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安说:“作为一个诗人,我必须这样绝对地处在一个觉悟者的位置。”他一直在写作中保持一个“觉悟者”的冷静和理性。他早期的诗,被诗评界评为是痉挛与抽搐的,是自焚与饱受煎熬的,后来逐渐走向硬朗、凛冽、锋利和健硕。在不断求变中,其思想變得更加深邃,诗风更为阔大和丰盛。他在批判现实时,致力于揭示一种内在和外在的“黑暗”;他既要“像传说中的大力士,打败一群恶鬼”,又对世界充满美好的信心。“独赏丝弦,等美好自己找上门来”。这就是今天的阎安,金刚与菩提,鲜花与宝剑,猛虎与蔷薇,均在他的目光里和心跳中。
李建新对诗歌所持的观念,也是我所持有的。有了好的诗歌观,才可以写出好诗;因为有此念者,不会或者本能地拒绝写功利诗和假诗、伪诗。李建新诗里众多优异的形象是值得推崇的。比如,他诗中“李河”形象的塑造,是饱满、立体、有诗意的。在诗中固定的写一个人物,诗人方文竹也有过尝试,他诗中有个“老魏”。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个“李河”和“老魏”可能是在现实中存在的,更是在诗人精神里存在的。还有他的《偶遇两个人》的人物交叉关系的设计和故事的反转,戏剧化的呈现,都表明诗人是在进行智性写作,智性写作才能使诗文本更具技巧性和完成度。
诗歌月刊 2019年5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