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灰树林(组诗)

时间:2023/11/9 作者: 扬子江诗刊 热度: 14468
雷 默

七棵银杏

那个上午,我见到了
  七棵古老的银杏树
  两棵在孔庙
  七百多岁
  三棵在清真寺
  栽于元代
  还有两棵在报恩寺
  一千三百多年了
  迷茫细雨中,一阵风起
  金黄的叶子,从七棵树上一起飘落

灰树林

众鸟在林间低飞,声声啁啾。
  残叶蜷缩枝头,一如命运之瑟瑟。
  青灰的天空下,槐树上的三只鹊巢,
  仿佛村子里最后的三户人家。

立 夏

四月彗星一样划过
  我的睡眠是夜的皱褶
  芍药接过牡丹的衣钵
  布谷鸟的歌声是针灸的针

立春之诗

在两棵树之间
  看见了飞鸟
  雪中醒来的山村
  仿佛大海嘴里的礁石
  春天映照了四季
  爱情点燃了一生
  灰暗的树林里
  积雪照亮天空

秋浦白云

或许,一小时前
  它还在海上
  在另一条河的两岸
  跟在羊群后面
  或许,就是刚才的
  那场雨,在山涧里流淌
  现在,它终于停泊在
  青山之上,蓝天下
  倒映在秋浦河。而我
  在一辆疾驰的汽车上
  山、水,蓝天和白云
  每天的离散和际会
  只是刹那间,汽车拐弯
  我已置身局外
  推荐语:
  清朝诗论家叶燮论诗,唯才、胆、识、力四字,但以识为先。宋代黄庭坚论诗更是主张以识为主,并引入禅家妙理:“所谓正法眼,直须具此眼目,方可入道。”理解雷默的新禅诗,正是需要理解雷默多年修为所洞彻的这一正法眼藏,方能知其境界自高。
  《七棵银杏》:孔庙、清真寺、报恩寺,三处地点,三种文化交融和冲突的暗示,古典性和当下性的映衬对比,合时而作,意贯古今。全诗以日常口语,娓娓道来,质似胜文,不作绮语,但因其高屋建瓴,超越实像,自成乾坤,实是内涵了一片诗意的瑰丽神奇。《灰树林》:众鸟残叶,天空青灰,最后的鹊巢和人家,只让人读出流泪的“慈悲”二字。高手出招,一击制敌,气势逼人,得其环中。炼词造句老辣奇峻,音韵转合尤堪细品,深得唐宋绝句深幽气韵,更有时代当下的痛切体味。《立夏》:此诗的精妙,全在诗人感时,节令惊心!为何是彗星而不是流星?其中自有觉悟穿透,体物辨理;诗人的睡眠和夜有着某种神秘的关系;而芍药牡丹应景切时,各擅其美;布谷鸟的歌声又针砭我们俗世的什么病症?这首小诗仅四句,句句关联呼应,丝丝入扣,言外之意,悟者自悟,证者自证。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