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文姓氏笔画排序)
南尼·巴莱斯特里尼 (意大利)
叶廷芳 (中国)
刘宪平 (中国)
吉狄马加 (中国、评委会主席)
雅克·达拉斯 (法国)
张同吾 (中国)
张清华 (中国)
树才 (中国)
安东尼奥·科利纳斯 (西班牙)
赵振江 (中国)
高兴 (中国)
托马斯·萨拉蒙 (斯洛文尼亚)
罗伯特·孔·戴维斯·翁蒂亚诺 (美国)
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评委会成员简介
巴莱斯特里尼简介
南尼·巴莱斯特里尼(Nanni Balestrini),意大利著名诗人、作家。1935年生于米兰。他是“六三社”重要成员。曾长期致力于艺术形式的创新,写过“视觉诗”、“电子诗”、“录音带上的诗”等各种先锋派实验作品。主要诗集有《垂悬的石头》(1961)、《如何行动》(1963)、《其他手续》(1965)、《我们可是要另做一个》(1968)、《轻松的民谣》(1975)和《尼克 蒙特小姐的叙事诗》(1980)等;除诗歌外,他还从事小说创作,代表作品有纪实性长篇小说《暴力色彩》(1976)和三部曲《伟大的造反》(1999)等。
叶廷芳简介
叶廷芳,著名学者、翻译家。1936年生于浙江衢州市。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64年调入中国(社科)科学院外国文学所,先后任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北欧文学研究室主任。主要著作有《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卡夫卡——现代文学之父》、《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美的流动》等7部;编著有《论卡夫卡》、《卡夫卡全集》、《20世纪艺术精神》、《外国经典名著选》、《外国百篇经典散文》、《世界名家随笔金夫卡读本》等。
刘宪平简介
刘宪平,著名翻译家。1954年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曾在莫斯科大学语文系进修。1985年起在中国作家协会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外联部负责人,欧美同学会会员,俄罗斯作家协会名誉会员,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代表,他还担任全国对外友协、中俄友协、中阿友协理事。从事俄苏文学翻译,迄今已发表翻译作品150万字。译著主要有《母亲的心》、《国际女郎》、《阿富汗战争的悲剧》、《手提箱》、《我们一家人》、《模仿者》等。1991年和1992年先后获得戈宝权青年文学翻译奖和彩虹翻译奖(此奖已并入鲁迅文学奖)。
吉狄马加简介
吉狄马加,著名诗人、作家。彝族。1961年生于四川大凉山。原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现为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第十届政协委员。一级作家。作为具有广泛影响的一位国际性诗人,已在国内外出版诗集近二十部,其中诗集《初恋的歌》获中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诗集《一个彝人的梦想》获中国第四届民族文学诗歌奖。多次获得中国国家文学奖和国际文学组织机构的奖励。2006年被俄罗斯作家协会授予肖洛霍夫文学纪念奖章和证书。同年,保加利亚作家协会为表彰其在诗歌领域的杰出贡献,特别颁发证书。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西班牙、罗马尼亚等多国文字。曾多次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和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国际活动。2007年创办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并任诗歌节组委会主席。
达拉斯简介
雅克·达拉斯(Jacques Darras),法国著名诗人、翻译家。1939年生于法国芒什海峡附近。现为毕卡迪大学名誉教授,教授英美诗歌。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诗歌和诗歌的翻译工作中。从1988年起创作一部长诗《梅河》,诗题取自法国北部一条河流。1978年创办诗歌刊物《今日》,2001年参与创办诗刊《今日诗歌》并任主编。他翻译过惠特曼、庞德等众多英美诗人的作品。散文作品有:《谁在谈欧洲?》、《我们都是德国浪漫派》、《我们生不是为了死》、《岛屿看守地平线》等。2004年获阿波利奈尔诗歌奖;2006年获法兰西学士院诗歌大奖。
张同吾简介
张同吾,著名诗歌评论家、作家。1938年生于哈尔滨。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在高校中文系执教多年。1983年调入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国际诗人笔会秘书长。多次主持国内和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主编多种诗集与诗论集。主要著作有诗评诗论集《诗的审美与技巧》、《诗潮思考录》、《诗的灿烂与忧伤》、《沉思与梦想》、《诗的本体与诗人素质》、《枣树的意象和雨的精魂》、《青铜与星光的守望》以及小说集《不只是相思》、小说评论集《小说艺术鉴赏》、诗集《听海》、散文集《哲学的白天与诗的夜晚》、随笔集《放牧灵魂》等,三次获全国优秀图书奖。
张清华简介
