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诸葛亮真的“如神人”?

时间:2007/4/27 作者: 十八郎 热度: 89799
  【摘要】: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年南阳人士。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留给后人了“智慧”、“节操高尚“的光辉形象,是东亚地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留下了不少流传千古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名言。但最近,批评诸葛亮的人越来越多,说他“不足以言智”。因此,对诸葛亮的歪曲之辞也越来越多。但对于“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的回答,始终未有定论。以下是我的一点拙见。
  
  【关键字】:大智、沈某怨虑、神机妙算、料事如神、一失足成千古恨、愚忠、急功近利、感情用事
  
  一、大智“诸葛神人”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时年27岁,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大势,提出鼎足三分,联孙抗曹,进而统一天下之路,即著名的“隆中对”。由此便可见诸葛亮的本领非同一般。
  
  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借东风赢得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镇八方,“真乃神人也。”他调兵遣将,知人善用。赤壁之战中,明知关羽乃情义深重,知恩必报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结果华容道上关羽顾念旧恩,宁舍己而放走了劲敌曹操。有人道,此乃孔明之过也,错失良机。然却不尽然。看,当主公刘备急切地加以阻止时,:“云常乃性情中人,必放曹操,贤相怎可让其扼守要道?”孔明听罢,仰声长叹曰:“此乃天意,天不灭曹。若魏国亡,东吴势必崛起,此乃一劲敌,又占地利只势,蜀国必难与其相抗衡,势必亡矣。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我等趁此良机,兴农业,固粮仓,养精蓄锐,方可破敌。而云常经此一战,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计也!”由此看来,放走曹操绝非偶然,亦非孔明之败笔,实乃形势所逼,无奈之举也。
  
  再如用魏延。其时三足鼎立,蜀国力量较为弱小,诸葛亮苦撑危局,自然注重网罗人才。蜀中名将除关张赵马黄外,还有一位就是魏延。诸葛亮在对其的使用上可谓煞费苦心。魏延也算能够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但此人头后有“反骨”,不够忠诚,诸葛亮料定他日后定会谋反,但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关张赵马黄等人凋零之后。况且你如不用,就有可能为敌所用。诸葛亮一边用他,一边又防范着他。待到诸葛亮操劳过度,病危之际,密令魏延断后。当夜魏延忽作一梦,梦见头上长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谋反,果应孔明之言。还是诸葛亮早有安排,并留下锦囊妙计,才有马岱砍下魏延首级之举。知道其有谋反之心,还要用之,如走钢丝一般,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惧怕之心还不敢公然造反,不用可惜。在其造反之前杀之,又让将士们寒心。只有在其身边埋下伏兵,待其反时一举杀之,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变通的取得最佳之效,实乃大智慧也。
  
  二、一失足成千古恨
  
  鲁迅在评价诸葛亮时认为他太神而近乎于“妖”。对前人的评价,我不能深入领会。但至少,诸葛亮在很多方面也是存在着不足的。
  
  街亭之战中,马谡争先,一再狂言不休,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这是他的失察。派王平,岂知马谡怎肯听王平之言,这是再度失察。结果失去战机,失去所的之地,失去了将得的胜利,失去了锐气,失去了灭魏兴汉的大业,失去了政治家、军事家所应有的明智,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此乃孔明人生的一大败笔。这当中固然有孔明失察之过,却也不尽其然。看,马谡请兵时,孔明虽有疑虑,但因素对其有好感,抹不开面子,故委以重任,究其根源,乃一“情”字。
  
  说孔明不“明”,我认为还有一点。先帝白帝城托孤之时曾说:“幼主刘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万不得已之时,丞相可取而代之,兴我汉室。”然尽管先帝如此之说,孔明却决不违“情”犯上,依旧忠心耿耿,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看是“忠心”之举实际上是对兴复汉室的不负责任。试想,与其忠于一个昏君,不如取而代之,这样于国于民都有益。为何要为“忠心”之名而置家国社稷于不顾?
  
  三、急功近利,反引祸患
  
  诸葛亮明知三国之中,“益州疲弊”,却依然要急功近利地六次北伐,这无疑是不明之举。虽然,每一次北伐他都有各种进军的理由,但都明显具有冒险的意图。试想,两国交战,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而是靠一些揣度与估计,怎能贸然行动?所以,虽然每一次出祁山他都有备而去,而且初期也都取得一些小胜利,但最终都失败了。
  
  而且,长期的穷兵黩武搅得军费急增、人丁大减,严重影响了生产。由此,人心也渐渐对刘氏失去了信心,这便造成了魏国灭蜀时蜀中之民并未作太多抵抗的恶果。在历次战争的作用下,国家经济日益凋敝,国力更弱,这更为诸葛亮死后蜀国的速亡埋下了种子。
  
  结语
  
  总之,诸葛亮的一生虽然十分辉煌,但也并不完美。不过,那些零星的不足与他的优点相比,是十分微弱的。我们应该对一代“智绝”诸葛亮的为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不能过分夸大,也不能不加思索地批判。只有这样,才会对这个耀眼的历史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