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现代诗歌 古韵新吟 诗歌欣赏 我创我歌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溪山无尽

时间:2023/11/9 作者: 诗歌月刊 热度: 13770
  盖瑞·施耐德+胡志国
  主持人语:
  盖瑞·施耐德曾是“垮掉派”诗人之一,但是“垮掉派”这一庞大的流派,淹没了施耐德的重要性,以至于我们对他的印象极为简单,甚至所知甚少。其最重要的作品《山河无尽》为他赢得盛名。根据译者胡志国提供的资料,《山河无尽》共39首。本期推出的《溪山无尽》是《山河无尽》的第一首诗,此诗以收放自如的时空转换叙说一幅中国古典山水画杰作,语言冲和淡泊,风格清新雅致。尽管题材是典型中国式的,但其中蕴含了诗人特有的文化超越视角。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阿翔
  投稿信箱:a_xiang2003@163.com
  诗人简介:
  盖瑞·施耐德(Gary Snyder),1930年生于旧金山,美国著名诗人、翻译家、生态主义者。1959年发表第一本诗集《砌石》,1965年发表早年所译寒山诗24首,备受瞩目。1975年以诗集《龟岛》获普利策诗歌奖,1997年再以诗集《山河无尽》获波林根诗歌奖。近半个世纪来,出版诗、文集二十多种,包括诗集《僻野》(1967)、《蓝天》(1969)、《北太平洋水与土》(1993)、《峰顶上的危险》(2004),文集《大地家族》(1969)、《古风:随笔六篇》(1977)、《空间地点:伦理、美学与分水岭》(1995)等。
  译者简介:
  胡志国(1975-),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诗歌翻译。
  溪山无尽
  静下心来,走进
  那个笔墨营造的空间,
  水网在乱石中流泻,
  天空雾气迷蒙,但未下雨,
  在湖上,或宽阔平缓的
  河上,乘一条小船,观看这景致,
  沿岸划过。
  小路随低处的溪流下来
  穿过巨石堆和茂盛的阔叶林,
  出现在一片松林里,
  周围不见田地,只有整齐的村舍、亭榭,
  还有大门通道、憩台,有顶无墙的农事小棚
  ——气候温暖而湿润;
  一条上山的梯级岔道逆河而行。
  巨大的山岭潜伏在怪兀的小露头后面——
  这些破土而出的嶙峋的低地隆起
  倾斜尖削的层峦叠嶂,
  林木苍苍,群山逶迤远去,
  在远方,隐约的高峰耸立。
  一个人弓背坐在木头上
  另一个站在他前方,手举一根棍子,
  还有一个,抱着席子,或是琴,抬头望着;
  近岸处,两个人在船上。
  小路深入陆地,
  绕过水湾,折向返回,
  在山脚的斜坡边消失,
  接着出现在
  河滩旁的村子里。一个人在打渔。
  骑马人和步行者走在桥上
  交错的急流在桥下翻着泡沫
  上游,屋顶杂陈如花
  峭壁间庙宇藏匿,
  有小道通向那里;
  上面是纵横纷乱的山崖
  山岭两侧草树丛生
  缥缈的峡谷下,小涧水气氤氲。
  一段斜坡,有人肩负包裹,倾着身子赶路。
  再是一匹马,一个徒步者,
  小路沿着层层降落的溪流上行
  看不见桥——
  穿过栗树或枫香树林,小路
  重新出现;又一组赶路人。
  山色如黛,峥嵘石岩下,路
  终止在一条小溪的河口。
  两叶扁舟,竹框为顶,泊在岸边,
  船夫立在船头
  若有所思。
  小山隐现彼岸,洼地杨柳依依,
  一条和缓的山谷远远地伸入腹地。
  观景船已然驶出画面之外。
  ·
  绘画结束,手卷在印章和诗歌中继续。它在讲述后来的故事:
  “——1205年,王文蔚曾欣赏此卷于河东县令官邸,并写下跋语:
  ‘造物主自来无心,
  山川乃是精气的凝聚。
  ‘……谁创造了
  这神奇的林木与清泉?
  柔细素绢上的
  淡墨。
  当月晚些时候,一个名叫李惠的人补书,
  ‘……人们大都不以鸡犬声为苦;
  在此升平世,尽皆欣然作乐。
  而我——为何我的趣味如此奇特?
