道、每个日夜,梅雨
  季节的每把伞下,夏日里
  繁茂滋生的任何一片树叶之中。

礼 物——用米沃什原题

搬入新居四个月,在书房
  度过此番早春的又一个寒夜。
  书架上总有些许地方文献,
  那些故纸,承载这座城市
  部分远去了的声响和气味,
  光晕与岚雾,鸟的啼鸣,
  占有或被占有的两千五百年、
  一千年、五百年、七十年。
  但水系是恒久的留守者,它
  使得这座城的故我与今我
  依然同为一人。就像眼下,
  最近的是胥江和护城河南段,
  远一点,是山塘与上塘——
  她们体内都奔涌着运河水。
  更远的西边一泓是太湖,
  直起身,你已看不见片帆,
  但经她润泽的区域盛产
  稻米、珍珠、丝绸与诗文。
  你看到什么?当杯中掀起的
  小涟漪席卷了时间之门,
  脑海的风暴堆出壮美的陈列。
  我得到什么?灵魂穿梭于
  星辰反光的瞬刻,作为定居的
  礼物,试图获得理解的恢宏。

幽 素

旧日之雨滴落在屋檐,溅起
  新的烛花——即使它早已
  为台灯的光晕所取代。
  被子统治冬天最后的时辰,
  借助于羽绒、羊毛或蚕丝,
  如春天到来前后的薄薄烟絮
  象征着暖晴或鲜甜的菜蔬。
  寒雾笼罩花丛,褐枝稀疏如
  老者的乌发,梅蕊之红却
  分摊到了青年的朱唇。
  你偏爱现代的机巧胜过古人的
  幽情素心,他们的笨拙
  织进了绸制的宜春燕,
  而我们以不合时宜为傲,
  以偏爱为性情的标志。
  如今的气候不同以往:
  纤指破开冰面,里头或许
  没有期待中的春水涌动。
  典故立的规矩更可能遭遇
  联想的强暴:吴盐胜雪,
  佐餐的却是一枚苦柑。
  你在镜中目睹往来的路途,
  路途中覆盖的茫茫霜雪,
  销不尽的寒意和万古愁,
  要融于落英和永恒的春酒。

沁源山中

众生曾堕入软红尘,
  如今循远路前来
  为的是向秋凉求证
  自然的玄奥之处。
  沿途遇见碧空如洗,
  古木参天而猴群自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
  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
  皆空,度一切苦厄。”
  此处有悬崖供人撒手,
  有好景致演绎传奇:
  帝子降于山西,目
  眇眇兮愁予。圣寿寺中
  端坐了一千年的人
  到秋风之间继续沉默,
  虔诚者种下的慧根在
  王朝晚期长成了密林。
  迟来者惊叹于时间的
  保鲜技术:砖墙流溢着
  往昔遗存的凝重之红,
  朝拜的热情则如枫叶般
  传染自新鲜的火焰。
  寺庙前安放的水缸内
  不见解脱之莲的盛开。
  里面布满浮冰,反射着
  温柔的太阳光,
  旋即被我们轻轻戳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