张清华,著名诗歌评论家、作家。 文学博士。1963年生于山东。现任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著作有《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内心的迷津:当代诗歌与诗学求问录》、《境外谈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事》等7部;出版散文及学术随笔集《海德堡笔记》、《隐秘的狂欢》;主编《21世纪文学大系诗歌卷》共8卷(2001—2008);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理论与评论文章300余篇,其中多篇被译成英、日、韩等文字。曾获省部级社科成果一等奖。曾应邀在德国海德堡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新加坡新跃大学、韩国首尔市立大学等大学访问、讲学。
树才简介
树才,著名诗人、翻译家。 文学博士。1965年生于浙江奉化。198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1990至1994年在中国驻塞内加尔使馆任外交官。2000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著作有诗集《单独者》(1997年)、随笔集《窥》(2000年)、诗集《树才短诗选》(中英文对照,2004年)等。作品被译成英、法、俄、西班牙、意大利语、阿拉伯等多国文字。1997年参加法国巴黎第四届国际诗歌节。译著有《勒韦尔迪诗选》、《夏尔诗选》、《博纳富瓦诗选》(2002年)等。2008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教育骑士勋章”。
科利纳斯简介
安东尼奥·科利纳斯(Antonio Colinas),西班牙著名诗人、评论家和翻译家。1946年生于西班牙莱昂省巴涅萨市。曾在意大利伊比萨岛生活了二十年,并在那里的地中海国际大学获得名誉教授称号。回国后,在萨拉曼卡大学任教。在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翻译等方面均卓有建树。主要诗作有《大地与血的诗篇》(1969)、《雷声与笛声》(1972)、《夜后之夜》(1983)、《俄耳甫斯花园》(1988)、《开放夜之书》(1989)、《白/黑》(1990)、《墙上的鸟》(1995)、《温顺之书》(1997)、《在湖畔》(2001)、《时间与深渊》(2002)、《在呼吸的光线里》(2004)等。曾在国内外获得多种奖项。
赵振江简介
赵振江,著名学者、翻译家。1940年生于北京顺义。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和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著作有《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诗歌导论》、《拉丁美洲文学史》(合著)、《山岩上的肖像:聂鲁达的爱情·诗·革命》(合著)、《拉丁美洲文学大花园》(合著)等;译著有阿根廷史诗《马丁·菲耶罗》、《拉丁美洲诗选》、《西班牙黄金世纪诗选》、《西班牙当代女性诗选》以及西文版《红楼梦》等。译作和著作曾多次在国内获奖。智利—中国文化协会于1995年授予他“鲁文·达里奥”勋章;西班牙国王于1998年授予他伊莎贝尔女王勋章;阿根廷总统于1999年授予他五月骑士勋章;智利总统于2004年授予他聂鲁达百年诞辰勋章。
高兴简历
高兴,著名诗人、翻译家。1963年生于江苏省吴江市。198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现为《世界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以作家、外交官和访问学者身份游历过欧美数十个国家。著作有《米兰·昆德拉传》、《东欧文学大花园》、《布拉格,那蓝雨中的石子路》等;主编过《二十世纪外国短篇小说编年·美国卷》(上、下册)、《伊凡·克里玛作品系列》、《外国名家人生美文66篇》、《外国名家自然美文66篇》、《外国名家幽默美文66篇》、《水怎样开始演奏》等大型图书。译著有《凡高》、《黛西·米勒》、《雅克和他的主人》、《可笑的爱》、《安娜·布兰迪亚娜诗选》、《我的初恋》等。
萨拉蒙简介
托马斯·萨拉蒙(Tomaz Salamun),斯洛文尼亚著名诗人。1941年生于克罗地亚首府萨格勒布市,成长于斯洛文尼亚港口城市科佩尔。投身于诗歌事业之前,他曾是一位观念艺术家。迄今已出版三十多本诗集,被认为是中欧目前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在国内外获得过多种奖项,还担任过斯洛文尼亚驻纽约大使馆文化专员。他的作品常常出现在各种国际性期刊上。已有四本用英语出版的诗集:《托马斯·萨拉蒙诗选》、《牧羊人,猎人》、《忧郁的四个问题》和《盛宴》。
戴维斯·翁蒂亚诺简介
罗伯特·孔·戴维斯-翁蒂亚诺(Robert Con Davis-Undiano),美国著名学者、教授。现为《当代世界文学》杂志执行社长。长期从事美国文学和文化、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和教学。在奇卡诺研究领域也有出色成就。主要著作有《天父传奇:在早期西方文化中阅读上帝-父亲》、《文化与认识》(与罗纳德·席莱弗和南茜·莫格勒合著)、《批评与文化》(与罗纳德·席莱弗合著)等。由他撰写的《当代文学批评:文学和文化研究》作为教科书在美国受到欢迎,多次再版。2008年10月,曾来北京出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美国《当代世界文学》杂志联合主办的“当代世界文学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
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候选诗人名单
(按中文姓氏笔画排序)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瑞典)
约翰·阿什贝利 (美国)
罗伯特·勃莱 (美国)
胡安·赫尔曼 (阿根廷)
郑敏 (中国)
绿原 (中国)
菲利普·雅各泰 (瑞士)
塔德乌什·鲁热维奇 (波兰)