  我喜好与水、石相伴。
  蔚罗田獬也有题跋,但未署时间,
  ‘……水拥抱着山,
  山插入水中……
  1332年,至顺题句:
  ‘此画确乎值得珍藏,且有宋、金以来诸多诗跋。其历经兵火而不毁,更显珍贵。
  十七世纪中期,有个王铎观览过,
  ‘吾弟姻亲文荪,博学而文雅,写得一手上佳诗文。弟持文荪所藏此卷,展示于我……”
  手卷一度为清代收藏大家梁清标所有,但他不曾题词,也不曾钤印。此后,手卷进入皇家收藏,迄至二十世纪初。张大千1949年将其售出。现在它在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博物馆踞坐小山岗,远眺伊利湖。
  ·
  退后,再度凝视那片风景:
  大地起起伏伏——
  溪谷、悬崖如风中叶浪——
  跺脚,迈步,拍手!转身,
  小溪来了,哈哈!
  从石头上泻过,
  山在水上行,
  水让山如波荡漾。
  ——我走出博物馆——湖上压着乌云——凉飕飕的三月的微风。
  ·
  年迈的鬼岭和枯瘦的河流再次来到,
  靠墙站定,讲述它们的故事,
  走在路上,坐在雨中,
  研墨,润笔,展开
  宽阔的空白处:
  笔尖引出
  黑润的线条
  行行复行行
  脚下 大地流转
  溪山本不居
  注:一幅名为《溪山无尽》的手卷十三世纪出现在中国中部的山西省。即便当时也无人知晓画家名姓,“一个宋人”。现在手卷在龟岛。打开手卷需向左滚动画轴,一次一部分,同时将右边卷起。一地一地依次展开。
  主持人语:
  盖瑞·施耐德曾是“垮掉派”诗人之一,但是“垮掉派”这一庞大的流派,淹没了施耐德的重要性,以至于我们对他的印象极为简单,甚至所知甚少。其最重要的作品《山河无尽》为他赢得盛名。根据译者胡志国提供的资料,《山河无尽》共39首。本期推出的《溪山无尽》是《山河无尽》的第一首诗,此诗以收放自如的时空转换叙说一幅中国古典山水画杰作,语言冲和淡泊,风格清新雅致。尽管题材是典型中国式的,但其中蕴含了诗人特有的文化超越视角。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阿翔
  投稿信箱:a_xiang2003@163.com
  诗人简介:
  盖瑞·施耐德(Gary Snyder),1930年生于旧金山,美国著名诗人、翻译家、生态主义者。1959年发表第一本诗集《砌石》,1965年发表早年所译寒山诗24首,备受瞩目。1975年以诗集《龟岛》获普利策诗歌奖,1997年再以诗集《山河无尽》获波林根诗歌奖。近半个世纪来,出版诗、文集二十多种,包括诗集《僻野》(1967)、《蓝天》(1969)、《北太平洋水与土》(1993)、《峰顶上的危险》(2004),文集《大地家族》(1969)、《古风:随笔六篇》(1977)、《空间地点:伦理、美学与分水岭》(1995)等。
  译者简介:
  胡志国(1975-),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诗歌翻译。
  溪山无尽
  静下心来,走进
  那个笔墨营造的空间,
  水网在乱石中流泻,
  天空雾气迷蒙,但未下雨,
  在湖上,或宽阔平缓的
  河上,乘一条小船,观看这景致,
  沿岸划过。
  小路随低处的溪流下来
  穿过巨石堆和茂盛的阔叶林,
  出现在一片松林里,
  周围不见田地,只有整齐的村舍、亭榭,
  还有大门通道、憩台,有顶无墙的农事小棚
  ——气候温暖而湿润;
  一条上山的梯级岔道逆河而行。
  巨大的山岭潜伏在怪兀的小露头后面——
  这些破土而出的嶙峋的低地隆起
  倾斜尖削的层峦叠嶂,
  林木苍苍,群山逶迤远去,
  在远方,隐约的高峰耸立。
  一个人弓背坐在木头上
  另一个站在他前方,手举一根棍子,
  还有一个,抱着席子,或是琴,抬头望着;
  近岸处,两个人在船上。
  小路深入陆地,
  绕过水湾,折向返回,
  在山脚的斜坡边消失,
  接着出现在
  河滩旁的村子里。一个人在打渔。
  骑马人和步行者走在桥上
  交错的急流在桥下翻着泡沫
  上游,屋顶杂陈如花
  峭壁间庙宇藏匿,
  有小道通向那里;
  上面是纵横纷乱的山崖
  山岭两侧草树丛生
  缥缈的峡谷下,小涧水气氤氲。
  一段斜坡,有人肩负包裹,倾着身子赶路。
  再是一匹马,一个徒步者,
  小路沿着层层降落的溪流上行
  看不见桥——
  穿过栗树或枫香树林,小路
  重新出现;又一组赶路人。
  山色如黛,峥嵘石岩下,路
  终止在一条小溪的河口。
  两叶扁舟,竹框为顶,泊在岸边,
  船夫立在船头
  若有所思。
  小山隐现彼岸,洼地杨柳依依,
  一条和缓的山谷远远地伸入腹地。
  观景船已然驶出画面之外。
  ·
  绘画结束,手卷在印章和诗歌中继续。它在讲述后来的故事:
  “——1205年,王文蔚曾欣赏此卷于河东县令官邸,并写下跋语:
  ‘造物主自来无心,
  山川乃是精气的凝聚。
  ‘……谁创造了
  这神奇的林木与清泉?
