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王自亮的诗

时间:2023/11/9 作者: 扬子江诗刊 热度: 16592
王自亮
  王自亮的诗
  王自亮

少年祭

溺水者直挺挺地躺在桌子上,
  夏日里一次无可回避的献祭。
  他是谁?谁的孩子?人们几乎不能辨认——
  僵硬的身体,指甲灰绿,浑身青紫。
  那条黑色短裤沾满泥沙,嘴角
  仿佛还有气息,膝部已不能弯曲。
  乡村的盛夏总是神秘的,而鬼魅
  尤喜少年人:纯洁、鲜活,精血贯通。
  在险滩中,涡流边,芦苇深处
  不可久待,后生们惯于争强,并不在意。
  可是这溺水的少年,谁不认识呢?
  神龛前,早就有人在此祈祷,
  河伯们依然搜寻热情的脚踵。
  这少年无法拯救自己,只留下警觉:
  河面上漂浮着他那双哀怨的眼睛,
  此后魅惑者逡巡河湾,都无功而返。

樟 树

这庇护者,张开巨大的翅膀。
  “翼翼归鸟”。这庇护者,孤立地站在河岸
  覆盖了农夫和艺人,庙宇和乞丐,疯子和新嫁娘。
  天黑了,树身散发出一阵微香,
  给那些无家可归者,
  递上夜色的围巾。
  这庇护者,将天穹作了幕帐,
  泥土作了温厚的床,从河水中激发出乐音,
  所有劳作者得以佑护。
  夜色中,这庇护者兀自低语,覆盖着
  女鬼、书生和事后的恐惧,
  开裂的鞋子、船只和戏台上的彩绘人物,
  那些记忆、回想与变故。
  “翼彼新苗”。这庇护者
  面向田垄、沟渠与河流,
  在河岸伸展巨翼,以永恒之姿。
  这庇护者,注视着——
  村落与人。

河 湾

七八月间雨水连绵,河湾上升,庄稼倒伏,
  谣言不断地啄食大坝,人心动摇。
  所有的道路不成道路,
  远方消失,唯有戏台耸立,尚作金石声。
  祠堂里,神灵也蒙上一层水气,
  稻草人双膝浸水,乡村学校的
  墙外,孩子们分不清雨丝和竹枝。
  黑暗降临,油灯发出嘶嘶声,
  其次,可以举一些优秀的“阿姨”的例子,展示给她们看,这个职业可以到达的高度和状态,为阿姨树立学习的榜样。可以将国内外家政服务人员的学习和教育经历展示给阿姨看,英国、菲律宾等家政培训课程和学员学习情况,都可介绍给阿姨看,目的是希望阿姨认识到,这个工作不像她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有很多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但必须经过艰苦的学习和自我改变。
  枇杷树也奉献了橘色小灯盏。
  据称是本地百年未遇之洪涝,
  史前山墙上,蜥蜴惊魂未定。
  河流的形状,从上弦月
  变成满月。没有人知道雨要下多久。
  就在这时,叔父的船,从十里之外
  倏然而至,他抹去前额雨水的样子
  很像传说中一个刚烈的人物。
  大雨滂沱。就在河湾那一带,
  叔父的船就像一段巨木,刹那间,垫高了乡村。

瞧!这个匠人

像波普尔这样有思想的木匠,
  在这一带乡村永远也找不到。
  背着挎包,朝你走来的那位,
  休想从他的肋骨里取出一个女人。
  没有玄思,不知道勾股弦,
  从不开平方,计算圆周率,
  墨斗里尽是匠人对今生今世的认命。
  正是他,从榫头之间的凿枘
  联想到人世间的彼此关联;
  刨子舌头吐出凉薄的,带有馨香的刨花,
  算是他唯一的开辟鸿蒙之创造。
  这头轻轻一弹,那厢微微勾勒,
  观念随着涌出,器物形相毕现。
  他,脊背耸起如拱桥,手上满是疤痕,
  确有巧思妙想和吞吐烟圈之术,
  折腾到深夜,也不多说,魔术一般
  让桌子、五斗橱和“独立金鸡”站在你眼前。
  他的手艺何至于此,最擅长制作
  新婚大床,门楣上的黄杨木镂刻人物:
  刘关张结义、程门立雪和莫邪干将,
  并抽象眼前的事物,禅悟与幻觉。
  这一切,都是他心智圆熟的表达,
  他的历史感与想象力,他的进化论。
  得到赞誉时会露出难得的笑容,
  那一刻,他像极了米开朗基罗。

戏 台

1
  在乡村或海边,
  唯一能与神灵同享的,是戏剧。
  看戏是农人的至高娱乐,
  戏台上下,人神鬼不分。
  不管上演《廉颇负荆》还是《琵琶记》,
  人神同乐之际,听分明了:人群中会爆发
  一声响遏行云的“好!”
  或是愤怒的叫嚷,喝倒彩。
  在我,尤喜独自站在散场后的
  乡村戏台,愿以一生换取这一刻:
  宁静、空旷、黑暗,无以名状的涣散,
  没有故事,只有人的寂寥。
  2
  试着念想:那把水袖里藏匿的
  无常感,良辰美景中的别离。
  念唱做打之后,九九归一的离场,
  身段与云彩,廊檐与空无。
  尤喜,看戏台上武打造型的牛腿,
  藻井中飞旋的人物、旌旗和战马。
  动起来,一切都能动起来——
  斗拱旋转向上盘筑的螺旋形,让人血脉偾张。
  如有可能,我就用手去抚摩
  戏台上那些剥落的彩绘,缺损的雕刻。
  或在开场锣鼓响起来之前,
  欣赏那些宴饮图、乐舞图、狩猎图,
  想一想《录鬼簿》,出将入相。
  当炊烟起时,正暮色四合,
  砖瓦与灰塑垒筑的戏台屋脊上,
  几个施瓦将军如此身手不凡——
  那是黄飞虎和闻太师,哪吒和杨戬。
  在晚风中连鬼魂也有了人身,
  戏还没开场,观众早已灵魂出窍。
  3
  站在那座乡间戏台前,
  你看得见天空,也能看见先人的
  脸庞、姿势和手中紧握的狼牙棒。
  大地仁慈无比,荷塘私语,
  星星们正闪烁其词。
  戏台下,想象前辈受过的苦,
  并将一切归之于时运不济——
  从后花园的私定终身,傀儡弄参军,
  到引车卖浆,吆喝街巷,老病凄怆。
  如今,戏台与乡村一起衰败,
  危壁欲堕,墙壁斑驳,飞鸟筑巢。
  但谁在乎这些?只要略加修葺,
  那些戏台就能呼吸,会吟唱,精神抖擞。
  4
  经常是,艺人们粉墨登场前,
  传来一曲高亢的唱段,伴随着京胡,
  引来文鸳翅展开,恶兽尾甩动。
  都知道此时神灵已在身后,
  谁不张大眼睛?谁不屏息以待?
  乡村戏台,依然活在你心里,
  一句唱词先声夺人,鼓点打击魂魄。
  你入戏,女演员在后台描画脸部,
  喃喃自语,放弃自己的一切,
  让杨贵妃的幽魂附体,婀娜而至。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