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候选诗人简介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简介: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Transtromer,1931—),瑞典诗人。用“精益求精”来描述他的诗歌创作和质量,再合适不过了。他的诗是“以少胜多”的典范。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仅仅发表了一百多首诗作,却足以让他享誉全世界。他要求自己做一个诗歌的禁欲主义者。如此,他写下的诗言简意深,富于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气息。连布罗茨基都承认:“我偷过他的意象。” 主要诗集有《十七首诗》(1954)、《途中的秘密》(1958)、《野蛮的广场》(1983)等。
约翰·阿什贝利简介:
约翰·阿什贝利(John Ashbery,1927— ),美国诗人。作为当今美国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阿什贝利自 20岁前后步入诗坛以来,见证、参与并推动了美国后现代诗歌的发展。他的诗歌,富于强烈的反叛精神和创造意识,跳跃性很强,意象充满断裂。他想用诗歌的“支离破碎”来暗示世界的混乱。已出版诗集《一些树》(1956)、《网球场的誓言》(1962)、《三首诗》(1972)、《凸凹镜中的自画像》(1975)等二十余部。1975年获美国图书评论奖。1976年获普利策奖和美国图书奖。1985年获波林根诗歌奖。
罗伯特·勃莱简介:
罗伯特·勃莱(Robert Bly,1926— ),美国诗人。作为美国“新超现实主义”的领袖人物,勃莱坚决主张诗歌应该回归更为隐秘、更为本真的生命世界,应该具有深层意象,以恢复人与自然的联系。他的这一主张极大地冲击了保守主义诗风,为美国诗坛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他也因此成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勃莱受到过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我们在他的诗作中能明显看到这种影响的印记。主要诗集有《雪地里的宁静》(1962)、《身体周围的光》(1967)等。
胡安·赫尔曼简介:
胡安·赫尔曼(Juan Gelman,1930— ),阿根廷诗人。1954年,与友人合作创立诗歌团体“硬面包”。赫尔曼的人生道路十分坎坷。阿根廷军政首脑曾联名签发对他的驱逐令。1983年 12月,阿丰辛政府结束了军事独裁,但赫尔曼依旧没有被接纳。许多作家对赫尔曼进行了声援,其中包括马尔克斯、略萨和帕斯。1988年 1月,他终于合法地回到阿根廷。赫尔曼的诗集有《关系》(1973)、《如果温柔地》(1980)、《狄巴苏》(1994)、《值得》(2002)和《故国将是》(2004)等。1997年获阿根廷国家诗歌奖。2000年获胡安·鲁尔福文学奖。2005年获索非娅王后奖。2007年获塞万提斯文学奖。
郑敏简介:
郑敏(1920— ),中国诗人、翻译家。1952年在美国布朗大学研究院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60年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授英美文学。1948年出版《诗集:1942—1947》,成为“九叶”诗派中一位重要女诗人。郑敏善于运用写实的手法,从鲜明的形象提炼出深刻的思想,让感性呈现智性的光芒。郑敏的诗把具体的物象和丰富的想象融为一体,显示了深厚的知性与语言的功力。主要诗集有《诗集1942-1947》(1949)、《寻觅集》(1986)、《心象》(1991)、《郑敏诗选1979-1999》等。
绿原简介:
绿原(1922— ),中国诗人、翻译家。“七月诗派”代表诗人之一。194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童话》。1949年后长期从事外国文学编辑出版工作。绿原的诗歌生涯是坎坷的。他的诗歌,风格深邃圆融,意象富于哲理,语言凝炼流畅。已出版诗集《又是一个起点》、《人之诗》、《另一只歌》,诗话集《与蜜》,散文集《离魂草》、《非花非雾集》等几十部作品;另有译著《叔本华散文集》、《黑格尔小传》、《德国的浪漫派》等。译著《浮士德》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1998年获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金环奖。2003年获国际诗人笔会“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菲利普·雅各泰简介:
菲利普·雅各泰(Philippe Jaccottet,1925— ),瑞士诗人。1953年以后,他一直过着隐士般的生活。雅各泰被认为是当代最优秀的法语诗人之一。他的诗凸现了当代法语诗歌的一个重要侧面:简洁、内敛、幽秘。“简洁”指他的笔触,“内敛”指他的诗情,“幽秘”则指他的心灵。他倾听并领受大自然的启示,用朴素清亮的词汇,勾画出了敏感不安的心灵图景。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把荷马、歌德、荷尔德林、里尔克等诗人的作品译成法语。已出版《云下的思想:诗篇》(1983)、《许多年之后》(1994)、《诗》(1997)、《在冬日阳光照耀下》(1997)等二十余部诗集和随笔集。
塔德乌什·鲁热维奇简介:
塔德乌什·鲁热维奇(Tadeusz Rozewicz,1921—),波兰诗人。他提倡并实践着一种与传统诗歌背道而驰的诗歌:以理性替代感性,以逻辑替代想象,以洗练、经济到极致的文字替代纷繁的韵律和意象。他称这样的诗为“反诗”。他的诗歌让我们领略到了真正的朴素:摈弃过多的手法和技巧,剔除华丽的辞藻,几乎全是日常生活的“平凡写照”。已出版《不安》(1947)、《绿玫瑰》(1961)、《永远的片段》(1996)等几十部诗集。
诗歌月刊 2009年5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