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诗人郭云玉的诗歌努力在时间的维度里把看似属于次要的东西变成首要的或者是必要的,反之亦然,例如“想到暮年时只剩下冬天/在青年,我暂不能/接近落日,钟声,墓地和枯黄的花朵,(《日子》)、“我的身体是轻浮的,我在傍晚/写下的落日、草原,语言是无力的”(《画与梦》),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郭云玉在这两首诗歌里存在悖论,从不能接近落日到写下落日,细揣,我们发现诗人的“暂不能”是已经在时间去“接近”了,钟声、墓地变成“青年”时限的首要内涵,是时间的向内循环;而在《画与梦》一诗中,强化“傍晚”的时限故意弱化了落日与草原作为物象次要作用的参与,同时,落日与草原又从次要作用有变为可逆的工具的可能,为时间的向外循环。
年轻的王彤乐和邓牧羊的诗歌均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息,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差异性,王彤乐的诗歌在表现情感,诗句温暖而真切,表现抒情主体“我”的情绪与情感,富有个性的线条、形式和色彩;邓牧羊在抒情上属于传达,传达出由“我”而介入事物并延伸出自我情绪和情感上较清晰的判断力。
——樊子
投稿邮箱:fanzi1967@163.com
诗歌月刊 2020年3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