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现代诗歌 古韵新吟 诗歌欣赏 我创我歌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走在滇西的国道上(组诗)

时间:2023/11/9 作者: 诗歌月刊 热度: 14044
  赵振王
  遥望松山
  怒山的炮位
  以老鲁田为轴心
  在怒江东岸
  睁着眼睛
  炮口上的冷笑
  是十万远征军
  特有的表情
  1944年8月20日
  抗日将士
  用三吨TNT炸药
  蒸熟
  同时也抖散了
  松山
  这块坚硬的面包
  松山大战
  仅仅只是
  战争中的一场战役
  整个抗战史上
  滇西大地升起的
  一朵蘑菇云
  战争的路
  在怒江以西
  断了
  和平的通途
  指引抗战将士
  跨江而去
  找回自己
  曾经丢失的界碑
  走过707
  707,很简单
  只是老滇缅公路上
  一颗公里桩
  从昆明往西点数
  到了怒江东岸
  那个小地方
  707公里
  这个历程数
  被作为一个地名
  固定下来
  引用了七十多年
  707啊
  承载了滇西抗战
  国家和民族
  存亡的大事情
  从远征军出征回撤
  防御到反攻
  收复失地
  707就是
  身置最前沿的大后方
  11集团军指挥部
  传来发报的滴答声
  成为那个特殊时期
  最柔美的小夜曲
  怒江对岸
  死守松山的小鬼子
  咬牙切齿地诅咒着
  这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
  和一个叫707的地名
  抗战胜利60多年后
  某一天
  我穿过707
  到怒山的制高点
  那个被历史照片
  记录下来的老鲁田
  那管著名的大炮
  伸在空中
  清唱着军歌
  那天
  我在707期待
  远离战争之后
  一抹恬美的笑容
  或者是动人的恋情
  我认为707承载的
  除了血雨腥风
  还有血雨腥风之外
  几多痴迷的爱情故事
  龙陵县城,那座坚硬的碉堡
  龙陵啊
  一个县城
  现代气息很浓
  缤纷的霓虹
  已经把六十多年前
  密集的枪炮声
  挤出滇西
  日军的侵华罪证
  成了省级文物
  在龙陵县城
  中心广场
  被重点保护
  我的心
  整个民族的心
  在那座
  坚硬的碉堡前
  碎过N次
  六十多年前的祖国
  虚弱得
  守不住一道国门
  滇西决堤
  只有用怒江
  挡住倭寇的铁蹄
  侵略者
  在美丽的松山
  修筑工事
  打战和掠夺
  在我们的祖坟上
  随意动土
  彩云下的腾冲
  成了焦土
  明朝的石头城
  被战争的烈焰
  烧得焦糊
  溶化了
  不剩一根骨头
  那个坚硬的碉堡里
  卷缩过多少日军
  堆积过多少弹壳
  没有记载了
  据说收复后的龙陵
  在那个碉堡
  四周的铜质弹壳
  就像十几年
  没有清理过的矿渣
  矿渣
  产生过热量
  造福人类
  弹壳的堆积
  就是远征军将士
  躯体的另一种呈现啊
  常规战争中的军人
  鲜血狂泻的时候
  可以发电
  战争过去了
  军人拼杀的姿态
  就成为特殊的文化
  让作家和诗人
  在鲜血
  浸泡过的土地上
  为炎黄子孙的血统
  自以为是地唱赞歌
  轻描淡写
  或者浓墨重彩
  都只是
  一种纪念方式
  文字的组合
  只有依靠先烈
  浓稠而滚烫的血
  才能够粘合牢固啊
  铲除这座碉堡
  这个想法
  不一定就是错的
  但是
  没有这个罪证
  也就没有
  我今天的这首诗歌

  诗歌月刊 2009年10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