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郎的诗歌依然是一种非历史化的写作。在这个向度上,刘郎顯然依赖了具有某种瞬间特点的感受,并进而将这种感受具体化、戏剧化。因而,刘郎的诗歌在表现的方法上,乃是小说化,甚至说是寓言化的。诗歌的小说化,多少可以说是当今诗歌写作的一个非常显在的特点。小说化,也就意味着“虚构”作为一种想象力的方式被放大,它的背后,编者以为,是对某种个人化历史想象力的反拨。然而,这并不是说,刘郎的诗歌是脱离了“现实”的,是不真实的。它实则是一种生命的真实。虚构,将“真实”净化了,从而更接近“真实”的本来面目。
林忠成的诗歌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他善于无中生有。为什么这么说?只要稍稍读一读便知,他的诗歌往往是在写那些难以触摸,只能用感受把握的东西,比如“夕阳下的宁静…星期天…‘月光”“屋顶上的月光”。这些事物本来也是诗歌的寻常题材,但是在林忠成的诗里,读者会看到一种惊人的景象。这种“惊人”,大家可以自己去读。编者想说的是,林忠成似乎是在有意地自我培育这种惊人的写法,他往往将两种或多种不相干的事物扭结在一起,以使得这些事物像一些巨石一样,突然从虚空中没有任何征兆地轰然滚落,他因此得以在这时施展写作者戏剧化的才能。这些存在于他诗歌中的“巨石”,当然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它们是诗人感受、感觉、经验、情感的客观对应物。
——李高西
诗歌月刊 2020年4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