  柔细素绢上的
  淡墨。
  当月晚些时候,一个名叫李惠的人补书,
  ‘……人们大都不以鸡犬声为苦;
  在此升平世,尽皆欣然作乐。
  而我——为何我的趣味如此奇特?
  我喜好与水、石相伴。
  蔚罗田獬也有题跋,但未署时间,
  ‘……水拥抱着山,
  山插入水中……
  1332年,至顺题句:
  ‘此画确乎值得珍藏,且有宋、金以来诸多诗跋。其历经兵火而不毁,更显珍贵。
  十七世纪中期,有个王铎观览过,
  ‘吾弟姻亲文荪,博学而文雅,写得一手上佳诗文。弟持文荪所藏此卷,展示于我……”
  手卷一度为清代收藏大家梁清标所有,但他不曾题词,也不曾钤印。此后,手卷进入皇家收藏,迄至二十世纪初。张大千1949年将其售出。现在它在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博物馆踞坐小山岗,远眺伊利湖。
  ·
  退后,再度凝视那片风景:
  大地起起伏伏——
  溪谷、悬崖如风中叶浪——
  跺脚,迈步,拍手!转身,
  小溪来了,哈哈!
  从石头上泻过,
  山在水上行,
  水让山如波荡漾。
  ——我走出博物馆——湖上压着乌云——凉飕飕的三月的微风。
  ·
  年迈的鬼岭和枯瘦的河流再次来到,
  靠墙站定,讲述它们的故事,
  走在路上,坐在雨中,
  研墨,润笔,展开
  宽阔的空白处:
  笔尖引出
  黑润的线条
  行行复行行
  脚下 大地流转
  溪山本不居
  注:一幅名为《溪山无尽》的手卷十三世纪出现在中国中部的山西省。即便当时也无人知晓画家名姓,“一个宋人”。现在手卷在龟岛。打开手卷需向左滚动画轴,一次一部分,同时将右边卷起。一地一地依次展开。
  主持人语:
  盖瑞·施耐德曾是“垮掉派”诗人之一,但是“垮掉派”这一庞大的流派,淹没了施耐德的重要性,以至于我们对他的印象极为简单,甚至所知甚少。其最重要的作品《山河无尽》为他赢得盛名。根据译者胡志国提供的资料,《山河无尽》共39首。本期推出的《溪山无尽》是《山河无尽》的第一首诗,此诗以收放自如的时空转换叙说一幅中国古典山水画杰作,语言冲和淡泊,风格清新雅致。尽管题材是典型中国式的,但其中蕴含了诗人特有的文化超越视角。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阿翔
  投稿信箱:a_xiang2003@163.com
  诗人简介:
  盖瑞·施耐德(Gary Snyder),1930年生于旧金山,美国著名诗人、翻译家、生态主义者。1959年发表第一本诗集《砌石》,1965年发表早年所译寒山诗24首,备受瞩目。1975年以诗集《龟岛》获普利策诗歌奖,1997年再以诗集《山河无尽》获波林根诗歌奖。近半个世纪来,出版诗、文集二十多种,包括诗集《僻野》(1967)、《蓝天》(1969)、《北太平洋水与土》(1993)、《峰顶上的危险》(2004),文集《大地家族》(1969)、《古风:随笔六篇》(1977)、《空间地点:伦理、美学与分水岭》(1995)等。
  译者简介:
  胡志国(1975-),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诗歌翻译。
  溪山无尽
  静下心来,走进
  那个笔墨营造的空间,
  水网在乱石中流泻,
  天空雾气迷蒙,但未下雨,
  在湖上,或宽阔平缓的
  河上,乘一条小船,观看这景致,
  沿岸划过。
  小路随低处的溪流下来
  穿过巨石堆和茂盛的阔叶林,
  出现在一片松林里,
