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新的诗歌有一种知性的迟疑。他在展现知性一面的同时,又往往朝后退半步,就像这樣的句子:“用一场雪来反对自己最终会落空/当然,沉醉片刻未尝不可”这是他的诗歌特有的气质,他似乎有意地消除了决绝、果断带来的快意,表现出了人,以及万物的暧昧性。尽管如此,他对一切并不真正地发表看法,而是耽于事物本身。这显然是一种类似于弗罗斯特式的呈现:靠近,再靠近那不可见的内陆深处。
王江平的诗歌有一种静思中的敏感性。这种静思不是要归于静穆,而是要从静中跳脱、跃出。所以,他的诗歌,常常会保有一种细微的金属薄片的震颤,倘若不留意,这震颤便归于沉寂。这种敏感性,是他对存在、对生命以及对人生在世的细致观察和直观把握。有时候,在万花筒般的词语里,他的诗歌还透出一点点灰冷的孤寂。对于王江平而言,在诗艺上,编者相信,凭依他的词语的才能,一定能将这种敏感性锤打得更加精确、精美。
诗歌月刊 2019年5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