  周围不见田地,只有整齐的村舍、亭榭,
  还有大门通道、憩台,有顶无墙的农事小棚
  ——气候温暖而湿润;
  一条上山的梯级岔道逆河而行。
  巨大的山岭潜伏在怪兀的小露头后面——
  这些破土而出的嶙峋的低地隆起
  倾斜尖削的层峦叠嶂,
  林木苍苍,群山逶迤远去,
  在远方,隐约的高峰耸立。
  一个人弓背坐在木头上
  另一个站在他前方,手举一根棍子,
  还有一个,抱着席子,或是琴,抬头望着;
  近岸处,两个人在船上。
  小路深入陆地,
  绕过水湾,折向返回,
  在山脚的斜坡边消失,
  接着出现在
  河滩旁的村子里。一个人在打渔。
  骑马人和步行者走在桥上
  交错的急流在桥下翻着泡沫
  上游,屋顶杂陈如花
  峭壁间庙宇藏匿,
  有小道通向那里;
  上面是纵横纷乱的山崖
  山岭两侧草树丛生
  缥缈的峡谷下,小涧水气氤氲。
  一段斜坡,有人肩负包裹,倾着身子赶路。
  再是一匹马,一个徒步者,
  小路沿着层层降落的溪流上行
  看不见桥——
  穿过栗树或枫香树林,小路
  重新出现;又一组赶路人。
  山色如黛,峥嵘石岩下,路
  终止在一条小溪的河口。
  两叶扁舟,竹框为顶,泊在岸边,
  船夫立在船头
  若有所思。
  小山隐现彼岸,洼地杨柳依依,
  一条和缓的山谷远远地伸入腹地。
  观景船已然驶出画面之外。
  ·
  绘画结束,手卷在印章和诗歌中继续。它在讲述后来的故事:
  “——1205年,王文蔚曾欣赏此卷于河东县令官邸,并写下跋语:
  ‘造物主自来无心,
  山川乃是精气的凝聚。
  ‘……谁创造了
  这神奇的林木与清泉?
  柔细素绢上的
  淡墨。
  当月晚些时候,一个名叫李惠的人补书,
  ‘……人们大都不以鸡犬声为苦;
  在此升平世,尽皆欣然作乐。
  而我——为何我的趣味如此奇特?
  我喜好与水、石相伴。
  蔚罗田獬也有题跋,但未署时间,
  ‘……水拥抱着山,
  山插入水中……
  1332年,至顺题句:
  ‘此画确乎值得珍藏,且有宋、金以来诸多诗跋。其历经兵火而不毁,更显珍贵。
  十七世纪中期,有个王铎观览过,
  ‘吾弟姻亲文荪,博学而文雅,写得一手上佳诗文。弟持文荪所藏此卷,展示于我……”
  手卷一度为清代收藏大家梁清标所有,但他不曾题词,也不曾钤印。此后,手卷进入皇家收藏,迄至二十世纪初。张大千1949年将其售出。现在它在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博物馆踞坐小山岗,远眺伊利湖。
  ·
  退后,再度凝视那片风景:
  大地起起伏伏——
  溪谷、悬崖如风中叶浪——
  跺脚,迈步,拍手!转身,
  小溪来了,哈哈!
  从石头上泻过,
  山在水上行,
  水让山如波荡漾。
  ——我走出博物馆——湖上压着乌云——凉飕飕的三月的微风。
  ·
  年迈的鬼岭和枯瘦的河流再次来到,
  靠墙站定,讲述它们的故事,
  走在路上,坐在雨中,
  研墨,润笔,展开
  宽阔的空白处:
  笔尖引出
  黑润的线条
  行行复行行
  脚下 大地流转
  溪山本不居
  注:一幅名为《溪山无尽》的手卷十三世纪出现在中国中部的山西省。即便当时也无人知晓画家名姓,“一个宋人”。现在手卷在龟岛。打开手卷需向左滚动画轴,一次一部分,同时将右边卷起。一地一地依次展开。

  诗歌月刊 2014年5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